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对于文化传播,移风易俗,甚至意识形态的掌控等方面,都极其重要。
比如后世。
在很长一段岁月中,只有革命歌曲,伟人歌曲,以及爱党爱国的主旋律歌曲。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港台歌曲才逐渐传入大陆。
那些歌曲被某些专家学者听到以后,视之为洪水猛兽,称之为靡靡之音。
不过伴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港台歌曲,港台影视,港台明星甚至很多西方文化迅速攻克了文娱匮乏的大陆市场。
直到内地涌现出一帮自己的音乐人,以及影视人才之后,这种一边倒的局面才得到了遏制。
历经四十年的积累,华夏文明,因其强大的基因,再次绽放出迷人的光芒。
无论在影,视,歌,以及文学创作方面,都站上了世界级的高峰。
西方或者港台的文化,再也不强势了。
那些泊来文化,仅仅只能作为华夏文明之外的一些补充而矣!
这就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基因。
而这个基因密码,郑坤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破解方向。
郑坤幸甚。
既然远古的野人们已经把乐器弄出来了,那就把音乐进行普及推广。
郑坤不需要那些谈情说爱的靡靡之音。
他可不想去推广什么你爱我我爱你,你不爱我我还爱着你的穷辞滥调。
后世的流行歌曲大部分是爱情歌曲。
韵脚都落在爱,痛,伤,烦,恼等几个字之上。
既然有传承,总得有点意境吧!
华夏诗词,从来没有除了爱还是爱的传统!
死生不渝,海枯石烂,天荒地老,及尔偕老。
关关雎鸠,蒹葭苍苍,青青子矜,青梅绕竹。
甚至一个青楼女子都能唱出,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这人折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
真的佷美。
不单单是文字之美,从中还能体会出一种意境之美。
就因如此,郑坤反而不会在洪荒时代推广什么爱情歌曲。
他需要的是儿歌,童谣。
歌词就是一些认识自然万物,认识人类自身的歌词。
他还需要的是,国歌,军歌,战歌,以及大量的劳动歌曲。
有了这些歌曲,想要启蒙这帮野人的灵智,点燃远古文明之光还很难吗?
好像,并不是很难。
许多没有文字的民族,为什么能把本民族远古的传说留传下来?
无它!
就是唱歌。
通过一代一代的传唱,那些故事就这样成为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
比如华夏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
比如全世界最长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
这部史诗,在郑坤魂穿的那个时代,还在藏民中传唱。
格萨尔王,也因此成为所有藏民的精神偶像。
再比如西方的《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居然被西方学者判定为信史。
却不过是一个名叫荷马的瞎子,吟唱的一部口头历史罢了。
音乐和歌曲的作用既然如此巨大,只要用法得当,郑坤相信自己能够迅速的改变这个时代。
因为郑坤还想到了一件乐器。
此物一出,对于指挥大军团作战,简直可以称为神器。
令行禁止,言出法随。
指挥军阵,如臂使指。
对。
这件乐器叫做鼓。
郑坤此时并不想用鼓来丰富当下的乐器。
他需要的是战鼓。
中军帐前,立下十面巨鼓。
鼓声一起,震惊十里。
十里之内,全军皆闻。
是攻是守,是防是撤,无不听令。
远袭的部队,也设专人击鼓。
只要听见鼓声,每一个单兵都能领会主将的意图。
这样就不是各自为战,斗勇比狠的单挑,而是有组织有建制的围杀。
蓝田之战,因为共喜的地理优势,全军都能看见他。
所以他能很好的指挥那次战役。
但是,战争不可能每一次都会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展开。
高山从林能挡住视线。
但是,挡不住鼓声。
在古代,行军打仗,战鼓这个东西太重要了。
按轻重缓急敲出不同节奏的鼓点,战士们就能跟着节奏去完成相对应的职责。
鼓声起,则列阵备战。
鼓声缓,则齐步前推。
鼓声急,则奔跑前冲。
鼓声重,则奋勇交战。
有了战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