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允炆的刻薄寡恩,不要说朱允熥早就心知肚明了,现在老朱也都是越来越清楚的了解一些事情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心里一度偏向自小守礼、饱读诗书的允炆,想想看还是心有余悸。
真的要是立允炆为太孙,先不说会不会将江山社稷给治理好。单纯就是以允炆的性格,宗室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允熥就算是再能折腾,在大事上不含糊,治理江山也是有心里的规章,做事还是比较稳妥。最主要的是看似对宗室有不少限制,但是也从不亏待。
朱允炆的吴王府里犯事的官员肯定是要拿来问罪,这件事情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说的。
哪怕给朱允炆一些颜面,有些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件事情涉及到海贸,不找人出来背锅肯定说不过去。
朱允熥在处理完朱允炆的事情,问道,“秦王呢?”
“回陛下,秦王殿下三日后能过淮河。”张福生立刻开口说道,“秦王殿下的请罪折明日就能送到,似是未有自辩。”
朱允熥满意的点头,该说不说,他的这个二叔虽然又一次惹了麻烦。但是好在问题不算大,最主要的是态度十分的端正,挨打就立正。
“这样也好,省去了我不少麻烦。”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让人领着二叔回乡,就和二叔说清楚,明年祭祀天地、宗庙的稻米,都该是他来种。”
其他人也都习惯了,只要宗室犯错,肯定是回乡种田。
朱守谦、朱橚、朱樉,这三个人是主力,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稻子肯定有作用,基本上都是拿来祭祀天地和宗庙等,好歹是宗室藩王呢。
犯事的宗室肯定是要处置,而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等,朱允熥肯定不会手下留情。
暴昭等人都有些战战兢兢,这一次去了太仓,他们也确实查出来了不少事情,也有着一些心惊肉跳,会觉得不少人根本没有长记性。
郭桓案、空印案才过去多久啊?
怎么这才十来年的时间,很多人好似就彻底忘记了那桩大案一般了。
朱允熥看着奏章,脸色非常的不好看,“这些商贾的心思倒是多,我看这不只是商贾们有能量做出这些事情吧?”
其他人对此也心知肚明,这一次太仓那边的案子,看似是一些商贾利用各种手段拉拢一些官员,可是显然商贾等人也就是被推出到前台的。
朱允熥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人,只要是有利可图就忘了本份,实在可恨!”
道衍连忙说道,“陛下,臣自以为查出此案,当重罚首恶,不宜大肆株连。”
暴昭、茹瑺等人也是连忙附和,实在是他们想想一些事情都是心惊肉跳的。
当年的郭桓案就是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
结果是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然后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
“怎么?”朱允熥反问道,“是担心朕株连太多,还是说此前红仓案的时候已经抄了一些大户的家,现在就该委曲求全,放任他们了?”
道衍连忙辩解说道,“陛下,臣绝无此意!臣以为此次案子尚未牵连过深,查清案情自然重要,只是不该只凭一面之词大肆追索。”
这就是郭桓案带来的影响,当初就是为了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在这其中,也确实有不少人是遭了无妄之灾。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道,“三法司继续彻查此案,牵涉其中的绝不姑息。只是也要查清,莫要让酷吏等大肆牵连。”
道衍、暴昭等人也算是松了口气,这大概也是承康皇帝和洪武皇帝的区别。
很明显,朱允熥对于这件事情也是绝不姑息的态度,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了。
不过他更多的是追究一些犯官、追究参与其中的地主豪族的责任,不想将这件事情扩大化,不想因此失控等。
这要是放在洪武皇帝身上,想都不要多想,只要罪状、口供上出现了名字,那么就是决不轻饶的下场,至于是不是攀咬或者是有人蓄意栽赃等,那就顾不上。
朱允熥谈不上仁善,该处罚的时候显然也是会下狠手,或许可能也会牵涉到一些无辜的人。
但是总体来说,他还是不希望牵连更多的无辜,这是要将罪证等彻底落实,这是要办成真正的铁案了。
吏治该整顿的时候肯定是要整顿,朱允熥对此也不会手软。
可是像老朱当初的那些做法,现在也未必比较合适。乱世用重典没错,可是现在的大明好歹是开国三十年,哪能是一直用严刑峻法呢。
道衍等人也算是松了口气,当今天子的做法不是‘网开一面’,而是针对性的进行审案、判案,这些也算得上是对大明律法的维护。
到了这个时间点,也确实不太适合选择开国初年的一些做法了。
朱允熥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虽然他愤怒于太仓港那边出了问题,可是不能因此大怒就失去理智等。
毕竟现在的他高度集权,所谓‘天子一怒’,对于很多人来说也确确实实就是无法承受的巨大恐惧,对江山社稷来说也有不小的影响。
既然明白这些道理,那就踏踏实实的将接下来的事情给做好。
毕竟大明在不断的发展,以前的旧问题或许解决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解决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也都是一个王朝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了。
等到其他人离开,朱允熥关心问道,“先前说船队能够按期出发,你给我说个实话,真的能按期出港?”
道衍实话实说,“回陛下,虽然有不少货物质地不足,多少是有些影响。只是如今紧急采买、补货,船队定能按期出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