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曹国公李文忠因触怒父皇,郁郁而终。”
“洪武十八年,魏国公徐达病逝。”“洪武二十三年,父皇重启胡惟庸诏狱,将李善长全族赐死。”
“洪武二十五年,大哥在北方巡视迁都的事情,回京后,患上风寒,加之积劳成疾,最终病逝。”
“同年,沐英得知大哥病逝,伤心过度,随其一同病逝。”
“同年,父皇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二十六年,父皇以谋逆罪诛杀了蓝玉,并诛连傅友德,冯胜等一众开国功勋。”
“洪武三十一年,父皇病逝,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
“同年,朱允炆听从大臣建议,开始削藩。”
“湘王朱柏自焚而亡。”
“洪武三十二年,燕王朱棣于顺天府,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起兵。”
“洪武三十五年,燕王朱棣攻破了应天府,登基称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短短的几十句话,便概括了这十几年里,发生的事情。
马皇后听着这些话,眉头紧蹙,她心中仿佛知道了些什么。
却不敢相信。
她强装镇定的说道:“老四,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我是在问,徐家和你这些天,为什么如此异常。”
“你说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作甚。”
朱棣扑通一声,跪在了马皇后的面前。
紧接着,徐妙云和朱高炽,也跪在了马皇后的面前。
他抬起头望着马皇后:“这就是儿臣为什么异常的原因。”
“我刚刚说的那些,其实您不用装糊涂,就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马皇后依旧是不相信。
未来之所以能称呼为未来,就是因为其中充斥着不确定性。
仅凭朱棣一言,就算是再怎么相信朱棣不会说谎,她也不会相信这番话。
知晓马皇后心中不会相信,朱棣便继续说道。
“或许您不相信,可您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高炽吗?”
见朱棣需要自己。
朱高炽用着稚嫩的声音回应道:“皇奶奶,父皇说的没错。”
“孙儿其实并不是神童开智。”
“孙儿其实和父皇一样,都获得了来自未来的记忆。”
看着自己这个两岁的孙儿,都解释的时候。
马皇后脸上最后一丝慈祥,变的凝重。
“所以,这就是能够导致让徐家存亡的消息,对吗,妙云。”
要是按照朱棣这么说,那确实。
这消息,要是让朱元璋知晓,灭徐家是必然的事情。
想到这里,马皇后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咬着牙询问道。
“我想知道为什么。”
朱棣解释:“娘,这不是我的错,是朱允炆他太欺人太甚了。”
“是他先逼死了湘王,我迫不得已,才起兵造反的。”
马皇后漠然敏锐的说道:“你在狡辩。”
她从小就熟读各类史书,什么事情没见过?
或许,按照朱棣所言,朱棣谋反是被朱允炆逼的。
可谋反两个字,不是光靠逼就能逼出来的,最起码证明,朱棣心里本就有野心。
“我不相信,别人逼你一年,你只有一年准备时间,便能造反成功。”
“你还不和我说实话!”
朱棣是自己十月怀胎生出来的,母子连心,她心里是什么心思。
她这个当母亲的,岂能不知?
要知道,若不是身为女子,她的智谋可并不比李善长等人差太多。
重八也称呼自己为女中萧何。
朱棣也没想到,自己这套说辞,在马皇后这里一点用都没有。
于是,只得继续解释道:“没错,大哥死后,我确实有想要争夺皇位的想法。”
“可古今往来,哪个皇子没有做皇帝的想法?”
“要不是朱允炆削藩,我虽有想法,却也不会行造反之事。”
“我虽不服父皇的安排,却也不敢违逆。”
“儿臣自知,对不起父皇,对不起大哥,所以,我想弥补我的过错。”
马皇后思绪片刻,回应道。
“这就是你不想去就藩的理由?”
朱棣点了点头。
“儿臣想要改变未来,可我不敢和父皇说……”
别说谋逆之实,就是谋逆之思。
都会让朱元璋震怒。
他不会允许任何一个藩王,心里有半点谋逆的想法。
马皇后眉头一皱,询问道:“你说你想要弥补你的过错,那我问你。”
“历朝皇帝,都会兴修史书,后朝修前朝的史书。”
“你的史书里,是如何记载标儿的?”
这句话一出。
朱棣顿时慌了神。
没错,在永乐朝的史书上,记载的都是朱元璋和朱标不合的史书。
总之,在永乐朝的史书上,太祖皇帝喜欢朱棣,不喜欢朱标。
简单来说,就是抹黑朱标,要是不抹黑朱标,那朱棣的反贼帽子就会越带越深。
反之,朱标越黑,朱棣的皇位合法性越高。
这不关他是否尊敬朱标,是否和朱标的关系好与否,这是皇位的合法性,没办法的事情。
就像是建文朝修的史书,朱元璋不喜欢朱雄英,喜欢朱允炆是一个道理。
为了体现皇位的正确性,抹黑竞争对手,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