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教谕此时,已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他问完宋玄之后,转身加快步伐离开蔷薇园。
他回到教谕署,连忙将宋玄写的那份时策带上,转身就往府学大门走去。
出了府学,雇了一辆马车,他仓促赶往城北县衙。
彼时,城北县衙正乱着。
衙役自大堂外走来,姚县令在案前批阅公案。
“大人,江下村村正来了。”
姚县令抬起头,眼里的红血丝纵横交错,“让他回去等消息。”
衙役犹豫之色闪过,留在原地还未离开。
姚县令抬起手捏了捏眉头,沉重道:“还有何事?”
这段时间,村正频繁来衙门求助。初时,姚县令还好言劝慰,安抚人心,只不过,随着江下村的情况越发严峻,他也无暇顾及。
衙役拱手道:“大人,村正此次前来,还为东江之事。”
姚县令放下手,双手搭在案上,愁得两条眉毛都似要拧作一起。
东江下游因常年被引水至瓜田,泥沙淤塞,又值春雨连绵,东江泛滥是迟早的事。
“你让他先回去候着,且待朝廷裁决。”
衙役退出后,姚县令默默回头,头上方是“明镜高悬”的匾额。
衙役走出衙门,将姚县令的话转告给村正。
村正离开前,顿了顿,嘴里嘀咕着几句话,但衙役听得并不真切,仿佛是:“唉,看来是等不得了,为今之计,只有……”
村正离开后,朱教谕正巧从府学匆匆赶到城北县衙。
方才那名衙役又进去,向姚县令禀报,是朱教谕来见。
适时,姚县令才抬起头,“让他进来罢。”
说罢,他放下手中的公文,离开上座,走到堂下的案几前坐了下来。
案前常备着一个小火炉,师爷连忙上前将火炉生起,煮起了新春刚采的茶。
朱教谕进来时,见姚县令比上一次更加憔悴几分,不过他也能理解。
毕竟,江下村是城北县衙下辖的一个村庄,这段日子里,村中黄瓜幼苗枯萎,春耕不顺。
那一亩三分地就是百姓的天,事关重大,若是解决不了,有损政绩自是不必说,怕是丢了官帽子也难保不被更严峻的追责。
幸好,还有这份计策。
朱教谕想罢,看了一眼手里紧紧揣着的时策文章。
他坐下来,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道:“姚兄,我这有一份好文章,你且看。”
姚县令心里本来就急躁不安,想着和知己喝一杯茶缓一缓,并无闲情逸致欣赏锦绣文章。
但碍于好友诚挚的眼神,只好拿过来看看。
他将那份文章在案上展开,入目是笔势恍如飞鸿戏海的小楷,小楷书的是: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
当姚县令念到文章中,“嫁接”二字时,充血的眼睛骤然睁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