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听到这话,非但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反而一脸的淡定。
因为他早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要知道在古代,也有专门管理物价的部门,这个部门隶属于五城兵马司。名为:市司!
市司就相当于后世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基本上主要是涉及生意方面的事情都得管。
从给商品定价格,到维持市场里的秩序,同样都归它负责。
市司手底下还有一帮小弟,也就是各个级别的小官员。
比如质人,就是市场的保安,专门维护秩序、防止捣乱。
廛chan人,负责赋税这块儿。
胥师就相当于质检,防止商家出售不合格的商品。
贾师的主要是给商品定价。
像这样的小官,林林总总加起来总共有数百个。
并且直到现在,市司依旧在正常运转者,并且每隔三天就会对京城的物价进行一番修正,防止物价过高。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京城里的物价依旧平稳的原因。
当然,更多的原因还是京城内目前粮食储备的还算充足,要是京城内粮食储备不足的话,市司也没法控制物价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朱慈烺在之前的圣旨中明确规定,商家不能因为商税上涨而将货物进行涨价售卖。
比如原本的货物价值十两银子,因为交了二两银子的商税,商人为了弥补损失,还是打算把剩下的八两银子的货物卖十两银子。
这样他相当没有交商税,吃亏的是购买他货物的客人。
但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只要有人举报,或者被查到,那么商人就会面临高额罚款,而且罚款几乎相当于货物的一半价值。
说白了,朱慈烺就是要让拥有这批货物的商人交这笔商税,而不是让他转嫁到别人身上!
所以只要有市司在,京城内的物价是不会出现太大的上涨的。
朱慈烺打算将市司也并入到大明税务局,毕竟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
而且针对涨价和罢市,朱慈烺其实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之策。
只要这个计策一出,什么涨价、什么罢市,都将不复存在!
想到这里,朱慈烺这才看向夏德武说道:
“这就是本宫找你来的另一个原因了,除了大明皇家商会之外,本宫打算再开设一家商铺。”
“这家商铺与皇家商会有所不同,不售卖任何名贵之物。”
“而是专门售卖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诸如大米、食盐、油、酱、醋、茶叶、水果、蔬菜、咸菜等等一系列东西。”
“具体的种类和数量,届时由你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而定。”
“但有一点务必保证,那就是所售之物皆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你觉得这样一家商铺如何?”
夏德武起初有些疑惑,心想售卖这些利润微薄的商品有何意义?
毕竟这些东西哪里有玻璃、香皂、露水、香水赚钱?
光是一瓶香水卖出去的价钱就抵得过好几石大米了。
然而突然就在这时,夏德武好似猛的想到了什么,瞬间眼睛一亮,恍然大悟道:
“太子殿下,臣明白了!您是想开一家这样的商铺用来稳定物价和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
“如此一来,即便那些商人企图通过涨价或罢市来抵制税收政策,也能够确保京城不出什么乱子。”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
“你果然很聪明,那么依你之见,这样的店铺能否顺利开办起来?”
“自然可以!”
夏德武先是满口答应下来,接着像是想起了什么,神色略显担忧地说道:
“不过太子殿下恕臣直言,若要开办这样一家商铺,所需的货物数量必定极为庞大。”
“就拿大米这种必需品来说,臣粗略估算,每日的损耗至少也得有数十石,甚至可能更多。”
“如此一来,货物的调度和供应恐怕会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朱慈烺听到这话并不在意,而是神态自若的说道:
“若换作普通商人经营这种店铺,货物调度肯定困难重重,但此商铺是由本宫开办的,那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到时候本宫定会给予你最大程度的权限和支持,确保商铺能够顺利运营。”
“此外,你要记住,这家商铺并非仅仅为了方便百姓,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稳定京城物价的关键作用。”
“例如,先前那些囤积粮食的商铺,若想将三两银子一石的粮食提价至五两银子一石,那么这家商铺依旧按照三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出售粮食。”
“到时候百姓自然不会再去他们那里买粮,他们的粮价自然也会降下来了!”
