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一个三只眼道人骑在马上,挺枪指向对面,喝道:“我乃姜丞相师侄杨戬是也,哪个出来见阵?”
旁边袁洪一听,“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会九转元功的道人?要不要我换回容貌与他战一场?”
帝辛摇头:“不必,对面建起芦蓬,还不知有多少高人隐藏在内,你此时变化,小心被发现端倪。对付此人,我自有应对。”
说罢,叫过郑伦,对他一阵耳语吩咐。
郑伦得令,提两杆降魔杵,跨火眼金睛兽,出阵对战。
就见:
一个玉泉山上成了道,一个昆仑山中得传功。
成道的,俊俏如玉面金童;得功的,面色似红霞紫枣。
一个道袍麻鞋,一个顶盔掼甲。
穿道袍的,使一杆亮银枪,飘逸出尘;着盔甲的,提两杆降魔杵,凶狠异常。
两边阵上齐擂鼓,五彩旌旗空中舞。
三军吶喊助神威,出水龙对下山虎。
自古征战多凶险,不似如今枪对杵。
两人大战二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派郑伦对战,帝辛也是经过仔细思考的,杨戬的本事主要在变化之术上,对付梅山六怪有大便宜,对付郑伦这种纯粹的武将,就不济事了。
他还能变个大公鸡把郑伦啄死?
梅山六怪能够对付遁龙桩、吴钩剑,却不敌杨戬变化之术。
郑伦在遁龙桩下无法逃生,却能够与杨戬对战不落下风。
这就是武艺、道术的相克之法,奇妙异常。
西岐军对帝辛手下大将知之甚少,帝辛对西岐之人却了如指掌,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所以帝辛每每能够针对性的派出大将,并且战而胜之。
且说郑伦见久战不下,自己的降魔杵终究是短兵器,怕一会吃亏,只听鼻窍中一声响如洪钟,喷出两道白光来,正是使出那吸人魂魄之法。
再看杨戬,霎时间头脑发昏,身子晃了一晃,郑伦趁此机会,一杵打在了杨戬顶门之上。
却见杨戬脑袋上火星四溅,跟无事人一般,郑伦心下震惊,“不想此人修为如此高深?不但吸人魂魄之法无用,肉身也如此坚固?”
郑伦自帝辛传授九转炼体诀以来,也是日夜勤修不辍,却自认达不到杨戬如此境界。
此时杨戬已从头脑眩晕中恢复过来,心知对战郑伦无法发挥自己变化之术的长处,再战无益,只得拨马回转本阵。
郑伦也不追赶,本来这一阵也没想能够斩敌,刚才的吸人魂魄之法也没有发挥最大威力,而是按照帝辛的吩咐进行试探。
眼见的西岐起芦蓬,来高人,帝辛哪会在这个时候对杨戬下杀手?
就在帝辛大军齐声欢呼之时,对面芦蓬出来三个道童,拍马舞剑,来到阵前。
帝辛大军如同被掐了喉咙一般,齐齐噤声。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