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耿山,你去借梯子,再讨点米汤。”
第一次的梯子就是耿山借的,后来又还和借了几回。他和那家人最熟。
耿山答应着就去了,米汤是讨回来粘对联的。
朱大海有些讪讪的,但其他人都没有注意看他。这才稍微自在些!
高老师也是听方明澈说了他的表现。方明澈当时道:“我这儿是个体户。不是国营或者集体的厂子,还容得人摸鱼打混的。成年人了,有情绪自己克服!”
他一路遇上那么多事,不也得自己情绪自洽么。
耿山很快借到东西回来。实则他两天前就和那家人说了。米汤也是人家特地留的,晚上还是放在凉水里。这样才能保证过夜不会馊掉。
一般人家都是中午、晚上吃米饭。早上通常不做饭的。
那几人自然挺上心的,毕竟可以卖蔬菜和鸡蛋给这里。以后天天开火呢!
这会儿还帮忙端着米汤过来,顺便看看他们开业的热闹。
刘青峰很快进入角色,安排朱大海爬上去贴,他在下头看着。
朱大海也老实爬上去干活了。
刘青峰看能招呼得动,感觉也不错。这样就把基调定下来了。
耿山则进去把鞭炮拿了出来挂上,8:08要准时点燃。
高老师才刚喘匀了气儿。他平常很少骑自行车,骑也不会骑这么快。
方明澈鄙视他,“百无一用是书生!”
“说得好像离你不是书生似的。”
“我是有用的书生。”
林嫣看看手表,“到点了——”
耿山把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
跑过来看热闹的小孩子便多了起来。
林嫣拿着一袋硬给他们一人发一颗,“有用完的牙膏皮也可以拿过来。”
“我们不刷牙的。就漱个口就好,还费钱买什么牙膏啊?”
不过还好,鞭炮刚放了一会儿,就有拾荒者用背篼背着自己攒了两天的废品过来了。
还不少人呢,都是之前来过这边的。
刘青峰麻利的把人招呼过去,“纸皮放到这磅秤上吧。”
纸皮占地方,用杆秤不是太好称重。就干脆都用磅秤称吧。
他称了记下来,旁边的林嫣则负责拨算盘把钱算给人。
她一边拨一边报数,单价*重量,总价多少。
之前特地换了些分币,纸币、硬币都有。这就方便给钱了。
四舍五入是不可能的。
舍,对方肯定不干;入,他们也承担不起。
一个入几分,但他们面对是很多个拾荒者。
所以就是多少,就付多少。这样最公道,不容易闹矛盾。
再有其他人,没有纸皮就破铜烂铁的,就过去朱大海用杆秤称。称了报数给林嫣,她再算钱。
本来就一笔一笔都要记录的,这也不至于多一道手续。
耿山则负责把废品分门别类,用一个他自己做的小推车拉到后面那一进去处理。
后头宽敞,如果需要晾晒也比较方便。
嗯,如果过秤前纸皮等上头糊的泥巴这些多的,都是要求弄干净再称的。
高老师对方明澈道:“不错,开门红啊!”
“应该是之前看过你的宣传单的。”
这一波一二十号拾荒者攒的废品收了,后面来的人就少了。
方明澈现场用毛笔在硬纸皮上放大写了各类废品价格,废品站地址。
“这外头留刘青峰一个人就行。耿山你骑着三轮车、带着杆秤,把硬纸皮用木杆竖着夹在车厢上方,出去在方圆三里的范围转悠一趟。朱大海你去后面进一步处理废品。”
等人都办事去了,林嫣小小声的,不无担心的对方明澈道:“这也不像广场上的生意,源源不断的。这么下去,能成么?”
今天光人力成本也十来块呢。
“这个得养人气。回头远近拾荒者知道咱们比收购站多两分钱的收购价,来送货的就会开始多起来。”
其实关键还不是送货的拾荒者的多寡。
而且,如今其实还没到八零年代工业大发展的时期。能拾到的废品本来就少。
但没法等到那时候才开业了。
一来就是回头被河南乡党抱团占据了,更不可能挤进这个行当。
二来如今多少也能挣一点,就不等着了。趁着房租、人力成本都便宜,就开张了。
至于倒卖蔬菜和鸡蛋等,他之前就想过了。
既然阿嫣自己想到了,就没再提。
“你不是要收蔬菜和鸡蛋么?也挂个牌子出去吧。”
林嫣点头,“好。”
她出去,村里也有三三两两的人拎着空瓶子过来卖了。比拿到收购站还贵一点,那自然是就在这里卖了。
这些人听林嫣说了鸡蛋的事,也纷纷表示自家也有。这就回去拿!
魏嫂子一看,要大量收啊?
她走出去想问个清楚。
林嫣道:“嗯,是要大量收的。夏大叔帮我编了几个装蔬菜的框,你找些放鸡蛋的谷草那些。咱们向村民收鸡蛋。”
“蔬菜也收么?”