“总之,这家商铺便是稳定物价的标杆和基准,其他商铺若要继续经营下去,便需以此为参照标准。”
“本宫已经为此商铺想好了名字,就叫大明国营商铺吧,暂且也归属在大明皇家商会名下,由你全权打理。”
原本朱慈烺打算为这家商铺取名为大明供销社的,可又觉得这个名字太过新颖超前,担心这个时代的百姓难以理解和接受,索性便改为了大明国营商铺。
其性质与八九十年代的国营商店同出一辙。
基本上只要听到这个名字,老百姓都会知道这是朝廷自己开的铺子。
毕竟除了朝廷之外,谁敢把大明这两个字挂在牌匾上呢?
大明国营商铺
夏德武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一时间只觉得越发新奇。
看向朱慈烺的眼神也有些不一样了起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居然如此具备商业头脑。
他要不是太子的话,想必也能成为一位纵横商界的大商人。
回过神来之后,夏德武赶忙恭维道:
“太子殿下实在聪慧无比,仅此一招便彻底解决了物价上涨和商人罢市之事,臣心悦诚服!”
这话虽然有吹捧的嫌疑,但不得不说,朱慈烺还是十分受用的。
微微一笑,朱慈烺这才继续说道:
“此事迫在眉睫,宜早不宜迟,你稍后便前往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挑选一处合适的铺子,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皆由你自行决定。”
“另外,再招募一批可靠的伙计,务必叮嘱伙计们对待客人要和气友善,不可缺斤少两,毕竟这关乎着朝廷的声誉和形象。”
“所需的资金,你可直接从东宫支取。”
“殿下放心,臣这就去办!”
听到这话,夏德武连忙应道,神色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随即,朱慈烺又对夏德武细细叮嘱了一些要注意的事情,便让他退下了。
夏德武刚离开不久,户部尚书倪元璐便带着一些奏折匆匆前来求见。
因为先前崇祯在朝堂之上明确宣布,将商税改革之事全权交由太子负责,所以他特地来了解一下朱慈烺对于此事的想法和规划。
没办法,自从今天下朝之后,好多官员都在催促他赶紧把商税改革的事情落实下去,好让他们能尽快领取双倍的俸禄。
有些人甚至直接来到了户部衙门催他,就连户部的一些官员也在明里暗里的暗示他赶紧改革商税。
倪元璐被这些人催的心烦意乱,只能赶紧来找朱慈烺了。
别看之前的商税改革已经推行下去了,但要知道,大明的商税可不只有货物税一种。
盐税、茶税、矿税、市舶税、通过税和营业税等等其他税收都属于商税。
而商税改革的话也不可能只改革这一种税,这点倪元璐心理跟明镜似的,他今天来就是来看看朱慈烺到底是什么意思,好及时的落实下去。
想想也真是无奈。
以前只要涉及到收税,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跟哑巴一样,可现在呢?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催他!
没办法,都怪崇祯给的太多了。
就拿他来说吧,按照目前的物价,他本来一个月可以领到20石禄米、30两银子、一些布匹胡椒、以及50贯左右的大明宝钞。
说实话,要不是他家产颇丰,这些钱用来养家都困难。
可要是完成了商税改革之后呢?
他一个月就可以领到差不多60石禄米、90两银子、一些布匹胡椒、以及50贯左右的大明宝钞。
整整比之前翻了三倍!
虽然他不缺钱,但翻了三倍的工资拿着肯定比之前更爽啊!
毕竟谁又嫌钱多呢?
就在这时,负责传话的小太监终于再次出现在了东宫门口。
“尚书大人,太子爷有请!”
小太监恭敬的说道。
倪元璐点了点头。
“有劳小公公了!”
随后,倪元璐这才跟着小太监进了东宫。
见到朱慈烺之后,倪元璐赶忙躬身道: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微微点头,随后命人给倪元璐搬来了一张椅子,又上了茶,这才问道:
“倪大人此次前来,想必是为了商税之事吧?”
“正是。”
倪元璐先是点头回应,接着又小心翼翼地问道:
“太子殿下,老臣心中实在是有些疑惑,这大明税务局究竟是何种性质的衙门?其中的官位又该如何设置呢?”
“户部原本设有专门征收商税的衙门,然而其官位品阶不高,权力亦相对有限。”
“如今陛下突然要设立大明税务局,老臣实在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划分官职、安排官员,故而特来向殿下请教。”
再说正事儿之前,倪元璐觉得还是得先搞清楚这个大明税务局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衙门。
毕竟名义上,这个衙门可是拥有调遣军队的权利,由不得他不重视!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