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三国春秋伊始 > 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 下

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 下

曹操与袁绍少年交好,有了这层关系,曹操可以在不做袁绍部下的情况下得到袁绍无条件的支持。所以曹操有自己的武将体系,谋士体系,为以后对抗袁绍创造了条件。曹操对袁绍了解的一清二楚,可是袁绍却不了解自己的这位“好朋友”

这一节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则是出自《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的记载。当时袁绍与公孙瓒的主力正在对峙,在青州与田楷争夺平原的则是袁绍之子袁谭。结合来看,《三国志》所说的“太祖与绍会击”,很大可能是曹操与袁谭的联合作战。

历史出处,《三国志?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资治通鉴》,袁绍与公孙瓒所置青州刺史田楷连战二年,士卒疲困,粮食并尽,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以其子谭为青州刺史,楷与战,不胜。会赵岐来和解关东,瓒乃与绍和亲,各引兵去。

第八节黑山贼与袁绍经营冀州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群雄之间的战争,很少涉及农民起义这一部分。包括黄巾之乱,也是为大人物们的崛起做铺垫。实际上,东汉末年,是群雄逐鹿与农民起义交相辉映的时代。在黄巾军被大规模平定后,活下来的黄巾军改名换姓以避风头,生活陷入困顿的农民也效仿黄巾军揭竿而起。盘踞在冀州的黑山贼就是其中的代表,袁绍在入主冀州后,除了同公孙瓒征战外,还花了数年平定张燕。这点著名历史学家方诗铭先生就做过很详细的论述。

历史出处《论三国人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说:“(袁)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袁)绍复还屯邺。”对于“黑山贼”于毒等人与袁绍的作战,《后汉书?袁绍传》基本相同。但是,《英雄记》中没有提到“黑山贼”首领张燕,而《袁绍传》紧接“皆屠其屯壁”之后说:“(袁绍)遂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屠各、雁门乌桓战于常山。(张)燕精兵数万,骑数千匹,连战十余日,燕兵死伤虽多,绍军亦疲,遂各退。”这可以给<英雄记)作补充。

从上面所引证的史料看来,袁绍与“黑山贼”的战争,应分为两个阶段。最初,袁绍的敌手是于毒、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还不是与张燕的决战。袁绍的目的是收复邺城,所采用的战略不是直接进攻,而是将军锋指向“黑山贼”的老巢,迫使其自行撤出邺城。

这里所涉及的地名有斥丘和朝歌,据《续汉书?郡国志》,斥丘属魏郡,朝歌属河内郡,袁绍大军本来驻扎在斥丘,与邺城同在魏郡,但袁绍却折向朝歌鹿场山,寻山北进,进攻“黑山贼”所盘踞的山中屯壁。战争当中,于毒、左髭丈八被杀,长安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也同时被杀,刘石等人“奔走得脱”,山中屯壁为袁绍大军所破,被杀的达数万人。这是战争的第一阶段,袁绍不但收复邺城,而且给“黑山贼”以重创。至于第二阶段,即袁绍与张燕的决战,战场在张燕的根据地常山,与张燕联合的还有屠各、乌桓等少数民族贵族的部队。这次战役,仅张燕就出动了精兵数万,战马数干匹,可见战争规模的巨大。

最后,“燕兵死伤虽多,绍军亦疲”,双方俱各退兵,张燕继续盘踞冀州山区,与袁绍对峙,直到袁绍势力为曹操所消灭,他才归附了曹操。这一阶段,就在此种情况下宣告战争结束,袁绍终于未能完成沮授的策划。

第九节吕布为何被称之为“三姓家奴”

吕布杀了董卓,并没有挽救自己声名狼藉的名声。相反还落了一个“弑父”的罪名。汉朝格外看中孝道。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兴起之后,所以当董卓有过失的时候,身为“义子”的吕布应该从旁劝谏,而不是助纣为虐。当吕布杀董卓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父子反目,哪有大义在里面。

当吕布转投各家的时候,每个人都对吕布充满了敌意。所以吕布从认董卓为义父那一刻起,三姓家奴的身份早已注定。

历史出处,《三国志?吕布传》,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