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汉国往事第二部 > 第五十二章 第三节 开枝散叶

第五十二章 第三节 开枝散叶

进而她又向人们介绍了这首汉诗的大意。这诗就是用来赋音书的,它的画陌生而简单,而且满腹经纶的学士们不学看不懂,普罗大众则是能轻轻松松在十天半个月内通晓它,并且用它写出和方块字一样的内容,实在是鬼神降给人间的礼物。

而且在汉代推广表音文字还无须担心同音异义的问题,因为在音系复杂的汉代,同音词现象实在是不多。在大部分情况下,数个字母组成的词就能够表示一种意义,并不会引起歧义。这也是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开始出现纯表音字符的一个背景。

晏柔对这种文字并不陌生。早在她遇到天依的第一年,天依就在教她识字之余,为了便捷教了她这套拼音,在她认字的初期每个字上面都标了一条拼音。这对晏柔识字的过程确实有所帮助。

“也是,从店里学了这文字,咱们就比宫里的五经博士知道的文字还多了。”有看客笑着说,“这诗还写得真有点那个意思。”

观者们最感兴的还是诗的最后一句。“中国人民笑点头”,这句话显然为他们这些住在中国的人众模拟了一个语境——就是认识了这套“九天文字”以后,他们好像在博士们面前都能抬得起头来。为什么作者认为学了这种文字能够让他们这样精神焕发,他们想请两个海国夫人细说这种字的好处。二人便在人群的包围下同他们分点叙说。恰好会这套拼音的晏柔也在现场,天依将晏柔推到前面,介绍她自己习得后的经验。

晏柔向大家回忆,以往自己跟人沟通用的都是说话。说话虽然方便,做着活也可以说,但是声音顶多只能传一个院子,甚至有时候说得轻声,隔屋就听不见了。再要跟一定区域外的人交流,要么有时候依赖传话,要么有时候托人写字。但是自从她跟洛夫人学了这套书字以后,在同样受了她这些书的人群当中,如果晏柔要跟这帮人不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谈话,只消留个破木片,在上面写上小字,托人捎过去就行了。一个手掌大的木片甚至能给双方写半个到一个月,如果字数省的话。

就算要学汉字,这套文字也有好处。在学字的时候在旁边标上音,提示它的词义,能够辅助记忆这个字的字形。总之,花几天或半个月时间学它,绝对是百利无一害。而且天依还进一步补充道,未来会有大量使用这种文字的印刷品问世,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实用技术、奇怪故事,以及以往用汉字写就的经典著作。

她的话很快就被人群的喧闹声淹没了。天依也知道毋需多说,只要这个万用无尽二十字店继续开下去,学这种文字的人会越来越多。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虽然这句话原先是司马迁用来形容李广在民间的声望的。

当自己介入历史以后,李广或许并不会在明年的漠北之战中死亡,自然也不会有其后李敢、李陵等各种事。他或许会长寿一些。这句名言会不会被司马迁写出来,也就成了时下悬而未决的事了。它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出现的地方恐怕会是两个穿越者的口中。

二人不宜太打扰店里人们识字的事业,故在外面侧耳听了听窗棂里面的朗朗书声,寻移步离开,在人群的注视下前往办贷所的方向。围观的人群里面颇有闲者一路尾随过去的。霸陵虽然也是个豪贵盈路的地方,公乘夫人不是一个大位,但她们在坊间的风闻就跟李广一样——李广虽然大小七十战、白首未封侯,但是民间视他为一员名将。

“阿洛、乐正姐,你们真是出名了。”晏柔看了看身后跟随的人群,“这么多人跟着你们。”

“毕竟闲人多嘛,我们也是闲人。”天依笑言,“这些时日我们也常来市上,算混了个脸熟。”

“不过阿洛怎么突然打起放贷的主意?”晏柔咬咬唇,还是决定将她的疑问说出来。听说她们要去自己办的放贷单位逛逛,她才知道原来两人已经在市上从事这种行当。

“小柔,洛先生她们设这个办贷所,我是时常搭她们往返的。”不待天依解释,缪叔对她说,“和一般放贷的人不同,她们放的贷有两种:一种是时下正常的贷,利息和其他放贷的人类似;一种是专放给她们要放的人,年息跟没有差不多。”

“后一种都放给什么人?”

“农民,或者其他人合成的组织。”天依用手掌比着,“其中之长由大家选出来,并且这个贷出来的钱是用于种植、畜养、做工等方面。比方说吧,我们刚贷给高陵城外的一个叫杨村的地方,那个地方合成了一个协田社,我们贷给他们六万钱,他们自己内部又合资六万,现在全村买了耕牛,已经开始春耕了。”

这一种组织晏柔听着很新奇。

“原来是这样。我以为二位也和市上的一些人学坏了,开始了放贷的活事……”

“那确实不能否定。”乐正绫说,“当然放贷也是存在的。向其他的人或者商行放贷,要他们质押,年利二十分,还不上就叫帮人去他们那边堵门,这事我们也干。但是我们的精神就是要把这些滚起来的利从城里投送到乡下去,让乡间更多村庄按我们的法子组织起来,在各方面都有好处。一方面,村里不再是令出一人、独断专行,每家每户都要保有自己的权势;另一方面穷苦的人也有机会致富,而且该组织最好保有一些自己防卫的水平。比如说,闹了瘟疫,村庄自己能防好。一会到了所里,我让他们把已成的杨村的那个章程给你看一看。”

晏柔虽然对她们做的事的细节不清楚,但是她明白了,先前天依在教她的时候曾同她说过,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她们是剥削城里的有余来奉乡间的不足,并且用有余的钱让那些不足的人足起来,还兼有些其他效用。这确实是海国人做事的风格——她去年面对赵定北和莫公子往往无什么话说,对府上的工匠仆役奴婢却颇近。自己得了病的假消息就是她借给男仆们送冬衣时传给他们的。

几人慢慢行到了办贷所设立的地方。天依从执事手中拿下杨温协田社交给办贷所的章程副本,让晏柔看,顺带跟所中的人询问同那两个村子的贷款手续做得如何。由于该章程是给村里使用的,所以那位写字先生在成文时使用的大部分是常用字和俗字。这让简单识字的晏柔的阅读过程变得颇顺利。她一边读着,一边体会阿洛和绫姐姐蕴含在其中的她们对新农村组织的远景,试图去深入理解她们现在所做的事。

就在她读着章程时,从门外忽然走过来几个人,夹着一份木书,向当值的柜员表示长陵那边也成立了一家协田社,连章程都起草好了。

天依走到柜台边,询问他们是哪个村子来的。

“长陵东乡井阑里。”打首的人说,“我家老六听说这霸陵有这等事,所以我们兄弟也在那边兴起了一社,合了资,打算做一番事业。”

“好啊,很好。”天依笑起来,“这真是开枝散叶、遍地开花了。”

不过她见来的几个人并不像前些日子来借贷的村民代表,在神情上,站得靠后的两个人有些不同寻常的肃重感。以往接待村民代表时,由于所涉的金额巨大,村民也常有紧张者,但那种紧张同此种肃重似乎有区别。她于是问了问他们是否都是亲戚关系。在得知前来的人都出自一族以后,天依仍然请他们进屋饮茶。她得延留他们更长一段时间,观察这班人具体的态度。

——第三节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