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子气运术,可镇压国运!
“哒哒哒——”
朱雀带着一金丝楠木制作的盒子,快马加鞭入宫觐见。曹正淳立刻通禀,刘辩深夜在德阳殿召见朱雀。
“陛下,锦衣卫找回传国玉玺了!”
朱雀将盒子递上,曹正淳赶紧接过,旋即转交给了刘辩。
摩萨着金丝楠木盒子,刘辩哪怕没有打开,似乎都能感受到盒子中“传国玉玺”的震动!
“锦衣卫是如何夺回传国玉玺的?”
刘辩先是询问了一句。
朱雀立刻一五一十的解释起来。
最后玄武轻而易举得到传国玉玺,已经不能用捡到来形容,简直就是敌人直接白送的!
后慕容龙、杨弘等敌人,随着锦衣卫、北军五校等兵马包围,要么战死、要么被擒,大局已定!
刘辩哑然失笑道:“玄武的伪装确实已经是出神入化了。这一次,你们锦衣卫居功至伟!”
“为陛下效力,是我们锦衣卫的唯一职责!”朱雀没有贪功,反而表达了谦虚。
但朱雀知道,陛下赏罚分明,肯定会对锦衣卫,以及此次办案的包拯和公孙策等人,论功行赏。
他们不需要提出赏赐,陛下自会给予他们!
刘辩勉励了朱雀和锦衣卫,旋即终于打开了金丝楠木盒子。
“哗啦——”
传国玉玺的光芒顿时绽放出来,整个德阳殿内亮如白昼!
如今已经晚上十一点多,德阳殿内点上了烛火。
但因为刘辩要宫中节衣缩食,因此偌大的德阳殿,只在他办公的区域点燃烛火,其他地方被黑暗笼罩。
但随着传国玉玺被打开后,整个德阳殿都亮堂起来。
且这股光芒很柔和,似乎直视都不会刺眼,令人沉醉其中,感受到一种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气息!
当然,这是对于一国之君、大汉之主的刘辩而言。
可对于曹正淳和朱雀,哪怕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绝世高手,感受到这股光芒后,都有种睁不开眼的威压,甚至这股光芒,令他们有种顶礼膜拜的臣服!
不同的人,面对传国玉玺,感受到的气息是不同的!
刘辩伸手抚摸着传国玉玺,上面的光芒渐渐散去,令曹正淳和朱雀从那种脊背发凉、喘不过气来的压力中,挣脱开来,得到了解救似得。
“呼——”
曹正淳和朱雀下意识松了一口气。
传国玉玺是和田玉制作,刘辩触手冰冰凉凉的。但一角有些破损,利用黄金修复,这也有一段历史故事——
这是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后王政君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
王莽见玉玺受损,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
“不过一块印玺,竟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刘辩口中的“印玺”,也可以替换成“江山”、“天下”。闻言后,曹正淳和朱雀不敢附和,眼观鼻鼻观心,就当没有听到。
刘辩正想要问问,南郊的地震情况如何,谁知道就在此时,熟悉的提示音再次回荡脑海——
“叮咚。”
“宿主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是否进行抽奖?”
不知不觉中,子时正刻,即凌晨十二点到来了。
刘辩望向朱雀说道:“你们先退下休息吧。”
“诺!!!”
曹正淳闻言后,也躬身后退,随着朱雀离开了德阳殿。因为陛下说的是“你们”。
不管是陛下想要独自一人静静,还是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最好不要多嘴。
这也是为人臣子的本份!
等到两人退下后,德阳殿内又寂静无声下来,偌大的殿内,只有桌案这一片区域烛火摇晃,其他全部陷入黑暗中,看起来怪阴森可怕的。
但刘辩知道,只要他一声呼喊,曹正淳及其厂卫可以第一时间救驾。
刘辩在心中默念道:“抽奖!”
转盘又开始转动起来,指针划过属性点、武器铠甲军需战备、辅佐人才、兵马人口、功法秘籍等等,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由快到慢渐渐停稳下来。
停在了功法秘籍之上!
这令刘辩双眼一亮!
他上一次得到的“天子望气术”,让他获得了明辨忠奸善恶的能力,以至于发挥了奇效。
且系统抽奖得到的功法秘籍,都是直接满级,省却了修炼的繁琐和麻烦。
这也让刘辩有些期待!
“恭喜伱抽到天子气运术!”
“天子气运术与传国玉玺配合,可镇压国运!”
刘辩没有什么感觉,上一次至少还能感受到双眼麻麻的,但这一刻,毫无变化!
刘辩想了想,再次伸手抚摸传国玉玺!
当手掌握住龙头的那一瞬间——
一切都变了!!!
