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新年号“兴平”,抽到天子长生术!
之后的数日时间,以荀彧为首的大司农府官员,都在忙碌红薯、土豆和玉米的收成。
刘辩在“收成仪式”那一天走过场后,就回到皇宫中处理政务了。
毕竟一国之君,不可能整日在田地中操劳。
时间一天天过去,军政要务却更加繁忙起来。
刘辩及其三公九卿等满朝百官,需要对大汉今年的军政要务进行汇总,总结得失,展望明年。
对比往年大汉那种看不到希望,眼睁睁看着大汉逐步走向深渊的那种绝望,今年的大汉,让上下看到一种希望的曙光。
这一切,都是因为汉帝刘辩带来的!
自从陛下以一己之力,镇压西凉军董卓、太傅袁隗等乱臣贼子,掌控京师军政之后,整个大汉都向着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的美好奔赴着。
当然,如果可以将冀州袁绍、南阳袁术、并州南匈奴于夫罗之众、塞外鲜卑乌桓等作乱的叛逆,暂时忽略了,会更加令人心情美妙!
总体而言,如今的大汉,是能让人看到中兴的希望的!
就在这种忙碌之中,在除夕时,荀彧等大司农府的官吏,终于将红薯土豆玉米的收成汇总了一遍。
包括当初给刘备等附近的州郡长官的种子,他们进行收成后汇总上来的数据总合。
最终得到的收货是——
一斤红薯大概能出50棵的红薯苗,一吨可以出十万颗左右的红薯苗,而一颗红薯苗大概有38个不等的红薯,平均5个左右,也就是50万个,大概有十万斤!
833石!
土豆因为是发芽种植,比红薯略多一点,大概有12万斤,1000石左右!
而玉米,因为是一吨的玉米种子,最终收获200万斤,16666石左右!
当然玉米因为有玉米棒的缘故,重量看起来较为惊人!
这就是刘辩当初抽到一吨红薯、一吨土豆和一吨玉米种子的最终收获!
看起来似乎不多,但要知道这是第一次种植,万事开头难,如果逐渐推广下去,长年累月,最多三年五载,最终会呈现几何倍增长的!
“本来还想举办一场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美食盛宴,但如今看来,还是作为种子继续推广种植吧。”
刘辩有些遗憾。
这为数不多的红薯、土豆和玉米,需要作为种子推广,实在经不起他举办美食盛宴的消耗。
但荀彧却说道:
“陛下,恰恰相反,红薯、土豆和玉米收成如此丰富,但毕竟只是让百姓们看到,而没有让他们切身的感受到、品尝到。
“一些人心中肯定还会有些怀疑,这些高亩产农作物是否能吃?甚至那些细作间谍,乱臣贼子,还会在地方造谣中伤、煽风点火,对推广产生阻力。
“因此,将种子发放给百姓们之前,我们可以举行一场美食盛宴,陛下可以亲自带头,让百姓们知道这些农作物不仅高亩产,也是美味惊人!
“当然,因为京师有数百万黎民百姓,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身上,为数不多的红薯土豆和玉米,也无法真的普天同庆。
“但可以进行一些抽签选择幸运儿的活动,让他们品尝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美味,陛下与民同乐,也能提振军心士气、获得民心!”
…
闻言后,刘辩颔首说道:
“文若考虑周到,就依你所言行事。
“虽然红薯、土豆和玉米数量不多,不能拿来普天同庆,但京师如今有两千万石存粮,借着除夕夜,放粮施粥,让百姓们吃个饱!”
…
“陛下仁厚!”
荀彧情真意切、发自肺腑的说道。
“此事由你亲自负责。”
“臣定不辱使命!”
……
京师皇城十二座城门外,立刻开设了免费施粥的摊位。这是对外城的百姓免费提供的善举。
闻言之后,百姓们立刻蜂拥而至。
别看是京师之地的百姓,但穷苦之人众多,在任何时代,贫富差距都一直很大。
当然,如果将京师百姓与那些达官权贵“平均收入”,那对比天下十三州,京师的百姓们肯定是非常富裕的。
不过这自欺欺人的“平均数据”,刘辩就没有让麾下官员统计了。
“因董卓之乱、袁隗谋逆,京师动荡,百姓财力穷困,陛下体恤万民,特意开仓放粮、施粥救济,从除夕开始,直到初三为止,庆祝新年新气象!”
有官吏洪声宣告。
顿时令黎民百姓高呼:“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旋即迫不及待的排队,带着自家的锅碗瓢盆过来领取救济的粥水。
这是麦米粥,里面炖着菜叶、偶尔还有肉沫飘荡。
当百姓们领到救济粥后,看着粘稠的宛如稀饭的救济粥,顿时泪流满面了!
可能他们这一年,甚至是数年、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奢侈、丰盛的一碗粥!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是不同的!
