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群峰之上,俯临千仞之余”,最居形胜,此地九峰环抱,碧溪前流,连山巍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长涧南泻,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洒流,望之雪霏,听之风起。
南宋以来,张紫阳真人等五位祖师,弘扬妙道,天下从之颇众,道风大振,成为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道教第一部藏经“桐柏宫小道藏”的汇集编撰之地。司马承祯等依据桐柏宫小道藏的三洞经文,成为唐开元版道藏经。
天台山和桐柏山原初为一,而道释称谓有别,即释谓之天台,道谓之桐柏。属道教72福地之第44福地。
三国赤乌二年,“道冠两仪之先,各绝万物之始”的太极葛仙翁,高道葛玄真人在桐柏炼丹,诗曰:高高山上山,山中白云间。瀑布低头看,青天举手攀。石梁横海外,风笛落人间。不见红尘客,时时鹤往还。
真人侄孙即是名扬天下的炼丹家葛洪。南明萧梁时,陶弘景于天监七年至十一年居天台山多年,创佛道双修理论。隋唐五代,以天台桐柏观为中心,上清派高道辈出,主要有徐则、王远知、叶法善、司马承祯、田虚应、冯惟良、应夷节、徐灵府、叶藏质、杜光庭、厉归真、朱霄外等。唐代中叶,陶弘景四传弟子司马承祯居天台山30多年,将佛教天台宗止观并重的修习方法融入清派道术,创立“三或”、“五渐”、“七阶”的修炼养生理论,武后、睿宗、玄宗相继四次诏见问道,名重天下。
天台山玉霄宫上清派道士叶藏质募造道经一藏,号玉霄藏,为桐柏道藏,达千余卷,为当地全国两大道藏之一。两宋时期,内丹学说兴起,出生于天台的张伯端代表作悟真篇,主张“先命后性,性命双修”。
以人体为鼎炉,以人体内精、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达到精气神的合一。
此书为古代气功学与道教宗的主要经典。
张伯端晚年居天台桐柏宫,广授道徒,后被尊为南宗始祖,桐柏宫被奉为南宗祖庭。
宋时桐柏宫占地千亩,宫观林立,栋宇交接。桐柏山中有三十六宫、七十二观、一百零八道高。
朝延先后任命曾几、陆游、朱熹等为桐柏宫执事领管。其中朱熹注遍天下文章,解尽世间经书,唯于号称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百思不得其解,时时掩卷长叹。时至1959年,天台县修建水库、发电站,桐柏宫玉沉涛涛之中。
三人登至天台山主峰华顶,放眼望去,周围皆是悬崖峭壁,石梁如瀑。
过拜经台往西,循山崖徒径,可攀至黄经洞。
“这就是当年书圣王羲之学书的地方。”一个年青的女导游说:“王羲之此前从会稽来到天台山,向白云先生学习永字八法。白云先生东晋初隐于天台墟,是高道书法家,俗姓许,字紫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