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斗起来,观看的孩子就跑得很远,只能远远地在外围观战,怕离得近了会伤到自己。一般这时候,村子里面有权威的人物会出来当和事老进行劝架,
这个人或者是村干部,或者是村里面有威望的老人,最后结果都是双方组织人握手言和就可以了。
陈卫东也掏了六七毛钱,让秧歌队在自家门口表演一会,
看到秧歌队来到自己家里,小家伙们都十分开心和骄傲。
屯子的孩子们,一边看着精彩的表演,一边模仿着自己喜欢的角色,直到秧歌队离开屯子,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里。
在东北过元宵节,天黑后也十分热闹,家家都点煤油灯,大门前的两边门柱上要挂一对大红灯笼,
在九曲屯还有“送灯”的习俗,就是要为祖坟里亡故的亲人送去一盏灯,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祈望他们早日转世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元宵节送灯,一般是正月十四、正月十五这两天晚上。送灯又称“亮灯”,这灯最早是用菜油和灯芯作成,
后来都用红蜡,因为传说用了白色蜡烛下辈子可能“打光棍”男人娶不上媳妇
送灯的时候村里人来人往,家家户户提着灯笼,带着纸钱、烟来到自家的祖坟。
陈卫东提着着一盏糊着红纸的灯笼,六个小丫头一人打着一盏,举着小灯笼,火光闪闪。
在九曲屯空旷的田野里,在村道上,随处可见豆粒大的灯火,如繁星般闪烁着。
送灯回来,一家人也没在屋里呆着,在东北,元宵节晚上,男女老少都要走出家门,出去溜达溜达,叫“走百病”。
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边欣赏各家的烟彩灯,一边谈天说地。
陈卫东虽然不相信这些,但是图个热闹,
有个讲究是逢桥必过,尤其是身体不好的人,
据说多过几座桥,走了百病后,就能恢复健康、延年益寿。
一到元宵节的晚上,九曲目屯口桥边的人最多,有打灯笼,有撒灯的,撒灯按照屯口老人的说法,撒灯,就是给那些无人送灯烧纸的孤魂野鬼照个亮,让他她们捧着灯去转世为人。
撒灯可以用蜡烛、小灯笼、柴禾,甚至柴油掺锯末子撒在路上点燃。撒灯的地方,一般在树林、田野、河边、僻静小路上。
屯子里小男孩最喜欢干这事,因此,整个屯子路上,和旁边田里都亮了起来。
小丫头们一直玩累了,才肯回家。
“爸爸,啥时候过年啊!”刚回到家,五妮奶声奶气问道。
陈卫东和柳雪婷闻言,也是哭笑不得,这不才刚过完年吗。
……
过完正月十五,阳历也到了85年2月的月底。
等进入到三月份,东北的气温,也开始逐渐回暖。
虽然是回暖,但是气温依然在零度以下,只是不再像年前,动不动就在零下三四十来度。
现在的气温,大约在零下二十七八度的样子。
关内的各种生产已经开始恢复,而东北的猫冬还没有结束,
一旦气温回升,山里的积雪化冻之后,
到时候更冷!
东北开学比较比关内晚上一个多星期,
因此这些日子陈卫东也没有进山,不过也没闲着,每天喊上石头和兵子,砍一些树,
陈卫东打算在院子旁边盖一个小的木房子,用来晾晒动物毛皮!不然家里味道实在不好闻。
由于盖的是小木房,比较简单,再加上老爹陈广田,大哥陈卫海也过来帮忙,没几天就盖的七七八八了。
这一天,大妮,二妮也终于开学了!
不过,大妮,二妮也不用去多早,因为大妮,二妮属于插班,需要等老师安排,所以也不用抢座位,要是秋天开学,一般,还要提前抢座位。
吃完早饭,陈卫东赶着驴车带着大妮,二妮,前往榆树沟小学。
路上陈卫东趁机嘱咐道:“大妮,二妮,你们以后就要上学了,好好学习,当然学习不好,没关系,自己努力就行!”
“二妮,在学校,少惹是生非,当然也不要怕事!”
“……”
陈卫东呱啦呱啦说了很多,操碎了老父亲的心。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其实,父亲……也担忧,只是很多时候都闷在心里不说而已。
哪怕是离得很近的小学,
上辈子,大闺女,二闺女,没上过学,陈卫东对孩子欠的太多了。
“爸爸,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的!”大妮说道。
“我也好好学习!只要没人惹我,我不会揍他们的。”
二妮也跟着点了点头。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