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生于晋太康九年,与父河东太守温憺,担任司徒的伯父温羡,父叔六人以“六龙”①并称于世。温峤的姨丈是并州刺史刘琨。温峤17岁出来做官,担任司隶校尉属下的都官从事,监察百官。他举奏散骑常侍、名士庾敳搜刮民财,京师为之一肃。温峤由此知名,庾敳反而更加器重他,称赞他是栋梁之材。不久,温峤被举为秀才、灼然,辟东阁祭酒,补上党潞县令②。
他姨丈刘琨特别看重温峤,让温峤担任自己的参军。温峤历任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在与石勒的战争中屡建战功,升迁为右司马。这个时候,并州烽烟四起,刘琨与石勒、刘聪等强敌周旋,温峤是他的主要谋士之一。建兴四年,刘曜攻破长安,西晋灭亡,他们家族举族南迁。同年,刘琨被石勒打败,率残部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建武元年,刘琨、段匹磾歃血为盟,拥戴在江南重建社稷的司马睿,派遣双方的左长史温峤与荣邵奉表劝进。刘琨对温峤寄予厚望:“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当立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行矣,勉之!”
温峤等携表到达建康,慷慨陈辞,深得司马睿器重。当时名士都欣赏温峤的才学与能力,争相与之交往。东晋初建,制度不完善,秩序不安定,温峤很是忧虑,直到见到交深谈后才高兴地说:“江左有了管仲这样的贤人,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于是担任了王导的长史,后又迁任太子中庶子,侍从司马绍左右,和侍讲东宫的庾亮同为司马绍的布衣之交。他多次谏言太子远离奢侈、节制娱乐,都被采纳,深得司马绍信任。
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③。司马睿不甘君弱臣强的局面,重用刘隗、刁协,疏远琅琊王氏,王敦不满,以诛杀刘隗、刁协的名义起兵。刘隗、刁协忠心司马睿,却人缘极差。温峤便对仆射周顗说:“大将军王敦这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应当不算过分吧?”结果周顗严词责备。司马睿于是让刘隗、刁协、戴渊等领兵出战,大败。太子司马绍准备亲自出击,温峤拉住太子的马勒头,力劝他不要以身犯险,又斩断鞅绳,司马绍这才作罢。王敦攻下建康后,没有晋见司马睿,杀戮反对者,任免官员,又见太子司马绍果敢勇毅,得到众人的拥戴,想以不孝的罪名废掉太子,因此大会百官,声色俱厉地问温峤说:“太子以什么样的德行著称?”温峤回答:”钩深致远,不是我浅显的度量所能知晓的,依照礼义看来,可以说是做到了孝。”众人都认为的确如此,王敦未能得逞,便返回武昌,仍然遥控朝政。
司马睿去世,太子司马绍即位,任命温峤为中书令,参与机要。王敦不满,请朝廷派遣他做的左司马。温峤虚与委蛇,探查王导情况,之后平定王导之乱。战后,司马绍下诏将王敦的党羽革职除名,僚属则予以禁锢。温峤在上疏中认为,对陆玩、刘胤、郭璞这样被王敦逼迫而屈从其下的人应该宽宥。温峤后封建宁县开国公,赏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司马绍病逝。温峤以丹阳尹身份与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共七人受诏辅国。之后又平定苏峻之乱,这时京师残破,温峤留下部分物资和经费后返回武昌。温峤在武昌病重逝世,安葬在豫章。司马衍下诏赠侍中、大将军,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
注1:六龙,是温恭家族子孙两代,是温恭的两个儿子和四个孙子组成六龙。一龙为:温羡,字长卿,其祖父温恢,其父温恭,温恭是魏济南太守。温羡少年时非常聪明好学,青年入仕为官,晋怀帝齐王时为尚书郎,惠帝初拜豫州刺史,入散骑常侍。后任尚书,朝廷非常信任他,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大臣张华有非议,引起同朝官员不和,温羡与之辩论使其受到贬责,后又举张复官位。成都王郁叛乱,先帝亲驾征讨,封温羡为中书监加散骑常侍,随驾出征建立功勋。迁左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二龙为:温憺,字少卿,温羡同胞弟。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原籍太原祁县会善村。晋惠帝封为河东太守,定居河东。三龙为:温峤,字泰真,一作太真,是温羡的弟弟温襜之子。四龙为:温祗,字敬齐,是温羡长子,晋怀帝封为晋太傅西曹禄。五龙为:温充,字敬咸,是温羡次子,晋怀帝封晋太子舍人。随温峤任从军参事。六龙为:温裕,字敬嗣,是温羡三子,晋怀帝封晋左光禄大夫。
注2:潞县,在今山西黎城县黎侯镇古县村
注3: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