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七十万两的税?你这不是要我老命吗?
不等杨老三多想,那支队伍便已经来到了杨家米铺门前。
杨老三也终于看清了那块木牌上的字,那是一个大大的‘税’字!
紧接着,为首的一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便开口问道:
“谁是掌柜的?”
为首的锦衣卫名为李三阳,原是锦衣卫副千户,被临时任命为了这支队伍的老大,负责带领这支队伍收取营业税。
听到问话,杨老三这会儿也没时间去考虑那个‘税’字是什么意思了,连忙上前一步堆起笑脸点头哈腰地说道:
“诸位官爷,小人就是这里的掌柜的,不知诸位官爷到小店有何贵干?”
“小店一向本分经营,从未有过任何违规之举。”
说着,便从袖子里掏出一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悄悄塞到李三阳手中。
在他看来,这群人之所以要来找麻烦,无非就是为了一点钱而已。
李三阳看着手中被揉成一团的银票,然后将其一把塞进了杨老三怀里,随后冷冷地说道:
“收起你的这套把戏,今日我等是来收税的,你只需乖乖交税便可,其他的,我们一文钱也不会多要!”
杨老三一听这话,顿时就傻眼了!
收税?
收什么税?
他家这铺子开了这么久,从未交过税啊!
虽说按朝廷的规矩,开店确实是应该交税的,可如今这世道,又有谁真的会依照规矩行事?
再者说,他们也并非没有打点,要知道户部的一位郎中可是他家老板的好友,平日里也都会经常送些钱财过去充当保护费。
有户部郎中在其中斡旋,他家多少年来都没交过税,怎么到如今就要交税了?
这情形,似乎有些不对劲。
想到此处,杨老三凑到李三阳面前,小声说道:
“这位官爷,您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小店的东家可是户部郎中张先志张大人的朋友,昨个儿还给张大人送过米呢!”
如果今天来的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吏,那么这些话肯定能把他们吓退,毕竟户部郎中可是正四品的官员,不是一些小吏可以得罪的。
但可惜,今天来的是大明税务军!
更何况今天是他们正式组建的第一天,要是完不成任务的话,那不是给大明税务军丢脸、给太子爷丢脸吗?
因此,李三阳根本不为所动,依旧神色冷冽的说道:
“别跟本官提什么户部郎中、侍郎的,今日就算是户部尚书来了,他也必须交税,少一文钱,你这铺子就别想开下去!”
杨老三还想说什么,可这些士兵根本不听,直接大步走进了店里。
看到这一幕,杨老三顿时急的抓耳挠腮,随后赶忙扯过一旁的伙计,让伙计去找张先志过来帮忙。
开玩笑,毕竟他们每个月都是送钱过去的,这人总不能拿了钱不办事吧?
伙计听到这话也不敢犹豫,直接便跑了出去。
这一幕自然被李三阳看到了,但他却毫不在意。
就像他之前说的,今天就算是户部尚书来了,他也必须要交税,因为这是太子爷吩咐的。
就在这时,眼看着这人要向着仓库走去,杨老三赶忙看向李三阳道:
“官爷、官爷,咱们有事好商量啊!您先说说我们要交多少税?”
李三阳听到这话,看向杨老三说道:
“按照朝廷最新制定的营业税,你们要交店里货物成本价的十税二,等交完了税,你们就能正常做生意。”
“以后每次进货,都要去朝廷新设立的大明税务局缴纳营业税,之后才能进行售卖。”
“要是不交税的话,就会被视为偷税漏税,朝廷会对你们进行罚款,罚款的数额就是货物的一半价值,严重的话,所有的货物都会被罚没!”
杨老三一听这话,差点没晕过去。
要知道他早在几个月前就意识到了大明即将发生灾荒,所以开始大量的储备粮食。
再加上之前购买的一百万石粮食,他现在一共有一百六十万石粮食。
要是真的按现在的这个营业税交税,那可是得交七十多万两营业税。
这他妈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以往一两银子都不用交,现在一下子要交七十万两,这简直是要他的老命啊!
