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171章 这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第171章 这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第171章 这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张正隽夺下城池后。

第一没能继续扩大大周王朝自乱的优势,趁着大周王朝的兵力尚未集中之前,就将活动的范围继续延伸出去。

困于三两地的下场,就是等着朝廷的围兵吃下。

在王守义看来,要么就是不断地寻求共举义事的机会,不断地增大义军的人数。

对付朝廷这样的精锐,义军取胜的办法,也只有靠着人数优势来对抗朝廷。

结果张正隽夺下半州之地,取得数个城池就没有动弹,想要仅凭这点地方,和大周九州之地抗衡,自取灭亡之道。

第二,张正隽为了满足义军的胃口,他没有和地方上的官绅达成共识,这样是很难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结构。

归根结底,你造反想要真正做大,还是需要治理地方的才能,像这种读书人,早晚是要用得上的。

即便你不用官绅,那也要寻求寒门协助,但张正隽一手独办,所有事情都接他一人之手。

不仅如此,由于缺粮,要满足义军各种欲望,张正隽还大开劫掠之先河,使得义军不义,这才是人心所失的地方。

最令王守义失望的,还是整个义军尚未成事,就有互相算计的迹象,如此小家子气,又怎么和朝廷对抗?

不能成事,那王守义就得图得自保,他当然不清楚晋王的品性如何,但比起一场注定失败的造反,这个时候反而是唯一活命的机会。

当楚世昭进入城中的时候,杨方这才惊出一声的冷汗,他连声叫住楚世昭道:“殿下,此地若有伏军,你我恐怕就要葬身此地了。”

在他身边不过百骑,突入城中,就是放弃了平原的优势,真有伏击,城门一关,那就是进退不能的境地。

“那城门守将已然授首,义军可用之人本就不多,假降伏击,那他付出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楚世昭头顶凤翅盔,继而又道:“而要是真降的话,一战即可定东南。”

话音刚刚落地。

只见朱敬手提着陆和泰的脑袋,在他的身边剩下了一些跟他比较亲近的义军将士。

王守义出刀以后,朱敬就算是不降也得真降,而他到了这个时候,反应却是极快,直接提着守将的脑袋给自己换得买命的本钱。

“罪将朱敬参见晋王殿下。”朱敬跪在地上,“此人正是贼军将领,此地城守陆和泰的首级。”

“我等已知深陷泥潭,如今有弃暗投明的机会,幡然醒悟,不知为时可晚。”

楚世昭认得眼前这人。

模拟推演的次数太多,但是能在这其中露过脸的人,楚世昭还是有印象的。

楚世昭记得这人当过叛军,当过平虏军,也当过节度使,属于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人,这一次倒是去起义军了。

是真降还是假降,楚世昭不需要考虑,要是这种局面他都摆平不了,那就更别谈其他的了。

“自然不迟。”楚世昭开口道:“你引旧部,跟我一同劝降余众,我来东南,以抚定民心为主,并无惨害民众之心。”

朱敬立刻称是。

还未走几步,楚世昭就注意到了朱敬身后那面容坚毅,肤色黝黑的大汉。

“那魁梧汉子,愿意为我提刀吗?”楚世昭见他分外眼熟,立刻招揽。

王守义本就苦于自己的身份有着难言之隐,有晋王主动开口收揽,平静的神色上也难掩心中之喜,立刻道:“愿为殿下效劳。”

顷刻之间的城门大开,打了张正隽一个措手不及,等到他整顿出愿意听命于他的义军时,朱敬已经带着那些不愿意一条道走到黑的义军赶到了内城的衙门。

张正隽早就知道军心不可用,早早就想设计拖众人下水,可谁能料到这晋王带着百余骑兵就敢劝降,更想不到城门的义军倒戈的速度会有那么快。

城门一开,一炷香的时间,晋王就带着人杀了进来,这样的果断,实非常人。

“朱敬,我待你不薄,你竟然背弃于我。”张正隽在内城的衙门把守,门口放着成堆的杂物,以此减缓楚世昭攻陷地方的速度。

朱敬这个时候就比先前要干净利落的多。

之前还要犹豫到底干不干,等到他真做出了这件事情以后,那就没有什么回头路了,只能相信。

“贼道,你蛊惑民众冲击官府,劫掠同为穷苦大众的庶民,我自当难以顺从,而今王师将至,我还是劝你早早归顺朝廷吧。”

话说到这里,张正隽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你本为大周将士,见我大势而来,乞降而受我重用,如今又向朝廷投降,他日朝廷大势又去,像你这样两面三刀的人怕是又要投降,你这等反复无常的小人,你会落得什么好下场?”

朱敬脸色顿时通红了起来,但是又说不出来什么话。

张正隽通晓人性,自知现在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可他也见不得别人能落着什么好,几句话下来,他朱敬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就算有什么荣华富贵,那后世人的口中都要唾弃他是一个小人。

楚世昭望向朱敬,慨然道:“大丈夫为国而终,便是一等一的死法,他辱你,将军更应知耻而后勇,有朝一日,为朝廷尽忠,便是洗刷骂名的机会。”

说到这里,楚世昭又朗声开口道:“我知百姓苦,近些年来粮食收成不足,难以为继,诸位为了活命,不得不出此下策。”

“本王到东南,一是为了平定叛乱,二是为了安定社稷,三是督查南方。”

“因为饥饿而叛乱,这是国家的不公,但是朝廷也派遣了官员前来赈灾,诸位没有吃到赈灾的粮,那就是有奸人作祟,本王到了此地,就是来为诸位谋公道的。”

“本王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但也想要看到诸君的诚意。”

刚刚来到城内的桓盛听到楚世昭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顿时心中一惊。

叛乱就是叛乱,不能因为百姓是饥饿叛乱,就能说他们是无罪的,楚世昭这番话,这是在为叛军开脱。

但,也正是楚世昭的这番话,还有反抗余地的义军在挣扎的过程中,最终都放下了武器。

楚世昭立刻收编了这批义军,令桓盛立刻清查这些义军的户口,人口来源。

首要之事,是将首恶处死,否则的话,叛乱永无休止,张正隽和他那批教唆义军起事的信徒,被桓盛斩首示众。

次要之事,是切实解决叛乱的起因,楚世昭先前说过要彻查赈灾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给这一场百姓起义的源头买单。

为君者,要使人信服,尤其是楚世昭说了这样的事情,那他就一定要做,哪怕是做给别人看。

朝廷到底赈灾没赈灾。

这件事情,是真赈灾了,永晋帝用内帑的银子拨下的款,而楚世昭查了查账目,发现永晋帝拨了款,但是地方上没有收到。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