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峰要回山寨一趟, 采买的东西不比谢岩返乡时少。
他们来府城安家的时日尚短,但陈桂枝算着他们这一两年都很难回去看看,心中惦记着亲朋, 列了一串名字, 谁也没落下。
他把二黄一起带上,从出城开始,二黄就跟解开了狗链、放出了笼子一样,有一段路跑得比马车还快,时不时往回跑一段, “汪汪”叫上几声,像是喜悦, 也像是催促。
此行带上了孙夫郎一家三口,父子三人都在黎峰的车上坐。
黎峰跟他们讲山寨的位置。出了城门, 要走五到七天,赶上天气不好,落雨落雪的,就要十天左右。
这一条路他们都跑熟了, 虽没请镖局的人护送,他们靠山吃山的名号放出来,附近没有贼人敢来打劫。
临近年底, 除却各类匪徒之外,还有一些因吃不饱饭,为着活命, 被迫落草的百姓。这些人的消息不灵, 可能会遇上。
若是不凶残,能讲理,黎峰就会拿粮食和谈, 尽量不与人发生冲突。若是对方凶残,发生冲突,他们也会护好孙家父子三人。
这一路的方向很好辨认,基本都是沿路走,不走岔道。往前走三个时辰多,离开各个小村落的地盘,直到进入三水县的地区内,才能看见新的村落,路上也就有了岔口。
进城之后,他们要横穿整个县城,从西城门出去,上官道,继续往西,走到尽头,就能看见黎寨新村了。
出了新村,朝着大山的方向走,才是西山。也叫坟头山。
孙夫郎听着,把他的两个孩子抱得特别紧,没吭声。
他带着孩子,远走异乡,身上只有一张举人做担保的契据,怕是正常的。
黎峰没劝说,就当没注意到他的反应,又跟他们说了些黎寨的主要劳作事项和寨民的数量。
他们以前靠着山吃饭,因此寨子里的男人大多都会打猎,少数不会打猎的,也会赶山。
黎峰详细说了赶山和打猎的区别,再才说起新村的田地。
“分田之后,我们很快就把新村建起来了。互相帮忙出工,山上就有树,地上去挖土做砖,开始农耕生活。”
家家户户都生得多,新村盖好,分家的人也多。靠农耕过日子的人去了新村,靠打猎谋生的人还住山下。少部分人家是几房合住,非常热闹。
说完这些,黎峰又讲他们平常过年过节都干什么、吃什么。
三水县是运平府的附属县城,两地习俗差不多,饮食习惯也是,包括种植作物等等,只是府城繁华,花样更多一些。
“但我们山寨到了清明要祭山,祭完山,才去扫墓。”黎峰说。
这一路有尘土,说话麻烦,不一会儿就吃了满嘴的灰。
孙夫郎听黎峰连“呸”几声,喝水漱口,这时才搭着问了一句:“那我们一家到时住哪里?”
黎峰说过,有房子给他们住的。
黎峰说:“我家有两处房子,一处在新村,一处在山下。新村那边住着我二弟一家,他不是个东西,你们不方便去。到时可以暂时在晒场歇脚,等盖蜜坊的时候,一起给你们搭个房子。”
孙夫郎没听过这个条件。他答应来的时候,黎峰只说有空屋子安置。
这话听着,也是有地方安置,以后还有更好的地方。
中途休息,孙夫郎带着两个孩子下地活动。
他两个孩子都挺小的,大的四岁。小的才一岁,是遗腹子。这才没多久,他们就被逼得在村里没法立足。
孙夫郎对他的前途很不安,眉头都是无意识皱着的。
他娘家人不愿意接他回去,觉着出嫁的人回家过日子是件很丢人的事。他们家丢不起这个脸。
说亲的人家有很多,有些条件挺好的,愿意他把孩子带过去,改个姓,能一起养。婆家又不答应,非要把孩子留下,也从亲戚里给他找男人嫁。他会养蜂炼蜜,那些人看他的眼神都不是看人了,是看个畜牲。像看牛、看驴子。
成亲的时候,都喊着血脉、后代,生了孩子还不够,要生个带把的,可男人死了,这些话就都不作数了。
明明孩子是延续的香火,可婆家人还能把儿媳、儿夫郎连带孩子一起卖掉。
卖的时候要分开卖,媳妇夫郎配给别的男人,孩子不知卖到哪里去,一辈子都见不着了。
孙夫郎扛了很久,实在扛不住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