但看着眼前这群气势汹汹的士兵,杨老三却一句话也不敢说,因为他知道这群人是没法讲道理的。
再者说了,之前买的那一百万粮食都是偷偷买的,而且分批存放在京城各处,眼前的这群人应该不知道。
甚至原有的那六十万石粮食,也是分批存放在各处,除了他和一些心腹知道之外,也没人知道。
现在店里仓库储存的粮食满打满算也就三千石而已。
就算真的要交,那也没有多少。
更何况这里距离张先志的家并没有多远,想必他很快就能赶过来帮忙。
就算本人来不了,派个管家应该也可以。
想到这里,杨老三这才稍微安心了些。
而就在这时,李三阳已经带人向仓库走去了。
眼见如此,杨老三赶忙跟着走了进去。
与此同时,另一边。
之前去找人帮忙的伙计已经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
而这户人家,正是为他们充当保护伞的户部郎中张先志府上。
四品官员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物,其府邸门口有小厮值守。
伙计走上前去,拱手行礼后说道:
“这位小哥,烦请通报一下张大人,就说杨记米铺有人闹事,掌柜的差遣我来请张大人过去看看。”
门口的小厮自然也知道自家大人和杨记米铺的关系,因此不敢有所懈怠,立刻将伙计领了进去。
然而,不知为何,伙计并未见到张先志,而是见到了张先志的管家。
伙计认识这位管家,于是赶忙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管家听后,脸色微微一变,毕竟身为四品官员家的管家,其见识自然非比寻常。
他敏锐的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但又很快便恢复了镇定,随后只是淡淡的说道:
“你先在门外等候,我稍作准备,即刻就来。”
伙计不敢多言,只能先回到了门外。
然而就在伙计离开后,不远处的屏风后面,一个男人满头大汗地走了出来。
此人正是户部郎中张先志。
管家看到自家老爷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不免有些担忧,随即开口问道:
“老爷,方才的话您都听到了吧?”
张先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神色惶恐地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张先志真是慌了神,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既有锦衣卫,又有身着甲胄的士兵,显然是发生了重大之事。
联想到之前上朝时崇祯所说的那些事情,他猜测这支队伍应该就是朝廷新组建的负责收取商税的军队。
也就是说,这支队伍是奉了皇命行事的。
他要是敢出面阻拦,那便是违抗圣旨,是要被问罪杀头的。
但倘若什么都不做,似乎也不妥,毕竟伙计能找上门来,就代表他们已经向这支队伍透露了他的身份。
要不了多久,恐怕这件事情就会传到崇祯或者太子耳中。
毕竟这支队伍中可是有锦衣卫的,而锦衣卫又是天子亲军、专门负责情报工作。
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等待他的将是牢狱之灾了。
想到此处,张先志顿时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急,仿佛下一刻锦衣卫就会破门而入,把他押入诏狱。
诏狱那个地方,他是万万不想去的,一旦进去,便是九死一生。
一旁的管家见自家老爷如此着急,心中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他脑筋一转,上前说道:
“老爷,小人或许有个办法,能解老爷当下的困境。”
张先志听到这话,好似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问道:
“快说,有何办法?你若真能帮老爷解决此事,便是老爷的大恩人。”
管家神色凝重的说道:
“依小人之见,此事想要隐瞒是不可能的,那队伍中有锦衣卫,他们定会将今日之事如实禀报给皇上或者太子,所以隐瞒这条路行不通。”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主动一些。”
张先志一脸疑惑,不明白管家说的主动是什么意思?
管家则是继续解释道:
“老爷,您主动上一份请罪折子,再上缴一些银子,不要说自己不知情,这样会让皇上或者太子认为您在狡辩。”
“再说了,这种事情也隐瞒不了,索性你就大方承认,就说是以前被人蛊惑,才犯下这些过错,现在愿意把之前拿的银子都献给朝廷用来救济灾民。”
张先志一听这话,更加着急地说道:
“你这是什么主意?倘若真这么做,我哪还有命在?”
在他看来,主动承认帮助商户偷税漏税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没准到时候他连诏狱都不用去了,当场就被皇帝或者太子给砍了。
管家却是不紧不慢地分析道:
“老爷,您想想,这些年来,做这种事情的难道只有您一人吗?”
“毫不夸张地说,京城官员至少有一半都有过这样的行为。”
“远了不说,就您身边那几位同僚,哪一个没收过那些商人的银子,帮着偷税漏税?”
“还有咱家旁边那条街上几家勋贵开的店铺,又有哪家是交税的?这些不都是偷税漏税吗?”
“皇上和太子难道真会将所有人都治罪吗?”
“若真是如此,京城必定会人心惶惶。”“再者,商税改革也是最近才实施的,朝廷应该不至于追究以前的事情。”
“所以在小人看来,只要您乖乖认错,再上缴些银子,此事估计就能平息,最多也就是挨一顿责骂罢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