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主意,看起来一个是对社资不好,就是社资用给了不干活的人——抱歉我说得这么直接;另一个是对农户不好,因为这几户本来在社里的生产计划中被强划成了不干活的人,没有任何收获,却要还债。”乐正绫说。
“是啊。夫人,这怎么办呢?”
“我出一个主意,想办法让社资用到地方上,这八户兄弟姐妹又有事情做,对他们又好:每家每户既然要为社里出劳动日数,或者妇女需要参加家庭或社里的劳动,那么孩子怎么管?这八户人家刚好今年不种田,劳动力也有限。他们可以在社里组织一个公益院,如果你们家里妇女要劳作,就可以把孩子们送到这那个院里,请他们帮忙照顾,等父母回来的时候再带回去。刚好小朋友也喜欢聚在一块玩。”阿绫提出了昨天小楼提出的主意,“然后呢,社里只需要分配一部分社金作为公益金,公益金覆盖的人就是这八户兄弟姐妹和小孩子。”
这个主意让现场沉默了下来。
“不仅是小孩子可以去那个公益院,像家里残废的老人、卧病的,需要家人照顾的人,都可以受这公益院的覆盖。我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原来各家各户都要各自出资来照顾家里的人,现在壮年的男女们,只需要缴社资,家里能没有负担,两三个人一块上阵去,不管给自己家做还是给社里做,也增加了劳力。而且大家一块养老扶弱,总比一家一户各自抚养要方便,也省钱。”
“当然了,我知道亲眷子女是大家手心上的宝贝。把人送到这种公益院去,肯定要确保不出什么事,比较可靠。”天依补充道,“所以公益院里不是只有八户人,社里还可以选一个或者两三个人,作为保育员,也过去帮忙照顾。这样大家把人送到公益院里就放心了。”
农民们都开始合计她们的话。确实,组建了这个合作社以后,原来分门别户单打独斗的情形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在没有地主和大户的村庄,确实村里终于有了条件做这个单独一家没法做到的事,还能减少成本——就算有了庄园主,他们也不会干这种事的。而且,既然社里要让每人服劳务,那自己干着田,让内妇去跟村里其他女眷一块代日数,还不用雇人代工。成本确实可以节省下来。
只是这个公益事业对于他们太陌生了,自打开天辟地以来,他们就没听说过村庄里有这种事情——除了听说古早时一块耕田的祖父老辈,他们那会似乎有点这个意思。
族公和杨乌们看向了写字先生。以他们自己的力智没办法分出这办法可不可行来,里中的写字先生读过经书,看他怎么看。
“老夫想,海国夫人要办的这个协田社,颇有古风啊!”写字先生放下毛,捋起白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依说出《礼记》中的相关句子,“协田互助,村里为公。一人一票,选贤举能。办公益院,壮有所用,弱有所养。我们这主意全是从经书里面来的。”
“从经书里面来的。对。”写字先生笑道,“而且不用出一个巨富的人,大家光出朝廷的轻赋,就能做成,不用花君上的国帑。要真能成事,老夫也想招呼我那边的乡亲们结这个社。”
“我们这一套主意并不主要是从经书出发的,而是从成本出发的。”乐正绫向大家重申,“大家耕田种地都有成本。大家原先从族里出来,分家分户,就是每个人把土地分到手自己种,每家每户就上心,这样顾好了土地,土地就给你长东西,种同样百石粮花的成本更低了。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什么呢?铁犁、耕牛、沟渠、轮作都出来了,用这几样,同样的力气还可以种更多粮。可是这四样事不是单家独户能做成的了,单家独户做这个成本高,负担不起,但是大家一块做,成本又低。这叫气运的一个流转,原先的气势,分出来成本低;现在的气势,合起来成本低,大家就要合起来。”