“收,不过下午快走的时候再收。这会儿摘下来,会变老的。嗯,魏嫂子,这是额外的活儿。你帮着我弄,一天给你加五毛钱。回头九月份我开学了,这事儿就全权交给你。收东西,付钱都交给你。”
魏嫂子立即就高兴起来,“林老师,你放心交给我就是了。”
当下,倒是林嫣收鸡蛋的生意更好些。
毕竟如今农村是家家户户都在养鸡。至少都能拿出十个、二十个的。
魏嫂子把一个个矮矮的竹筐里垫上谷草,鸡蛋一个一个的码放到里头。
装满一筐就端进去搁在阴凉的地方。不能让太阳直射,那样容易放过。
不过好在,送废品的拾荒者或者村民还是陆陆续续都有来。
刘青峰道:“方老师,我也骑个三轮车出去附近转悠吧。刚耿山往西边走的,我往东边走走。”
收鸡蛋和菜,魏嫂子一个人就够用了。
方明澈点头,“也好。”
高老师道:“你有心理准备吧?”
“有,刚开业前头一两个月可能都是亏损状态。而且第一天就有生意来,已经不错了。”
说完,看到有拾荒者过去找林嫣讨一个口罩。
林嫣道:“明澈,过来拆一个给这位大哥。”
“好!”
等没人来送废品,林嫣和高老师道:“我这鸡蛋收回去,让你家小谢去附近医院门口兜售怎么样?”
高老师第一反应也是他妈怎么办?
林嫣也没有多说,毕竟是别人家的事。
但高老师想了一会儿,也想到小谢来了之后,他妈好像是要比以前事儿多一些。
以前他上课去了,她一个人在家也能行的。
而且,林嫣让魏嫂子就现成的帮忙收一下鸡蛋和菜,都一个月给十块呢。
魏嫂子完全可以自己给村民们规定一下,在她来这边忙活期间送东西过来。
这样她除了做两顿饭和收菜,还能照应自己家里。
这会儿她就在给人立规矩,让擦干净了再拿来。不要鸡屎都还在上头之类的。
“我回去和她们说说。”
林嫣点头,“可以。卖出去一个鸡蛋,可以得一分钱。”
她一个打算吃下三分钱的差价。回头负责载货的刘青峰,一天再给他五毛钱。
至于她能赚多少,就要看能卖出去多少了。
高老师心动了。医院啊,医院门口卖鸡蛋肯定是好卖的。卖熟了,没准医生、护士也来买。
这鸡蛋多新鲜、大个啊!
当然,主力还是医院里的病人们。鸡蛋是最廉价、实惠的营养品了。
都是病人了,一天一个鸡蛋应该还是舍得的。再刻薄的家庭,也不至于一天不让病人吃一个鸡蛋。一毛钱就能吃一个!
而且,探望病人也可以送鸡蛋啊。
那在医院门口,一天卖出一百个鸡蛋应该不难哦。
一天一块钱,一个月就是30块钱了。这能给他减轻很大的负担。
而且小谢心头也会好过许多。
“要不,我先载一筐回去试试。趁着太阳还没有升太高,还不是很热。”
林嫣点头,“行啊。”
高老师立即搬了一筐,绑到自己的后车架上。
魏嫂子看到了,“高老师你放着,我来帮你绑。你这么绑,不够牢靠。”
劳动妇女的动手能力,远超白面书生高老师。
“好的,谢谢。小方,你们忙,我先回去了。”
这一框正好是一百个,他先拿回去试试。
等他回去一说,高母和小谢都挺赞成的。
小谢还道:“你没给钱,就把人家鸡蛋载回来了?”
高老师一愣,好像是呢。那这岂不是成了先赊来卖了再给钱,无本生意啊!
小谢笑了笑,“我先去试试吧。我估着啊,大杂院里还有其他人也想做这个。”
说着找了个篮子,也是用谷草垫着。放了三四十个进去,注意了一下大小差不多。面上用蓝布盖了一下。
“卖完了我再回来拿。中午的饭.”
“我做、我来做。”高老师赶紧表态。
平常事儿多的高母也没说什么反对的话。能多挣钱当然比围着她转更重要。
小谢自然感觉更好,林老师这分明就是帮衬她嘛。不然这鸡蛋交给谁去医院门口卖不行啊?
把家务和照顾高母的事儿都留给了放暑假的高老师,她脚步轻快的朝附近最近的医院走去。
废品站的开张生意比林嫣预计得差,她有些失望。
方明澈道:“正常做生意就是这样的,得慢慢的攒人气。之前摆茶摊第一天就净赚18块,那是因为咱们借了天安门广场客流量的东风。别的任何地方,都没有那个客流量的。”
刘青峰和耿山骑着三轮车出去的,临出门他都叮嘱过,太阳大起来了就回来。
来日方长,不急在一时。
别搞得中暑了!
