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卢植传》记载:“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副,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埶,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第八节董卓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部小说中,董卓与吕布是两个反派大BOSS。董卓作为前半部分最大的反派,他是汉朝衰败的罪魁祸首之一。与其他将领不同,董卓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并且具有很大野心的人。
董卓与卢植完全是两类人,两人注定是政治上的对手。在后面的十常侍之乱中,卢植曾坚决反对何进召董卓进京。为了使后面的剧情更流畅,本节安排了卢植与董卓之间的一系列对话。通过二人对战争的看法,为后续的争端埋下伏笔。
剧情依据,《后汉书?卢植传》记载:“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进不从。”
董卓性格张扬豪放,凶狠毒辣。他在十常侍之乱结束后掌控朝局,一个是靠自己的军队,另一个是靠笼络人心,还有一个是心狠手辣的做派。董卓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节描写董卓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董卓的形象。通过董卓的自我介绍展现他在西凉的经历,然后借助卢植副将李雄(虚构人物)之死来展现董卓的行事风格。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於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馀头以赠卓。”
第九节军事毁誉参半的曹操
三国最难写的人物之一就是曹操。写曹操的难点在于曹操一生的事迹都很清楚。但是曹操一生的经历过于曲折,性格也随着经历发生变化。青年时期的曹操是一个可以为汉朝牺牲性命的热血青年;中年时期的曹操是经历了人情冷暖后,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挽救汉朝的现实主义者;晚年时期的曹操则是一个迷失了责任与理想的成功者。他善待汉献帝,是处于对做一个汉臣的坚持。他多次诛杀拥戴汉献帝的大臣,则是出于对自己事业的维护。
曹操是很矛盾的,没有了事业就没有汉朝。为了事业需要杀死许多忠于汉朝的人。放弃了事业,等于葬送他所拥有的一切。曹操晚年,以陈群为代表的人劝进曹操顺势而为,曹操在拒绝了陈群等人的建议后,说出的那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则是对这种纠结最直接的表达了。
曹操最难写的地方在于他的军事能力,曹操一生的成就不可谓不高,但军事上的败笔使他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曹操军事能力上限高,下限低,曹操的强,官渡之战就是最直接的体现。曹操的弱,在平定冀州过程中,败给袁谭,这实在说不过去。
曹操强的时候可以媲美历代任意一位名将,弱的时候甚至跟打合肥,对战张辽的孙权一个水平。所以本节着重刻画曹操这一特点,坚决果敢,有勇有谋,成功之后因为“飘”而出现各种意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