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记载,公元前667年冬,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会见。城濮是卫国地盘,将来,晋楚在这里发生一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一举奠定第二位霸主晋文公的霸业。
这次聚会的目的,明显就是针对卫国。
公元前666年春,也就是鲁国发生灾害,去齐国买粮的那一年,齐桓公出兵伐卫。
这次齐桓公并没有邀请诸侯帮忙。本身卫国实力有限,再者,跟诸侯没法解释,以‘三舅爷’的身份讨伐卫懿公,实在说不过去;单独出兵,可以临机应变,没必要真刀真枪的大战一场。
卫懿公这个人不咋地,以后还会介绍,大家知道他十分爱好仙鹤就可以了,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盟主带兵而来,卫懿公如果识趣点儿,以礼相待,派个能言善辩的说客解释一番,低声下气定个盟约,再去给周王赔礼道歉送些礼物,大家化干戈为玉帛,未尝不可。
然而,不知是自信还是愚蠢,他不问青红皂白,勇敢地率军迎战。
齐桓公是带着王命来的,理由充分,而且作为时代霸主,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原本齐国就高于卫国,加上人才济济,结果可想而知,卫军被打得鼻青脸肿一败涂地。
被打了,然后才掂掂自己的分量,赶快派人带着财物,打通各种关节去求和。
管仲称霸的策略是‘以德服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开启战端。既然卫国醒悟,顺势收起刀兵,和为贵。当然,也要跟周惠王解释一下,送点好处,彼此谅解。
为了表示诚意,卫懿公派太子开方,负责送礼和谈。这位开方,非常不咋地,成为后来齐国的‘三贵’之一。
当他见到齐桓公时,被齐桓公的威武霸气震慑了。自己当太子许多年,本以为高高在上,人人尊敬,没想到出门一趟,真是井底之蛙,霸主竟然如此威武。
经过一番思想争扎,他当时就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当卫国太子了,跟着齐桓公走。
这个决定,颠覆传统思维:宁为牛后,不为鸡口。
连太子的位置都甘愿放弃,那么,他的图谋,到底是什么呢?管仲都猜不到。据《管子》记载,管仲病危的时候,说卫太子开方十五年不回家探望双亲,不合人情,不可重用。当然,对于开方的聪明才智,管仲还是认可的。
即使他人品不咋地,管仲依然夸奖他聪慧而敏捷,不能持久而喜欢创始(《管子》),可见此人还是有水平的。
管仲在公元前645年去世,如果前推十五年,是公元前660年。
当年冬十二月,卫懿公被狄人杀死,卫国残破。如果开方在这个时期,狼狈去找齐桓公,不会受到如此宠幸;而且父母双亡,之后没必要再探亲。
所以说,开方应该在齐桓公伐卫之后,主动放弃太子的位置。从此,他抛家弃国跟定了齐桓公,十五年不回家探亲,父母死了也不回去,齐桓公认为,他爱自己胜过爱父母,故而更加宠信开方。
然而,付出的多,想得到的就更多,人不会平白无故地付出。他将为齐国带去深重的灾难,将把齐桓公,活活送入鬼门关。
自从周惠王的圣旨传达后,齐桓公已经不再是自我标榜的‘武林盟主’,不再是四方公认的‘江湖老大’,他开始正式步入仕途,成为周天子任命的‘方伯’。
名正言顺,领袖诸侯,这是一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