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崔琰的疑惑,贾诩心中则是忧虑,他已渐渐看出张虞培养中条军的目的,授文习武是为栽培人才。在拥有效忠于他的人才之后,张虞随时有掀桌子的权利。而拥有掀桌子的能力后,张虞的统治将会愈发稳固,甚至说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历史上,刘秀中兴汉室之后,担心军功集团把持朝政,于是进文吏而退功臣,可其代价是什么?
在于士族掌握出仕权之后,成为刘秀巩固统治,整治士族的阻力。典型便是大司徒欧阳歙,在刘秀执行度田之政时,查出欧阳歙出任汝南太守时,贪污受贿上千万钱。
而张虞如今在培养超脱士族与功臣的一方势力,虽说是用于治理边疆,但万一调到汉地,或是说至中枢任职,其情况则就不同了,三方鼎立的局势必会比双方并立的格局更加稳定。
贾诩捋须暗叹:“幼虎虽小,但长大必会食人。而食人与否在于君侯,君侯所图远大啊!”
其实贾诩所思考的内容,张虞在早期没考虑到,他仅是想培养山竹人用于维稳边疆,确保他在边疆的统治。但实际来看,张虞大一统之后,为了巩固他在地方上的统治,或许真的会引入无依无靠的中条军儿郎平衡形势。
且不言张虞在腊月之时,探望薄山上的中条军的胡儿少年。而远在信都的袁绍则是通过雒阳公卿的口信,得知了张虞欲迁天子于安邑的谣言。
袁绍端坐案几上,手捋胡须,面容尽显思虑之色。
“雒阳来信言,张虞遣使至雒阳,请天子就食安邑。而天子虽说拒绝,但河内却盛传张虞欲出兵京畿,迎天子于安邑。”
袁绍环顾众人,说道:“诸位皆为智谋深远之士,不知有何高见?”
沮授率先说道:“张虞粗定山西,兵强马壮,昔东迎天子便得大利。而今若迎天子于安邑,则能挟天子而令诸侯,士民必争先投效,河西诸郡传檄而下。故以沮之见,明公不能令张虞如意。”
袁绍微微颔首,说道:“如张虞有意迎天子于安邑,我必会出兵阻击。然阻击之余,不知是否要迎天子于信都?”
沮授说道:“以明公今下形势,需迎天子于信都。时挟天子而令诸侯,幽州刘和必亲附,诸郡传檄可安。”
“恐是困难!”
许攸说道:“汉失天下,群雄逐鹿。今明公迎天子于信都,事事请奏岂不麻烦。故以攸之见,若张虞有意出兵雒阳,明公出兵阻击张虞便好。”
沮授神情不满,说道:“张虞出兵雒阳,明公迎天子之举合乎道义。若不早定,待张虞用武,则错失良机尔!”
“元皓有何意见?”袁绍不能决断,于是看向田丰,问道。
田丰蹙眉而思,说道:“若张虞有心迎天子于安邑,恐恼怒而忧者不止明公,袁公路必会大怒。张虞于关东之兵马,唯有张扬一军,吕布深陷兖州不能自拔。”
“反观袁术,陈留张邈亲附,孙坚屯于颍川,南阳北邻京畿。张虞如有出兵迎天子,袁术必会起兵而争。而以今强弱观之,明公若不迎天子,则恐天子或被张虞所迎安邑,或被袁术迎至宛城。”
闻言,沮授瞬间明白田丰之意,对袁绍而言不让张虞迎天子,其实他能接受。但他不能接受之事,那就是让袁术将天子迎至南阳。
“明公,袁术为明公之强敌,今天子在河南,而袁术雄壮于中原,更有利于出迎天子。而袁术若迎天子于南阳,则为明公之大害。”沮授说道。
果然听到袁术之名,袁绍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如果张虞出兵迎天子,以他对袁术的了解必会出兵阻击。而天子在河南,更有利于袁术迎接,故他如果不出兵迎天子,则怕形势会不利于他。
“那以公与之意,便是出兵京畿,迎天子于信都?”袁绍问道。
“禀明公,不妨遣兵驻扎朝歌,以观张扬兵马动向!”沮授说道:“明公若率先出兵,则必会遭张虞、袁术二军夹击。”
“今张虞若出兵京畿,袁术必会大怒,遂起兵征讨。二人结怨生恨,明公则能借维护天子名义出兵,此合乎道义情理。”
“有理!”
袁绍思虑说道:“天子居雒阳,于我而言并非不可,故我无需着急用兵,且一旦出兵必遭围攻。若张虞出兵,将惹众人之恨,则是为我出兵之时。”
“来人,速调兵马至朝歌,令淳于琼探查河内形势,以备张虞出兵渡河。”
“诺!”
其实对袁绍而言,将天子安置于雒阳,他不是不能接受。然张虞、袁术迁天子到各家地盘上,方是他所不能接受之事。故对袁绍而言,如张虞出兵,他必出兵阻击,并为了防止袁术抢夺天子,袁绍唯迎朝廷至冀州。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