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赵云助力刘备,袁氏阴谋被当场说破!
兵贵神速,袁绍立刻召集诸侯会议,将他伪造的书信取出:
“趁着我们入京清君侧的时候,边关鲜卑、乌桓作乱,据说幽州军民死伤惨重!”
“什么?!!!”
公孙瓒直接一蹦而起,旋即有些不敢置信:“为何我没有收到消息?”
“这是我袁氏的情报网,通过飞鸽传书得到的情报,可能你的情报有些滞后。”
袁绍展现出袁氏“财大气粗”的一面。
东汉已经有飞鸽传书了,但豢养不便,消耗钱粮无数,堪称“一鸽千金”!
公孙瓒维持“白马义从”骑兵部队的消耗,就已经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哪里还有精力豢养信鸽。
“这些该死的夷狄,又在我大汉边疆信马由缰!”公孙瓒坐不住了,“既然如此,我立刻率兵回援边关!”
“公孙太守乃老成之言,我们勤王救驾,但也不能让夷狄侵扰我大汉边疆!”
袁绍举双手赞同,袁氏的门生故吏、世家盟友们,同样纷纷附和,公孙瓒立刻迫不及待的起身,决定率兵回援幽州。
兵贵神速,晚一点可能边关军民就将多死一些人。在对抗夷狄这件事情上,白马将军公孙瓒是说一不二!
刘备想了想后,直接追了出去。急忙喊住公孙瓒,问道:“伯圭兄,你若率兵离去,勤王救驾又该如何?”
“玄德,我麾下部队尽皆骑兵部队,攻城掠寨非我擅长,留在这里也没有太大帮助,反倒是边关军民,需要我率军驰援,孰轻孰重,你能明白吧?”
公孙瓒此言有理有据,刘备虽然担心陛下,但也只能叹息一声,点头说道:
“我知道了!边关军民同样重要!伯圭兄,一路北去,路上小心!”
“我没有关系,倒是玄德……”
公孙瓒皱眉。
刘备是平原县令,就在渤海郡下方,就算随他离去,也没有足够的名义,还不如留在这里勤王救驾。
可刘备缺兵少将,公孙瓒怕兄弟吃亏,想了想说道:“玄德缺兵少将,我送马步兵三千给玄德坐镇,伱可有聊得来的将士?”
“这……万万不可!夷狄侵扰我大汉边关,急需兵马驰援,反倒是关东诸侯这边,兵多将广,备不需要兵马,伯圭兄留着征讨夷狄即可!”
刘备推辞,公孙瓒对他很好了,他实在不好得寸进尺。
公孙瓒却不甚在意,他说道:
“玄德,只要我坐镇幽州,我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名头,就足以令夷狄闻风丧胆!反倒是你,这些诸侯心怀鬼胎,为兄怕你吃亏!”
几番推辞后,刘备推辞不过,只能说道:“多谢伯圭兄好意!”
“你我兄弟,何必言谢?”公孙瓒又问道:“玄德可有聊得来的将士?”
“嗯,伯圭兄,我与你麾下常山赵子龙聊得很投缘。”刘备想到了一名白袍小将,顿时不再矫情提出来。
“赵云吗?没问题!”
公孙瓒不甚在意,又说了一些将士,旋即拨三千步骑给刘备,令刘备感激涕零,泪流满面。
“伯圭兄,一路小心。”
“玄德不要远送了。”
公孙瓒率军风风火火离去,刘备站在酸枣城外,一直送了十里地,直到公孙瓒已经不见人影,依旧久久驻留,没有离去。
这既是刘备对公孙瓒的兄弟之情,也是他不想回到诸侯会议中,那些诸侯心怀鬼胎、各有算计,其实刘备也感受出来了。
不过都是为了“勤王救驾”,刘备也不好多说什么,既然惹不起,那就躲得起。
“玄德兄果然情深意重!”
赵云看着刘备对公孙瓒的情义,对其大为认可和敬重。
许久后,刘备回过神来,拉着赵云的手,深情说道:“子龙,你我一路相谈甚欢,如今终于可以并肩作战,为勤王救驾而奋斗了!”
“可惜如今虎牢关、汜水关久攻不下,不知何时才能勤王救驾!”赵云叹了口气。
旋即刘备拉着赵云回到营地,与关羽和张飞四人商讨对战策略。
至于诸侯会议,早就被他抛之脑后了。
……
在公孙瓒和刘备离去不久,袁绍又进行了布局,言称青州黄巾贼席卷,渤海传来消息,有百姓四下逃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必须控制!
这倒不是袁绍说谎,不过就是有些夸大其词罢了。
时任青州刺史是焦和,也呼应关东诸侯讨董了,就是他将青州兵马带走,以至于青州军防空虚,给了黄巾贼有机可乘。
闻言后,青州官员自然会担心家乡。
比如北海孔融闻言后,想了想说道:
“既然如此,我立刻率兵回北海镇压黄巾贼,之后在回师酸枣。勤王救驾重要,但不能让黄巾贼叨扰百姓!”
