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郎道:“这桥还真有点意思,咱们岸去烧柱香祈祷一下。”
白梅有些激动了,她自告奋勇道:“大人我家就住这附近,我回家去取香烛。”
一会儿她带着附近的男女男少来了,这里的里长道:“钦差大臣带我们一起祈祷龙王,这里的水涝肯定不会出现。”
有几个会做事的乡亲还供了水果糕点,二胡也拉起了,本来冷落的桥头一下热闹起来。
李侍郎十分的虔诚,也不顾地下潮湿,“咚”的跪了下去,嘴里还念念有词。
乡亲们看他如此有意,在两岸敲锣打鼓的送了他一程。
快傍晚了,太阳终于从云端露了出来,西边的天抹了绚丽的色彩,把云彩染得通红。昆山县衙的李知县在码头等候多时了。执刀的衙吏分列两边,数顶官轿一字排开。
李文郁道:“又不是外人,那么客气干吗?”死活不坐那轿。
进了县衙,李文郁,赵居任与李知县几个去了知县客厅。小舍便去找陈福贵。
陈福贵埋怨道:“师兄去了苏州,又去了京城,离师弟越来越远了,想请你吃个饭也难。”
小舍道:“少啰嗦,我托你的事办成了没有?”
陈福贵道:“成不成,师兄去问红瑶她娘。”
白梅对小舍道:“你来都来了,一会儿过去看下,反正今晚住县衙了。”
小舍笑道:“我去打探下李侍郎今晚的按排,再作打算。”
陈福贵道:“这便好,哪也别去,今晚到我家吃饭。”
小舍先去了红瑶娘家,房子果然修缮一新,红瑶娘虽然腿脚不便,耳朵也不好使,但有个邻家的寡妇陪着她过日子,还有几分薄田种些吃的,日子将就着也能过过,小舍也偷偷给了她两锭银子,让她藏着,以防万一。
红瑶娘淌着泪点点头道:“红瑶有你照顾着,我也放心了,你们别为我操心,多生几个娃娃。”
小舍替红瑶娘挑满一缸水,便和白梅,王力去了昆山周庄陈福贵家。
周庄是由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从湖州南浔迁至这里,通过对外经商而逐步发迹的,到了陈福贵父母这一辈镇廓扩大,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都是沈家的家人。
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映照着河面,几个村妇正忙着在河里洗菜、淘米,临水的人家炊烟四起,氤氲缭绕飘散于小河之间。
陈福贵娘对小舍一直很钦佩,听说他要来早早在砖雕门楼下等着。一阵寒喧后,便到了穿过廊房到了正厅,屋中间摆着两对深色太师椅和茶几,正面是做工精细同色的长几,长几摆着古瓷瓶和插瓶,小舍知道有钱人放这个寓意平安平静,长几方挂着一幅气韵雅洁的泼墨山水中堂。
小舍让白梅看正梁的椭圆形的雕花板。
白梅道:“这叫是支藻,王一飞家也有,像官员帽的帽翅。”
小舍笑道:“看来你还不笨,所以这厅叫纱帽厅,专门接待客人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