“像绅士富豪,他们不是也是合田合资做的庄园么?我们做的也接近庄园。可是他们的庄园,农民卖了地在里面,要交给他们二分之一的重税,生不如死!”天依更举了时下土地兼并的成例,用其他地方农民的惨状来渲染危机感,“看那些贫农在里面,真叫一个,人穿牛马的衣服,还好我们尚未落到那种田地!现在我们自己办庄园,一样的多资,一样的办田,但是我们每户人都话着庄园的事,彼庄园的农夫向绅豪交二分之一,我们光交十五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甚至朝廷赋税都可以直接让社里包税。又有公益,大家生活均匀,卖粮的时候又好跟粮商抗衡。好处实在不胜举,自然是符合经书的。”
“包括这个成本,我们再看看社里以后的制度,原来老孺要各自养,现在统一出钱养,要抚养的能得抚养,能劳动的壮男女又能安心劳动,家里为抚养又不必特意失财。抚养的地方大家都在一块,老少热闹。”楼昫发了言,“如果这公益院办成,今后我们借贷所还要专门派人来给公益院免费培训,教院里的人抚养、医药、识字等事,让他们比一般父母更懂得养生育儿,顺带还可以教后生学字认书。这都是无条件的,我们所会专门支持你们办这个院。”
“是,三位客人,你们说得是。”农民们纷纷言,“夫人举的主意,都是对咱们村百利而无一害。”
“无害,未必。我想任何制度都有不顺利的地方,如果遇到了挫折,村里再开会调整。至少现在看,这个制度能一口气解决三件事,一件连一件:一是社里要管八户弱户的生计,二是社的公务分配到每家的劳动日数可以不太挤占男丁的农忙时间,三是妇女外出劳动时家里人怎么办。这三件事解决对社里发展、提高农产是有好处的。”
至少这个点子在话头上滴水不漏,众人找不出来什么坏处。大家啧啧赞叹,都说杨乌敢找了人。要是不找霸陵的三位贵人亲自来指导,他们这一群土老帽实在开不出什么会。
“当然了,我知道有些家里是不想把孩子送出去的。这没关系。”乐正绫摆起手,“这不是强制的,只要家里人丁能做满社里要求的劳务,妇女在家中坐得住,完全没必要把孩子送到公益院去和其他小朋友玩,或者学字。这是自愿的,并不是强迫的。”
“夫人,我想若是今后要运行起来,这种家庭还是不多。”温氏的族公眯起眼,轻笑了笑。
“那就要看族公的支持了。”阿绫向他客气。
随后农民们针对公益院制度举行投票。凡是刚才听进了三人话的农民,都投出了赞成票。收入财产靠后的二三十家人几乎全投了赞成票——毕竟种草是轮种的。一旦自己的土地种了草,他们缺乏粮食收入,总也要给自己找条后路。有一些家庭空气比较保守,对实行这种制度有保留意见,不过他们见族长和族长亲近的几家人都投了赞成票,他们便也跟风而进。该制度遂顺利地制定下来。
给种草的八户弱户今年的生计,以及女性参加劳动、增加社内劳动力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路径以后,会议终于进展到了具体的农时规划,以及每户出资人公共劳动日数的分配上。进而的,修渠时社里要出的人工、大体的工期,是否需要雇工、水车的用料、草料养护的人手、牲畜管理员……种种细琐的生产问题被一项一项地交由社员讨论投票。先前制订宪章制度的时候主要是三个霸陵来的顾问出主意,现在社里的大多数人才体会到自己手上木票的重量。
天依和阿绫的嗓子已经完全哑了。她们一口一口地喝着桌上的水,听厅堂里热烈讨论的回声。天依靠在身边人的肩上,看着这些公元前120年的噪声,忽然眼睛有些迷蒙。不管她们提的主意可能有多歪,现实中还是有一群农民们在她们的影响下,开始学着自己做自己的主。
“回去以后我坚决不说话了。”她对身边的阿绫说,“任谁来聊。”
“我也是。”乐正绫笑了笑,用手揽住天依的臂膊,继续聚精会神地听村里所要展开的各项工作。
——第四节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