年关将之,京师繁华无比。
有鲜衣怒马的权贵,有枝招展的富户,也有麻衣布料的黔首百姓,贩夫走卒。
但有些人喜气羊羊过年,可能还一掷千金,而他们还需要为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发愁。
冬季严寒,柴米油盐柴为首,不少穷苦百姓家里都没有薪柴取暖,饥肠辘辘。达官权贵们展望新年新气象,而他们只奢望老天爷可以让他们多苟活几天。
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忽然陛下开仓放粮、赈济施粥。
这对于很多老爷们而言,可能不足挂齿,甚至只是微不足道的善举,而对于穷苦百姓们而言,或许可以让他们撑过这个冬季。
这碗救济粥,对于穷苦百姓们而言,就是他们的年夜饭!
这一刻,受到救济的百姓们,喝下暖暖一碗米粥后,高呼声更加情真意切:
“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
因为地处皇城十二座城门之外,来往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因此这一幕令很多人看到。
有些人感叹陛下仁义,有些人担心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市容,有些人看到民间疾苦,有些人感慨人与人的差距真大。
当然,还有混在其中的细作间谍,将京师的情报一一传回自己主公处,如冀州的袁绍、南阳的袁术等,告知他们陛下赈济百姓,粥水粘稠如稀饭。
这意味着,京师的粮草危机,已解了!
如果不是解除了粮草危机,陛下是不可能如此慷慨大方,甚至从除夕赈济到初三!
既然京师粮草危机已解,他们就需要改变战术了!
…
朝廷在皇城十二座城门外,赈济施粥。
不过一个时辰之后,在外城城廓外,甄家也开设了摊位,赈济施粥。同样是除夕到初三。
很多进不去城里的城外百姓们,顿时可以感受到年关的温暖了。
甄家嫡女甄姜,带着面纱,抛头露面,亲自在粥铺前为黎民百姓施粥。
这宛如女菩萨的做法,令百姓们备受触动,甄姜因此民声大噪!
在甄家的暗中宣传下,甄姜更是成为悬壶救世的“仙女”。
不过这却令不少御史言官弹劾,秀女不应该如此抛头露面,最后甚至惊动到了刘辩这里。
闻言之后,刘辩将弹劾置之不理,反而发出了感慨:“贤良淑德,甄家教出了一个好女儿!”
这个声音“意外”被传了出去,那些御史言官顿时不敢废话了!
原本想要将甄姜秀女身份去除的考量,也立刻被放弃了。
而这,引得很多秀女为之效仿!
京师中皇城内城、外城、城郭外,甚至就连远在长安的三辅地区,都如雨后春笋般,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施粥地点,赈济万民!
刘辩得知后哑然失笑,但没有阻止!
可能这些人是为了选秀而表演,但却能让黎民百姓受益。这就足够了!
至少这个年关,百姓们可以吃饱饭,过一个好年了!
除夕夜。
刘辩在何太后这里吃了一顿年夜饭,是粗茶淡饭。如今虽然有红薯、土豆和玉米,但毕竟还没有完全推广,形成鲸吞效应,粮食依旧是严峻的问题。
刘辩不敢懈怠,他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这样上行下效,那些人才不敢钟鸣鼎食,浪费粮食!
何太后心中无奈,但苦劝无果,也没有办法,只能依令行事。
这个年夜饭,绝对是何太后有生以来吃的最最简单的一次。
须知何氏也是屠户出身,这属于富户,吃穿用度不愁。入宫后母仪天下,自然也不会忍冻挨饿。
但自从刘辩掌权之后,何太后不仅权利被削弱了,甚至连衣食住行都开始节衣缩食了。
何太后哭笑不得,但刘辩以身作则,她这个当母亲的也只能紧随其后,做好表率了。
何太后交出了临朝称制的大权,如今统领后宫,且身为母亲也是最担心自家子女的婚姻大事,因此吃着年夜饭,谈论的不是军国大事,而是渐渐说起了选妃之事。
木已成舟、事已至此,刘辩也没有反对,反对也没有用处。
不过在何太后提起的数个人选中,他并没有太大的表示。唯独说到“唐姬”的时候,他有些意外失神,被何太后细心的捕捉到了。
唐姬,这是刘辩原历史中的妻子,忠贞不渝,哪怕刘辩被毒杀后,她被军阀强迫改嫁,都誓死不从,最后死守他墓地致死。
这份忠贞,令他有些触动!
当然,刘辩不过是略微有些触动,都没有多谈论唐姬。可何太后意外捕捉到这种情绪,却为之上心了。
对于刘辩而言,身为一国之君,他可能只是无心之举,一个随意的举动,都有可能导致一场蝴蝶效应的诞生,跺跺脚,就能引发天下地震!
这场年夜饭,就在何太后对“选妃立后”的交流中过去了。
当刘辩离开永乐宫的时候,总感觉这个年夜饭少了点什么?!直到回到德阳殿后,刘辩方才如梦方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