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人心换人心
到了第三天上午,家俱销售一空,有些人来了,一看啥都没有了,还失望得不行。农村就是这样,有点事,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村的都来了。
能不能再搞几车家具过来?爹问赵洋。
这个时候不行了,就是搞,也要等到过完年了。这都腊月了,再过几天找车都不好找了。
赵洋说的是实话,老百姓把过年这个事都看的很重要,有些什么东西处理也不差这几天的时间。
全叔也打工回来了,和村长一起正在忙活排练唱戏的事。
服装是现成的,一些会唱戏的主角还都健在,还有一些戏迷,也会唱一些段子,至于一些不用有唱词的小兵等,那就好说了,找一些小年青过来帮个忙就行了。
排练到年二十八,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了,总共排了三个戏,一个是《打金枝》,一个是《穆桂英挂帅》,还有一个是《抬花轿》。
其实,越是熟悉的戏越不好唱,那么多的词大家都知道,一句错了,都能听得出来。
年三十上午,年初一上午和下午各唱一个,,地点就在新盖的村支部的院子里。村长用广播一喊,要扎戏台子,好家伙,几十人抗着自家木料,带着自己家的麻绳都去了,这么多年以来,难得看到如此一心,而且不是自己家的事。特别是刚从省城回来的那25个人,更是跑在前头,一说是赵洋牵头搞的这戏,说什么都要帮忙,这二十天,都挣了六百块钱,而且人家老板也说了,要是过完年有想来的,都过来干活,多带些人更好,管吃管住不压钱,一个月发一回,准点准时。回来的时候,还给了他们每个人一箱子酒,这种待遇可是少见得很,大家都说,多亏赵洋,给找了个这么好的老板。过年没事还过去干活,跟着这样的老板干活,出多大力心里都高兴。
在火车上,大家都商量好了,有几个不喝酒的,让他们凑出一箱来,大家花钱买下来,分别送给村长支书和赵洋各四瓶,大家做事要明白点,不能自己得到了就忘记别人了。这事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推出两个年纪大点,会说话办事的,做为代表,到村长支书还有赵洋家去。
人多力量大,一个戏台子不到两天的时候就扎好了,紧接着,又盖上棚布,一看,还行,还是那种老味道。一些小孩子在戏台子上跑来跑去,他们也不知道唱戏是怎么回事,就感觉到好玩,一个个跑上跑下的,累的出了汗,鼻涕滴的好长,拿袖子来回一蹭,就算擦干净了。
村长和支书把赵洋叫到村委会,把要来参加唱戏的人列了个名单,每个人的职务也都列明白了。
年三十,要管两顿饭,年初一,要管三顿饭,还有这么多人,你看工资怎么安排?
赵洋早就想好了,3000块钱足足有余,他微微一笑,从衣服里掏出3000块钱:村长,支书,这是3000块钱,你们拿去用,把事办好了就行,钱不够再说。
村长和支书互相换了个眼神,笑了,接过钱:哎呀,这些钱足够了,行了,不用再多了,有这些钱,绝对我和支书把事给你办的漂亮的,你等好吧!来,支书,给赵洋侄儿写个收据,回头,他们每个人领了钱,也要写个收据,按个手印,到最后,要把明细账给侄儿看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