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汉国往事第二部 > 第四十五章 第三节 高家庄

第四十五章 第三节 高家庄

在一片寒天下,海国夫人们的单车驶出赵府,旁边跟着几骑府兵,基本上是月初到河边到处看工地时的配置。缪叔已经对附近几十里的道路非常熟稔,不出几十分钟,车子就过了渭河桥,转辙向东,去寻找那左内史书中提到的高姓农民的聚居区去。

“要寻之所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缪叔在车前问她们。

“大概是田地中的许多部分已经没有种冬麦了,而是在种牧草。叔见着了种牧草的田,不用打听都可以停下来了。”

“唯。”

车辆便在渭北积雪的河堤上缓驰着。缪叔一边牢牢把着缰绳,控制车子的方向,一边向左面张望,看是否有改种牧草的田地。

乐正绫也开着车窗,往外仔细地观察。但是走了半个小时,他们也没有看到旁边有种牧草的地儿。看来这是只能问人了。

“乡党,这渭北哪儿高家的人住得多呀?”在堤旁成荫的小路上,乐正绫呼住路边行路的一个农夫,问他。

那农夫粗略地指了指方向,说是还要往东走廿多里。看来这个氏族聚居的村社离渭河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不过至少已有了目标,不至于旷野茫茫啥都寻不到,一行人便兴致冲冲地走下最后二十来里的行程。那农夫所言不虚,车轮又转了近一个小时以后,终于在视野的尽头,缪叔远远地看了一片不像种着冬麦的田地。

“我们好像到了。”

“那就上前去看看,”天依对晏柔说,“刚好晏柔姐也没怎么看过种牧草的场面,我们可以一块观赏观赏。”

“现在是瑞雪覆盖,恐怕看不太真切。我们还是以听当地人的讲述为主吧。本地的农人是最熟悉农事的——虽然他们现在也是头一年做这个。”乐正绫用手肘撑着窗子,同身边的人谈道。

由于是冬季,路边和田里都看不到什么人。她们下了车,走到田边上,也找不到人搭话。附近刚好有一个村甸,阿绫决定去那碰碰人。

照往常的法子,府兵们、缪叔和晏柔仍然是在村外歇息,自由活动,两个海国人进村去找村民谈天。她们敲了敲一户人家的门扉,请主人出来看看。

屋主人走到柴门口,一打开双扇,见是两个丝衣的女人站在门口,便连忙想软下膝盖。这个动作被乐正绫闪电般地制止了。

“乡党莫慌,我们就是过来问个事。”

“两位夫人欲问何事?来,夫人先进屋。”那村人请道,“外面寒栗。”

两人便跟着他穿过院子,进入茅室里面。他生了一些火,在上面放了瓦水,准备烧热水给两位贵客喝——虽然她们没有带随从。

“我看这村外的田里有种牧草的。”乐正绫伸出双手烤了烤火,“是这村中的人种的么?”

“是啊。前不久,就年时的时候,族里在找人,说是可以给点钱,要人换种草,来年不种田了,买些牲畜在土地上养着,预备养牲畜。”那农民说,“怪得很。”

“是族中分的活么?”

“不是,村里的消息是,还不是族公想这么干,而是左内史府的人找上他家的门,想让咱们族的一些人这几年改种牧草,养牲畜。然后过几年,再耕上田,其他一些人种养六畜。”

“嗯。”乐正绫摩着膝盖,“听起来确实挺怪啊,左内史府的人不好好坐堂,跑来乡下商量这个。那这田是怎么包的?”

“族长一说,我们村里的大户就拿土地来包了它。今年种牧草,明年就养羊。只有他能买得起小羊羔。”

天依嚼了嚼这句话。看来虽然是村社,族长仍然有一些地位,但一般的生产已与小农经济无异了,甚至大户和小户也都出来了。她和阿绫原先闭门造车的时候,还是将村社控制的乡村地区当前的发展程度少想了一截。

“那村外种牧草的土地都是他的土地么?”

“可以这么说吧。”

“我看种草的土地还挺多的。”

“因为都是他的土地。”农夫道,“我们是早把自己的地,大部分卖了给他了,现在我们也跟着他地里种牧草。昨天下雪,今天先歇歇,他啥时候叫我们了,我们就上地里去养草越冬去。还算不错。”

“种牧草比较辛苦吧?比起种麦。”

“说辛苦嘛,也不辛苦。没有种粮辛苦。不过比较生疏。”那已失去了大部分生产资料的农民说。

“毕竟从前没种过这个。”乐正绫笑道,“有人教你们么?”

“族长是请了几个关中住的杂胡,不过听说他们在塞外也不种,没什么好主意。”

“那还是需要种牧草的好手段。如果牧草在越冬的时候养好了,养的牲畜就多了。”

“就算养不好,比起种麦也是多的。”农夫在火边搓着手,“夫人,您想,这一亩牧草,至少能喂个一二头牛吧?少的就是一头。一般的中农,十来亩地,也能养十头了。我们养的是羊,牛都能那么多,何况羊呢!必然比牛多几倍。不管是牛还是羊,种出来,贩到市上,十亩地就能养出泉了!要不然大户怎么会趋之若鹜地去包呢?”

“确实,他们都是聪明人。”天依合着手,“何况我看他包的土地还不止十亩。那这是有得赚了。”

“到时候,我们在他家中干活的,可以分得的也更多一点。”农民咧开嘴,“至少比耕地来的钱多吧?我是想。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理。”

“他若有良心,肯定要分给你们的。”乐正绫拍手道,“几十亩、上百亩的地,都养牲畜,得钱多少啊!要分给全村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小挣了。但是这中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要为富不仁怎么办?”

那农夫没办法回答阿绫的这个问题,将手在双膝上展开——对此他也无有什么想法。他说地主光是告诉他们,市上缺牲畜,他们这几年养肥了牲畜过去卖,能保证每个村里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绝口没有提他要是把这大半的钱都包了的情况。想了许久,他只是面带微笑,眼神飘向远方:

“他也是村里比较勤劳踏实的人,我还是相信他还是能带着亲戚们一起富起来。”

看着他期盼的眼神,天依知道这个眼神里的信息太多了。这位农民兄弟穷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脱贫致富的救命稻草,自然是视之若珍。虽然阿绫刚才提醒他分配劳动成果的权力完全不在自己手上,但是就算面对了这个可能,他也毫无抵制之主张和能力,只能安慰自己不会遇到那么坏的人。事情发展的结果成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畜牧业的成果很有可能被已集中了土地、控有权力的地主独吞大半,分到他们的也只是比从前多一点。农牧轮作虽然对土地持续蓄肥、农业结构改善有好处,但是这种好处若落实不到农民头上,也就等于没做。

在农村,这种剥削要解决恐怕也只能靠贫下中农组建起来协会,同地主分庭抗礼才行。而在经济上,最好是自由农民组织起来,自己建立合作社,将土地合并起来养牲畜。这些都是降低农民经济风险、切实维护生产成果的路线。但是,在汉代,原来覆翼族人的家族日益从团结的集体滑向地主阶级的当下,刚迈入小农经济的农民们能否在土地大规模兼并来临之前接过家族的职能,建立一套类似的维护自己土地和劳动的合法组织,则仍是一件玄而又玄的事情。这种组织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天依还想不到一个好办法,可以将它引入即将来临的公元前120年。

——第三节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