“咻咻咻——”
脑海中有画面、文字闪过,是关于大汉发生的灾害记录——有地震、有水灾、有旱灾、有蝗灾、有雹灾、有疫灾等等。
如明帝永平十八年诏曰:“自春以来,时雨不降,宿麦伤旱,秋种未下。”
如安帝元初二年诏:“被蝗以来,七年于兹,今群飞蔽天,为害广远。”
桓帝秋八月:“六州大水,渤海海溢,没杀人。”
平帝:“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
桓帝延熹五年五月,“京师地震,八月诏减官员半俸”。
灵帝:“地震,海水溢”。
等等!
其中最严重、最频繁的是——地震灾害、次等是水灾、后旱灾、蝗灾!
这触目惊心的画面,令刘辩的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这一刻,刘辩终于明白何为“东汉末年”了!
造成“末年”这个局面的除了“人祸”——世家豪强土地兼并、巧取豪夺,贫富差距过大,令百姓们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但还有“天灾”——两汉自然灾害频发,随着气候的变迁,地壳的剧烈运动,东汉末年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温暖期渐渐走到了寒冷期。
中华可是“农耕文明”!
温润的气候和丰沛的雨量,让中原地区农业、水利蓬勃发展,粮食的丰收令国家仓库丰盈。
正是凭借“温暖期”的气候,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文景之治相伴而来。
有了足够的后勤保障,才能“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可随着气温的下降,降水普遍减少,大旱连续出现,旱灾伴随着蝗灾。
百姓颗粒无收,朝廷赋税不减,若是再加上贪官污吏苛捐杂税、兵役徭役繁重,百姓们民不聊生,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了!
这些走投无路的农民要起义推翻“天子”!
因为一国之君既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且利用“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作为自己的“天命”!
那么皇帝这位“天子”,就需要承受“自然天灾”反馈而来的副作用——
百姓们不会怪老天爷,只会认为是天子坏事干太多了、天怒人怨,坏了“天道伦常”,他们要推翻昏庸无能的皇帝,换一个新的皇帝,一切就会变好了!
所以,黄巾起义爆发了!
东汉走向了灭亡的倒计时!
王朝的兴衰更迭,气候变迁的影响极大。未来就有人称“明朝实亡于小冰河时期”,其实气候变迁对汉朝的影响也很大!
中国最近四、五千年来的气候,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温暖——寒冷”变化周期:
第一个温暖周期出现在仰韶文化时期,称为“仰韶暖期”,与之对应的是西周冷期;
第二个温暖时期出现在秦汉,称为“秦汉暖期”,对应三国、魏晋、南北朝冷期;
第三个温暖时期则在隋唐出现,称为“隋唐暖期”,对应明清小冰期。
汉唐时期,凭借温润的气候,中原农耕物产充裕,有能力支持大规模扩张所需的人力物力。
随着气温的逐步走低,农耕文明扩张疆域的能力也在减弱。寒冷气候时期,中原自身的生产能力下降,经常陷于内部分裂的窘境,守成尚且不足,又何谈扩张版图?
而“汉以强亡”,因为太强大了,诸侯军阀林立,以至于最后走到三国争霸的局面。
“朕,需要以人力对抗自然天灾?!”
刘辩沉默下来了,他不仅需要压服天下群雄,还需要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迁!
然而,身为农耕文明,在没有工业化、且人口不多的大汉,他要如何“人定胜天”?!
东汉末年开始的寒冷期,需要到隋唐才会逐渐恢复到温暖期,整整400多年!
刘辩不可能等到气候自然恢复!
面对自然天灾,任何人来了都毫无用处。别说是三世纪的汉朝,哪怕是未来二十一世纪,面对自然天灾,人类有时候都力有未逮!
但幸好,天子气运术可以镇压国运!
只要一个国家的国运昌盛兴隆,镇压下相应的自然天灾也会减少!
而国运是由一个个气运组成,如“天子气运术”所描述的——
“气运,小则人之众疾,大则国之兴衰,亦随气运盛衰。气运,苍生意念凝聚而成,汉室气运之衰,无非失民意。民意失,气运衰,国运颓。重聚大汉气运,振兴大汉国运!”
民意!!!
这一刻,刘辩终于意识到,什么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叫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大汉天下的黎民百姓,他们的气运盛衰,是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
而刘辩如今的民心——
不足五十万!
放眼大汉六千多万人口,几乎是忽略不计!
“应该是朕登基即位以来,没有做出什么利民的仁政。甚至很多地方,都不知道皇帝是朕,不知道皇帝叫刘辩!而这不多的气运,应该多是京师百姓反馈而来的!”
刘辩很快想明白了,只要做利国利民的仁政,随着气运的叠加,会渐渐影响到国运。
如果刘辩如今的民心不是五十万,而是五百万、五千万,那么大汉国运昌盛兴隆,自然天灾也可以相应减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