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提醒崇祯“一副家当,不可轻动”,让在场群臣大吃一惊。
大臣们都知道,崇祯一意孤行、催促孙传庭出战,不顾原兵部尚书冯元飙、兵部侍郎张凤翔的劝阻,根本原因在于崇祯生性“操切”——也就是急于求成;冯元飙请辞,表面是因为老病,实际是因为在孙传庭出兵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众人心中念头百转,却默不作声,等着看这一对父子怎么对话下去。
崇祯怒极反笑,道:“你深为赞同的大臣,就是眼前的兵部侍郎张凤翔。”转向张凤翔道:“你的话,太子算是听进去了。”张凤翔叩首说道:“微臣愚钝,一切仰赖皇上圣断。微臣些微见识,不及皇上万一。前番谬论,有污太子殿下玉耳。臣罪该万死!”
朱慈朗看看张凤翔,心中甚是鄙夷不屑:果然是会在清朝做官的贰臣,完全不敢坚持己见。
崇祯对主朱慈烺厉声道:“你来!朕要好好教你,以作庭训!”
朱慈烺只好垂首受训。
“李闯贼军如今声势虽大,其实不过是乌合之众。自我朝二年以来,官军只要敢战,未尝不胜。唯一可虑的,就是将帅畏敌不前,贻误战机。孙传庭才兼文武,是首屈一指的悍将。他在陕西竭尽一省之力,招募士卒,打造器械,已经练成精兵。所缺者,胆气尔!兵家常云,练兵先练将,练将先练胆。但凡军队想练成精兵,就必须作战;否则,就是一群羔羊而已。”
“前些日子大臣议论‘兵久易懦’,你听懂了吗?《孙子兵法》云:‘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打仗,就要速战速决,而旷日持久,于国于民都极为不利!”
崇祯努力让语气渐渐平缓一点:“孙传庭在陕西这么久,百般搜罗,陕西民力已尽。再不打出潼关,只怕陕西也要造反了,倘若再出一个李自成,如何收拾?”
“那李自成盘踞地方,你不去打他,他就坐地壮大,甚至僭立伪朝,派出伪官,分疆裂土!只怕贼中已有人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了。所以,孙传庭拖延一日,闯贼就嚣张一日,局势就危殆一分。朝廷之所以严令孙传庭出潼关,正是审时度势,不得不为之举。”
朱慈郎听到崇祯说出当年太祖在南京采取的战略,顿时明白了崇祯的心魔:他是担心李自成变成第二个明太祖啊!但是,不能就这么放弃,还是要努力争取一下,于是肃然跪下,叩首说:
“父皇圣明!儿臣不能望其项背。只是儿臣愚钝,尚有若干不解之处,还望父皇为儿臣解惑。”
崇祯没好气地说:“你只管说来。”
朱慈烺语气谦恭:“儿臣出阁以来,攻读经史。父皇曾经交代先生们,教学中要‘以史佐经’,结合史实来理解经义,以免儿臣只知空谈,不知实务。儿臣读到唐书,安禄山反叛,从渔阳起兵,一路打到潼关之下,哥舒翰率领大唐最后的精兵,据守潼关。本来哥舒翰之兵平贼不足,守关却有余。然而杨国忠再三逼迫,令其出关作战,最终哥舒翰寡不敌众,大败亏输,以至于潼关陷落,长安不保,酿成千古奇祸,从此盛唐国势逆转……”
崇祯听到这里,脸色涨红,斥道:“你是在借古讽今?彼一时此一时,岂能食古不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