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刊印募捐明细,既公开了募捐所得的财物流向,又直接刺激了乡绅参与其中。
尤其是后者,作用更为显著。都说无商不奸,大抵如是吧,商人若不够“奸”,如何能保证经营能获利?赔钱赚吆喝,那是败家子的勾当。但商亦有道,一味地盘剥牟利,只会搞臭了名声,“取之用民用之用民”,放在此处亦是说得通的。
做慈善,历来是富豪所“好”。
但似今次的募捐,总让乡绅们心中不爽,这是被活生生的“绑架”了。
但被“绑架”的乡绅后来发觉自己还是太幼稚了,这如皋县衙简直是逼人太甚了,一转身又祭出了大杀器,明知是个大坑,还让人乖乖地往里跳。
真特么黑呀!
这第二招才是真正的大杀器,相较而言,邸报算是温柔的了。
居然要勒石记功?!太损啦。
《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记曰:“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此即为“燕然勒功”。
如皋县居然也要搞勒石记功这一套,流程很简单,在新建的桥梁与道路竖一坏石碑,刻上这么一段,某年某月因飓风毁坏的桥(路),由某某善人出资几何新建,功德无量……
壬子年如皋县因飓风成灾,冲毁道路、桥梁无数,导致交通中断,洪水甫退,修桥(路)的工程随即展开。据统计,彼时投入人力约三万许,历时三十八天,共修路八百五十里,建桥两百三十五座。月余时日便完成如此工程量,创下施工速度之最,叹为观止。工部以此为案例展开讨论、总结,并颁告天下,以为学习模板……此乃后续影响,暂且不提。
飓风过后次日,如皋县城的街面上忽然出现了一支极为特别的队伍。看这伙人的装束打扮,似是衙役,但又有别于衙役,一身贴身灰色衣裤,显得很是干练,左臂戴一袖章,上写“城管”二字。
这批人三人一组,穿巡于县城的大街小巷,协助商户居民排水清污、打扫卫生。而在城内外各个临时安置点,也有不少此类人员在来回巡查,维护秩序。
这些“城管”大多是城里的闲散人员,也就是地痞青头,领头的是巡城司的捕快。平素里这些咋咋呼呼游手好闲的瘪三们换了身装束,做些这些勾当来倒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话说这些个街头混混平日里可没少干偷鸡摸狗、欺行霸市的龌龊事,仇恨没少拉。一旦穿上这身衣服,反倒是收敛了往日的痞气,脸上居然挂着笑,极力想要表现一种叫作亲和力的东西。
老百姓却不会被这假象蒙蔽,积威尤存嘛,常年积累下来的印象哪能顷刻间改变。
这样反而更好,凭借着往日之威,这些城管人员做起巡查卫生、维护秩序这些事来实在是驾轻就熟、如鱼得水的。无它,百姓们见到这一张张面孔,虽觉新奇,到底是心中犯怵的,避之唯恐不及。
如此一来,城内外虽然猛然多了这么多人,却没出什么乱子。
这支特殊队伍的出现所带来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有心人见到少不了打探一番,所得的回馈令人吃惊,灾后种种条令居然是吏房主事李烨呈献的《赈灾条陈》中的条款,而方县令竟也照搬全用了。这……不免叫人浮想联翩哪。
李烨何许人?盐商也。今岁如皋抬县,其很是花费了番心思(无非是钱财开道)挤进了县衙。三班六房,吏房倒是排名靠前,吏房主事,虽然不入流,却也是令人眼馋的职位。但不管怎样,他李烨意欲“洗白”,想要褪去商贾之名,亦非朝夕之功。
倒是这《赈灾条陈》,条理清晰,针对性强,越是细想越觉得其中涵盖极广,不明觉厉。
他李烨,能具此等才干?
有那触觉敏锐的,脑子里隐隐浮现出一个人影来,但随即摇了摇头——那人才十八岁吧,就算最近博得了偌大名声,要说能心思缜密如斯,终究是叫人难以信服的。
不过,当人们知道《赈灾条陈》的始作俑者后,受益者自是赞誉有加,亦不乏对其咬牙切齿者,李某人一不小心就成了一部分人的公敌。
其实,李烨看了《赈灾条陈》内容后,便大致想象得出后续反响,一番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出手。于他而言,这或许便是机会,转型良机。
盐政改革势在必行,盐场全归朝廷所有,往日的盐场主只能成为“承包商”。这其中既关系到利润,又关系到权利,于盐场主无疑是重大的打未。然而纵算心有不甘又能怎样?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剩下的选择题无非是转型或者转行罢了。
李烨的嗅觉很敏锐,年初时他便隐隐觉得风向不对,这才花大力气谋了衙门差事,算是未雨绸缪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