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仁这样的人,虽然平时言语比较少,但是思考的问题是真的非常多,他不只是一介武夫,更是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他不只是有着沙场征战的将士们那样的冷峻和热血,更有着读书人的忧国忧民和修齐治平。
这一夜,刘克仁注定无眠,因为他想的太多了,想到了祖父,想到了家庭,更想到了自己的前途,想到了自己的名字。
刘克仁的名字,是刘整早就想好的。因为“仁”属于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孔子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仁”,主要指仁爱。
《论语·颜渊》有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刘克仁越想越多,也越想越清醒,他非常想为大元王朝,想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刘克仁只能蛰伏,只能安心地等待着。
军师平时也想的不少,今天却一反常态,进门就睡了,他和刘克仁喝了好多酒,又走了好多的路,早都累得不行了。军师的鼾声传出来,让为他守夜的卫士们一个个地忍俊不禁。
刘克仁和军师,一个难以入睡,一个鼾声如雷。两个人同样喝了很多酒,走了很多路,说了很多话,现在的境况却截然相反。
刘克仁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困意,却听到公鸡报晓,他让卫士打了盆冷水,利落地洗了把脸,便走了出去。
刘克仁大踏步地走到关押被抓的“武穆军”将士及家属的地方,这次他来这里,既没有低着头,也没有仰着头,而是风轻云淡,他朝着那些惊恐的人们喊道:“你们也不用担心,更不用乱猜了,我准备放了你们。”
刚才还忐忑不安的人们,登时炸了锅,他们纷纷问道:“为什么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刘克仁答得倒挺干脆:“不为什么!”
石猛大声问道:“你不会就这么简单地放了我们吧!说说你的条件,如果你让我们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宁愿被你杀了,也不愿意苟且偷生?”
刘克仁道:“我暂时还没想好让你们做什么,你们不如先各自回家去,我想我不会让你们替我做什么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