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众人离开徽州,便进入池州地界。周朝时天下分为九州,池州当时属扬州之域。秦一统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池州市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西汉时,市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鄣郡鄱阳县地。
唐武德四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
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改池州为康化军。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因此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诗仙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诗篇。
晚唐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关于这点,谢方现在才弄明白,原来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在池州啊,而不是山西的汾阳,杜牧根本没有到过汾阳,但确实做过池州刺史,池州也确有“杏花古村”,“靠,老子被后世的晋商给骗了!”谢方心中恼道。
关于池州最出名的便是九华山,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池州境内,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州,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而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最为出名的便是因为其为佛教中地藏菩萨道场,唐开元末,金地藏卓锡九华,“洞居涧饮”闭目苦修,感动诸葛节等人,买檀号旧地,建化城寺。金地藏圆寂九华山后,肉身不坏,后人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化城寺被辟为地藏菩萨灵迹,于是地藏道场名声渐播。
这天晚上,众人在池州一客栈住下,正要吃饭,就见从客栈走进来一郎中,被店小二请去了给人看病,众人没做多想,一一点过饭菜,正准备吃饭的时候,就见那郎中出来要走,后面的小二跟在后面,焦急的说道:“先生,您就给看看吧,这人在我们店里病了五天了,还不见好,这不身上的钱也花光了,您就行行好,给开服药,这人总不能死在我们店里啊!”
“这个病啊,我看不了,我看这镇上也没人看的了,我看你们,就帮着准备后世吧。”那郎中说着,还想出门,却被小二拉住,两人便这样僵在门口。
“先生,我看那个郎中,好不晓事,病人在眼前,怎能见死不救呢!”此时,张平对许衡说道。
“也许真是病重难治,算了,既然到了这里,谢方、张平,便陪我去看看吧。”许衡说着,便带着谢方、张平来到小二面前。
“店家,我叫许衡,懂写医术,既然这位郎中不方便看,那带我过去看看吧,如何?”
那小二本来没有办法,见许衡主动送上门来,高兴的不行,便松开郎中的衣服,那郎中见衣服松开,便逃也似的走开了。谢方见了,使劲摇摇头,“都说医道是仁心仁术,没有仁心,又怎会有高的仁术,这个郎中,委实不怎么样!”
不说那郎中,单说小二自然对许衡千恩万谢,便带着三人去看病人,来到一个房间,打开门便有一股汗尿味传来,进门一看,就见床上躺着一少年,粗看年纪应该与赵与莒相仿,却比赵与莒还要高大,但却如黑炭头一样黝黑无比,老实说谢方家是开店的,南来北往的人着实见了不少,而像面前这个人一样黑的,确实是第一次见,不由得暗暗称奇。
“先生,这个少年五天前来俺家住店,谁知第二天便病了,我们看他长得壮实,便没在意,可谁知就一病不起了,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有时候来不及解手,就直接尿在屋里了,这不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哎!要不先生您行行好,给看看?”
听了小二的话,许衡点了点头,来到那少年面前,那少年要起身,许衡示意他先不要说话,坐在炕边,先看看舌苔,又认真把起脉来。
过了一会,许衡松开手,对谢方说道:“没有大碍,是上热下寒之证,治当清上温下。这人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
“谢方、张平,人之水火阴阳籍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变的焦点则在于上交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故呈现上热下寒的病理局面。”
“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用沸水浸渍,在于薄其味而取其轻清之气,治上达下,以泄在上之热;附子熟用,文火久煎,取其醇厚之味,则力大气雄,以温下焦之寒。诸药合用,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
“附子泻心汤三副,谢方、张平你们去附近抓药吧。”如今,一般的伤寒方,许衡直接不用写方子,由谢方直接去药店抓即可,现在的谢方可是个活的伤寒药典。
谢方、张平答应了一声,直接抓药去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