默写完了《离骚》,独孤信扔下了笔,双手环抱于胸前,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因为从《离骚》中,他能读出来的东西太多了。曾经他很不理解柳贯先生,觉得老先生总是有事没事地抱着《离骚》读来读去,那个有什么意思?
经历的多了,对比的多了,遭受的挫折多了,独孤信也就不那么天真了,屈原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人敬仰的伟大的爱国诗人,那是因为他在诗歌中,倾注了伟大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是一般人学不来的,也是他独有的。
历史比屈原更有才的人,比比皆是;比屈原更爱国的人,更是灿若繁星。可是像屈原这样既有才又爱国的人,那就如同凤毛麟角一般稀有了。
屈原是中华历史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和“中华诗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
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而下的变法运动。
只是由于小人的掣肘,再加之楚国旧贵族的阻挠,屈原推行的变法最终归于失败。但是他从没有气馁过,时时想着为国出力,替君主分忧。无论屈原的境遇如何,他的爱国之情一直都没变过。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赞道:“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也写道:“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
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
屈原在其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另一方面就是那冷峻的死亡意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