…
“文举果然深明大义,我会分兵回援,你我一上一下合攻,定可以尽快剿灭黄巾贼。”
袁绍生怕别人看出他意图,旋即补了一句:
“诸侯围攻京师,勤王救驾,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打一场持久战,必须照顾好后勤,避免后院失火了!”
…
“盟主所言甚是。”
乔瑁等袁氏盟友,立刻附和说道:
“也幸好我们控制黄河沿线,可以依托黄河水运,不至于来回奔波耗时耗力。
且黄河支脉,淮泗水网,水路运输四通八达,也可以令我们保障后勤,既然是持久战,必须照顾好后方!”
…
“此言甚是!”
…
经过袁绍,及其盟友的插手,关东诸侯竟被调走大半,倒不是这些诸侯都不懂得轻重缓急,而是他们依靠黄河沿岸,背靠淮泗水系,水路运输比较方便。
完全可以回援后方镇压黄巾贼后,又率军回援酸枣。既然拖入持久战了,那么保证后勤粮路通畅,这确实是兵法守则之一。
袁绍这下子再无后顾之忧了!
哪怕真相大白,他也可以镇压这些兵马,不至于被他们临阵倒戈了!
当然这么做还不够,他必须拖住京师部队,给他留有足够的发展时间,以及吞并冀州的时间。
…
袁绍亲笔书信,立刻飞鸽传书给南匈奴右贤王于夫罗。
于夫罗是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右贤王。
187年,东汉为了讨伐鲜卑,朝廷向南匈奴调兵,于夫罗作为指挥官出兵援汉。
翌年188年,南匈奴发生政变,羌渠单于被杀,须卜骨都侯被立为单于,于夫罗其后一直留居汉地。
在汉灵帝驾崩后,于夫罗暗中受到袁氏资助,乘黄巾之乱,跟白波贼合流进犯太原、河内等地。
后乔瑁发矫诏清君侧,于夫罗依附袁绍,屯兵并州长治漳水一带。
如果于夫罗率兵作乱,并州上党郡必乱,上党毗邻太原,这两郡乃是并州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附近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都将受到影响。
并且!
上党郡通过太行八陉,往东可进攻冀州华北平原。往南可直达河内,兵临洛阳。
因此有“制天下命所在”的评价。
只要于夫罗率兵在上党郡作乱,必定可以牵制京师兵马,令出身并州的王允等官员、吕布等将领,忧心家乡的情况,为袁绍拖延时间。
……
袁绍为自己的后路排兵布阵的时候,京师洛阳,侍中刘和带着刘辩的征粮密诏,在锦衣卫护送下,离开了洛阳。
他们通过孟津关进入河内,准备从“太行陉”进入并州,避开关东诸侯联军,绕道幽州,试图联系幽州牧刘虞,为京师征调粮草。
与此同时。
尚书令卢植、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扬,单枪匹马入京负荆请罪。
他们刚刚进城的时候,锦衣卫带着袁隗和西凉军诸将,总计上千颗人头,快马加鞭押运关东虎牢关。
关东诸侯联军势力最强,兵多将广,因此他们决定先瓦解关东诸侯联军的政治意图。
当看到袁隗和西凉军诸将的人头后,卢植、王匡和张扬等将,大惊失色,终于确信陛下的亲笔密诏所说是真的。
联想到陛下使用的是“皇子辩”印章,而乔瑁的“矫诏”使用的是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的印章,他们瞬间骇然失色,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看来传言所说不假,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恐怕已经遗失了!
这也是为什么,陛下为何不下诏昭告天下,乔瑁的诏令是“矫诏”,是伪装的!
因为缺少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盖章凭证,陛下的诏令是名不正言不顺,完全不合法,无人信服的!
袁隗主导了这一场政变,他们都被袁氏玩弄于股掌之间,细思恐极!
卢植、王匡和张扬骇然失色之中,他们终于受到了陛下的召见,三人是真的负荆请罪,而不是装装样子。
不过当刘辩看到三人这番作态后,亲自上前为他们松绑,令三将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陛下,吾等大逆不道反攻京师,罪该万死啊!”卢植泣不成声,他一生忠君爱国,没想到到老了受到袁氏蒙骗,晚节不保。
“卢尚书不要自责,罪不在你们!”
刘辩对卢植、王匡和张扬三人表达了宽宏大量。
除了因为原历史中,三人的表现确实当得上忠君爱国,还有因为三人的忠诚度,都是90+。
其中卢植高达95+。
对于刘辩而言,他可以忍受臣子的无能,但不能忍受臣子的不忠!
卢植、王匡和张扬受到袁氏玩弄,可谓是昏庸无能、老眼昏。但只要他们忠君爱国,刘辩可以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
“多谢陛下仁德!!!”
三将感激涕零。
刘辩又安抚了三人后,于是转入正题,叹息一声说道:
“袁隗实在可恶,临死前还唆使粮商焚烧粮草,以至于京师缺粮,撑不过数日了!
“朕已经派遣特使前往各地征调粮草,但是!
“缺少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的盖章凭证,不知道有多少汉室忠臣们会驰援京师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