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二三子
儒生,
是一种奇怪的团体。
他们强调文学,要求人“文质彬彬”,但同时也要求精通君子六艺,善于用武器和别人辩论。
他们遵从先贤孔子的教导,崇尚周礼,追求仁爱。
只是儒生因为过于善辩且能打,让他们之间,或者和其他学派之间对先贤智慧的探讨,显得极为激烈。
说不过,
那就打!
单独一人打不过,
那就召集群贤!
在经历漫长的厮杀斗嘴后,获得大家认可脱颖而出的儒生,会被尊为“大儒”。
大儒诞生后,会引来附近儒生的追随,然后大儒会效仿先贤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已经被一些人尊为“孟子”的孟轲,
就是一名年轻又富有才学的大儒!
他的启蒙,是在孔子之孙子思门人的教导下完成的。
而等到成年后,
孟轲又听闻齐国稷下学宫大肆召集学者士人前去讲学论道,于是又从鲁国前往齐国,并且在齐国接触到了儒家分支的分支——公羊派的思想。
他和公羊派门人进行辩论。
公羊高的孙子公羊敢虽然有三代家学加持,但对上才二十多岁的孟轲,竟然无法将之辩倒。
而孟轲也因为年轻,没办法完全将公羊敢说服。
最后,双方决定采取儒生的传统辩论方法——
来!
战!
孟轲六艺精湛,公羊敢年纪稍大,因此前者得胜。
后者有感于儒门后继有人,于是大力资助孟轲,让他得以周游讲学。
齐侯听闻此事,也大手一挥,让孟轲传播仁义的力量,得到增长。
而当孟轲登上马车之时,有人询问他,“周游列国,你会宣扬什么呢?”
孟轲说,“孔子已经讲了仁爱,而先王的礼乐之制,是儒家必须学习的。”
“我的智慧比不上孔子,我的德行更比不上制定礼乐的周公,所以我打算向世人宣讲关于‘义’的道理。”
“‘义’,是什么东西?”
“是人的良心。”
孟子说,“天下越来越动荡了,诸侯为了自己的私利,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来凶残,对小民的伤害越来越大。”
“我之所以强调‘义’,便是希望能唤起大家对心中善良仁爱的追求,从而降低这个乱世对世人的伤害。”
那人于是说,“好啊,看来你已经找到自己的道了!”
“你既然年轻,那我就祝愿你能够在这条道上一直走下去吧!”
孟轲当然接受了这番祝福。
然后,
他就来到了宋国。
宋君看他来势汹汹,硬着头皮接待了他,听孟轲说了一大通关于“义”的道理。
事后,
宋君子罕对自己的亲信抱怨,“这个人可太天真了!”
“世道混乱成这样,所有人都在逐利,他却在说舍利而取义!”
“世人崩坏的道德,难道只凭借他宣扬诉说就可以恢复重建了吗?”
要不是对方人多,自己的名声本来也不好,不能随意得罪能言善辩的儒生,宋君直接让人把孟轲叉出去了!
亲信笑着说,“要是他可以说服大国之君行义而不行利,这对宋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嘛!”
宋君想想,觉得也有道理。
毕竟大国仁义起来,就不会再来欺负小国了。
这样想着,宋君对孟轲的态度也好了一些,将之礼送出了边境。
而庄周和他的朋友惠施正好经过,目睹了孟轲弟子数百,车架十乘的壮观场景。
惠施当即说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我以后也要成为一方名人,受国君礼遇!”
庄周瞥了他一眼,“你不是已经打算去魏国求官了吗?”
“以你的才能,获得魏侯的重视,应该不算什么吧!”
惠施哈哈笑道,“虽然我对自己的才能有信心,但官职还没有求到,又怎么可以随意下定论呢?”
“不过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要早早的去魏国,做大官了!”邾国的孟轲,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