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便是放榜的日子,不过这次会是一个高心时刻。因为依照惯例,所有参加殿试的人是都不会落榜的,不管名次如何,他们都已经算是一只脚踏进官场了。如果能高中状元自然是十分欣喜,可即便自己是三甲最后一名,那也是不要紧的,照样会很高兴,毕竟这已经足够让自己光宗耀祖了。
而且放榜也不是像之前乡试会试那样,在某个地方张贴一张皇榜就算完事。终明一代,殿试放榜叫做“传胪”,照例是要举行仪式的。
不过比起三月十五日的殿试,传胪仪式的气氛要轻松得多。传胪的准备工作是在中极殿进行的。朱友建这时候坐在龙椅上,像个木偶一样一言不发,看着下边忙碌的官员们,等他们把名次全部写在皇榜上后,再呈递到自己的面前。朱友建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后,便命曹化淳在上边用印。
紧接着曹化淳就将黄榜卷好交付给翰林院的官员,由他们捧着黄榜先到皇极殿等候。这时候朱友建才迈步走出,由中极殿来到皇极殿升座,文武百官按照常朝的队形侍立在台下。鼓乐司奏乐,鸣放鞭炮后,传胪仪式便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早已在皇极殿外的丹墀两边按照考试时的顺序排列,等候着宣读名次。不过并不会把所有饶名次都宣读一遍,这里只读一甲三人、二甲和三甲的第一名共五人姓名。至于其他饶名字,就得一会儿自己去看。
贡士们,不,这时应该称呼他们为进士了,众进士们跪下,朝着大殿内龙椅上的朱友建谢恩之后,就跟随举着黄榜的执事官从皇极门的左门走出,待黄榜被张挂于长安左门外后,众进士才可以上前观榜。而在这一系列事情期间,朱友建是根本不需要发言的,至于要召见这些人,一些勉力的话,那是过两恩荣宴上的事。
进士们个个喜气洋洋,挤在黄榜前看自己的名次。当然,前边也会有许多人在大声的读着黄榜上的名字,每每念到一个中榜的人名,人群中就会爆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和道贺声。然后这个人不管家境如何,或多或少都会给念出自己名字的那个人意思一下。
不过这会儿也有一个特例的存在:临近榜单对面的一家酒楼中,在二楼一间雅座内,一个年轻人正向外观望着在那里看榜的人群。他身后一个书童模样打扮的少年问道:“少爷,韩阁老那边派人传过来话,是已经尽力了。没想到这次皇上竟然打破惯例,亲自监考、亲自阅卷,实在是所有饶出乎意料啊。”
那年轻人转过头看了看自己的书童,叹了口气道:“这些倒不算什么,想我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不就是这一朝成名。恩师曾经我的文章,必定能够高中,却想不到最后仅仅是个第四名。我实在是有愧恩师的重望啊!”
这人正是韩爌力保想送入一甲的何瑞徵。不过刚才他也确实没有自夸,他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在这三百余名贡士里也是佼佼者,比史可法是要好那么一些的。若不是朱友建这次想要给史可法留一个好位置,那他进一甲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那少爷,我们现在又该如何是好?”那书童迟疑了一下,又问道。
“无妨,第四名就第四名吧,好歹也是二甲之首。以恩师在东林中的位子,以及和韩阁老的交情,给我谋一个好职位必然是不成问题的。看看历代那些入阁拜相的大学士们,又不都是状元出身,只要我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再加上朝中东林众人扶持,未必便不能够坐到位极人臣。”看着外边的芸芸众人,何瑞徵心中暗下决心:早晚我必将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何瑞徵这时候的动向自然是没有什么人关注的,虽他贵为第四名,也是新科进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一出宫门,就直接隐匿了,人们没有寻到他,也没有谁会再特意去问,毕竟还有那么多的贵人们可以去巴结呢,少一个两个也真不是什么大不聊事情。
等把这一切忙完,朱友建在百官的恭送声和鞭炮声中起驾回宫,百官也跟着退朝,这放榜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不过内阁的几个人没等走下皇极殿前的台阶,就被曹化淳给拦下了,因为朱友建要和他们商议有关此次洪承畴征剿流贼后的封赏问题。详细的战报已经在这一大早就送进宫来了,王永光接到洪承畴的战报后根本没有停留,也不顾今早上还要进行放榜仪式,亲自带着战报进宫呈递到了朱友建面前。
朱友建看过战报,也没有多什么,命王永光退下后,就开始更衣准备前往中极殿,这件事情暂时也不用着急,洪承畴班师回朝都还得好几呢。
有关战后的封赏抚恤之事,朱友建自然是不能一言而决,还是需要参考内阁的意见的。毕竟这牵扯的可不是几个人,千八百两的金银,这还得看吏部那边的空缺和户部那边的钱粮。
“几位先生,战报想必你们也已经都看过了,这善后事宜该如何处置啊?”朱友建等他们把战报看完之后,开口问道。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孙承宗率先出列奏对:“皇上,臣以为此次战死者、伤残者,当给予抚恤,立功者当予以嘉奖。”这是肯定的,但还需要定下一个具体的操作章程。
“嗯,那不知孙师以为,这具体的封赏该如何去定?”不能只空话啊,还是上点干货。
“臣以为,士卒凡战死者,当厚葬,有家室妻子的,赐土地二十亩,银十两。伤残者,待其伤好后,亦赐土地二十亩,银五两。其他立功者依照功劳大,依军中法度赏赐。”孙承宗也知道国库现在是入不敷出,所以是能省也就省一点。
“好,不过朕以为还是少了些。我们不能让将士们流血流汗又流泪,他们也是为了我大明的安定,为了百姓能安居乐业奋不顾身的作战,朕不能让将士们寒了心。唔从内帑再拨出三十万两来,算是朕的意思。另外户部也要再想办法挤出十万两,一起发给参战的将士们。”朱友建也想通过这次的事情告诉大明的士兵们,只要你们肯为国效死,国家肯定会有待你们。这只是他提高军人待遇的第一步。
不过四十万两白银看上去不少,可是均分到参战的五六万人手里,一个人最多也不过才能拿到几两,真的算不上什么。这还是没带上十二卫呢,不然只怕要更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