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孩子大三的时候连数分都要徐凌辅导的。
“厉害!厉害!”
徐凌由衷地夸赞道。“徐凌?你本科结束了怎么打算?有考虑到京城吗?”
秦芹顺势问道。
“还不清楚,后面再说吧。”
徐凌真的不好下结论,只能一语带过。
……
三人饭桌上的闲聊并未停过,虽然看起来其乐融融,可不热闹,但徐凌总感觉气氛还是有些低沉。
想到这是最后一次聚餐,徐凌还绅士地将两位女士送到了寝室楼下。
对于徐凌这个社交木疙瘩来说,称得上是一件奇事了。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但蝉鸣还没有歇息。
走在宿舍楼之间的小路上,听着行道树上若有若无的蝉声,徐凌竟有些心烦意乱。
……
随后的几天里,大四的学生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学校。
秦芹和林雨欣开始了毕业旅行,企鹅空间里能够看到她们最近的足迹。
而余文凯也真正成为了公司总裁,他的armour公司也开始了运转。
至于徐凌,仍然扎根在张忠尧的实验室。
此时,对于这个μ子和中微子的实验,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阶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张忠尧和徐凌已经完成了标准模型的完善。
他们只是在完善标准模型的路上更进了一步,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法。
完善标准模型,确实是一个困难的事,不是短短几个月可以搞定的。
虽然目前的成果只是学术界上的一小步,但对张忠尧和徐凌来说,却是个人学术生涯的又一个了不得的突破。
“我们目前的课题研究就到这里,这一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祝贺大家!”
课题结束,张忠尧象征性地讲了几句。
与此同时,不少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课题里的张忠尧和课题结束的张忠尧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
“张老师,我们的论文准备发在哪里呢?”
徐凌私底下和张忠尧聊了起来。
“还是《nature物理学子刊吧,你想当第一作者吗?”
张忠尧神色微妙。
第一作者?
“不行不行。”
徐凌连连摆手。
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对整个课题作出贡献最大的理所当然是张忠尧。
“我其实无所谓的,我的论文已经够多了,你要是需要,我可以给你第一作者。”
张忠尧继续说道。
第一作者,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这么重要的一个课题。
换成任意一个学生,恐怕都不会拒绝,这不亚于给自己的简历镀上了一层烫金。
但徐凌还是没有答应:“张老师,您别逗我了,我知道自己在课题里的作用有多大。当不起这个第一作者的名号。”
“哈哈,那好吧,给你第二作者,这总不能推脱了吧?”
张忠尧笑得很开心。
徐凌只好答应。
第二作者,徐凌认为自己是完全当之无愧的,不管是实验还是理论,徐凌的贡献仅次于张忠尧。
而张忠尧的论功行赏没有结束,他紧接着分配了第三、第四甚至第五作者。
第三作者给了王雪琴,剩下两个给了两个资历不浅的师兄。确实也名副其实。
而让徐凌没有想到的是,自认为是向前迈进的很小的一步,论文发出后,却在学术界乃至社会层面,引起了巨大轰动。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