他能明白他们的着急。因为这个工作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如今大杂院还有四个来这里干过零工的回城知青没着落呢。
所以,他们也想出去多展示一下方明澈写的‘广告牌’,多让人看看这里开了一家收购价比较高的废品收购站。以后有了废品能想着就近卖给这家。
如果能顺道多收些废品回来就更好了。
方明澈瞥了一眼后面第二进,朱大海老老实实在那里清理收到的废品。
清理好了,再按之前的分派送进第二进用作仓库的房间。
至于第三进,魏嫂子很有干劲的开了侧门在那里收鸡蛋。废品和菜,从不同的门进入,分隔一下。
她也是收好了,放进垫着谷草的小竹筐,然后端进第三进的屋子。
这小竹筐是夏大叔帮忙编的。之前林嫣托过他。
但他死活不肯收钱,说林嫣肯让他来这里上夜班守夜,已经是帮了他大忙了。
颜颜倒是挺喜欢这个地儿的。
宽敞、玩得开。村里小朋友也让着她。
而且她隐约记得自己是在乡下长大的,感觉很亲切。这会儿在田埂上跑得可开心了。
等太阳大了,林嫣去把她喊回来。颜颜还不太想回来,被拉着走。
“以后需要你干活的时候,你这么不怕晒就好了。”
颜颜看着田里干活的小姐姐,忽然嘟囔了一句‘姐姐——’。
林嫣道:“你是想起你姐姐来了?”
“嗯,好像记得。”
“对,她这个时候肯定也在田里干活。比起方芳来,你幸福多了。”
废品站第一天陆陆续续的收到废品,但肯定要积累到一定数量才会出货。
所以第一天不可能像摆茶摊一样,通过清点收到的钱就知道收益多少。
不过林嫣还是把所有废品都称了一下总的重量。然后乘以高老师去问来的收购价。
心头多少有了数。
这一天能赚到的差价也就十三块。
但五个工人的工资要开五块六,房租一块七,伙食费还有一块多。成本差不多是一天九块钱。
这、这比起茶摊来也太惨了吧。
她和方明澈道:“你耽搁一天出摊,这儿得挣五天。亏了——”
“那你不说我相当于休息了一天呢。天天去出摊,我也会累啊。”
林嫣点头,“那倒是。不过这生意真的能好起来?今天还是有些拾荒者攒了两三天的收获。”
“会慢慢好起来的。再说了,不还靠你卖菜、卖蛋贴补么。”
林嫣又赶紧去看她的鸡蛋和蔬菜收得怎么样。
鸡蛋最后是收了四框整的和一些零散的。零散的几十个,林嫣让魏嫂子留着就在这里做菜。
明天肯定就没这么多了。
但附近村的人听到消息,也有可能送来。
魏嫂子把鸡蛋放到了米缸里。这样可以保证多放一些时候,晚一点变质。
有一框整的鸡蛋上午就被高老师载回去了。
剩下三框摞在一起放。然后青菜也是一框一框的。
上头盖了干净纸皮遮起来。既是遮光,也是遮挡一下别人视线。
虽然现在没抓菜贩子,但也不能太大喇喇的了。
之前没旁人的时候,林嫣和方明澈道:“之前朱大海进进出出,看了好几次魏嫂子收鸡蛋、青菜。我觉得他应该有想法了。”
朱大海今天会来,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别的来钱的渠道。
但今天看到林嫣收鸡蛋和菜,他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方明澈笑了笑,“正常的。他可能很快就不会干了。不过,这生意自然是谁都能做的。不过,如果都在那附近卖,确实是个竞争对手。这样,你回去之后,去找那四个回城知青。问他们要不要开个卖蔬菜和鸡蛋的摊子。要的话,咱们稳定供货。”
这菜这会儿才卖,不如早上卖得起价。现在买来只能明天吃,图的就是便宜点。
但如果买菜的人比较稳定,就可以改到早上让人专门跑一趟。
鸡蛋的价格肯定不会降,鸡蛋可以放的不影响。
四个回城知青如果摆个蔬菜摊,那肯定比朱大海个人去兜售的效果要好得多。
他可以骑着三轮车走远一点去卖嘛。只要踏实肯干,确实能挣到钱的。
还有进货,在这个村朱大海要和他们竞争不容易。但他可以在京郊找其他村子。现钱交易,人家会卖的。
嗯,母鸡是农民自己养的。这菜也是农民的自留地里种的。
集体的田、集体的养鸡场,那菜和鸡蛋、鸡肉都是有计划内的去处的。那是私人买不到的。
所以,一个村里的量不会太大。
林嫣本来准备回去就去找崔嫂子,把鸡蛋和菜批发一部分给她。
崔嫂子那里和她很熟,他们一家时常在崔家的小饭馆吃饭。
反正崔嫂子晚上要给她送猪肉过来,到时候再同她讲就是了。
她先去找那四个回城知青吧。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