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还丹
随着李承泽挺身而出,其麾下官员纷纷响应,声势浩大,如同潮水般涌来,为他摇旗呐喊。
此番事件性质恶劣,加之救治震撼亮相,让李承泽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今非昔比,连宰相林若甫及中立派重臣赖明成等人都纷纷加入声援行列。
反观太子一方,其官员虽有心抗辩,但在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
显得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这股汹涌的浪潮。庆帝目睹此景,心中不禁暗自感叹:
“羽翼已成,势不可挡。”他原本将李承泽视为磨砺太子意志的砥石,岂料今日这砥石似有将刀刃磨钝之势。
尽管庆帝内心不愿见到此等局面,但大势所趋,他亦无力回天。
他深知,此时若强行干预,只会适得其反。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言道:
“太子,乃国家之根本,储君之位,非同小可。即便证据确凿,亦应给予其申辩之机。”
言罢,他沉声下令:“传太子上殿,听候发落。”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无异议。
庆帝的决定,既体现了对太子的宽容与期待,也彰显了他作为君主的公正与智慧。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能尽力为太子争取那一线生机,希望他能借此机会,洗清冤屈,重振旗鼓。
太子迅速步入大殿,只见庆帝将范闲的奏折猛然掷于其脚下,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砸在他的心上。
太子颤抖着拾起奏折,匆匆一瞥之下,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显然被其中内容所震撼,竟一时无言以对。
面对太子的沉默,庆帝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声音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威严:
“身为国之储君,竟行此狠辣之事,你如何配得上这太子之位!”
言罢,他当即颁布旨意,将太子幽禁于东宫,不得任何人探访,以示惩戒。
同时,他严令彻查史家镇一案,誓要还事实一个真相,待一切水落石出后,再依法对太子进行处置。
庆帝的决定如同惊雷一般,瞬间在朝堂上炸响,尘埃落定,无人再敢多言。
然而,自从赖明成醒来之后第一次上朝就斗胆进言,质疑此等惩罚是否过于轻描淡写。
庆帝闻言,怒目圆睁,冷冷回应,重申了自己的立场,随即拂袖而去,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随着庆帝的离席,今日的朝会也宣告结束。群臣纷纷散去,而李承泽的身旁则迅速聚集了一群前来道贺的大臣。
他们表面上是为新型水稻的成功培育表示祝贺,实则更多的是对太子受罚的暗喜,以及对李承泽未来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憧憬。
然而,对于这些热情洋溢的道贺,李承泽只是淡然以对,轻轻点头致意后,便匆匆离去。
他的心中,既有对史家镇无辜百姓的哀悼,也有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他知道,随着范闲的证据公之于众,史家镇的冤屈得以昭雪,
但这只是漫长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小小胜利,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
“殿下……”
李承泽神色匆匆的往家赶去,这个时候,范闲却是追了上来!
李承泽脚步微顿,询问的看向范闲。
“陛下今日,这是明显有些偏袒太子啊!”走在李承泽的身旁,范闲脸色不太好看的说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