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射雕从收徒开始 > 第193章 两路大军,战争开启

第193章 两路大军,战争开启

第193章 两路大军,战争开启

不是他们不想扩充骑兵,而是他们自身的财力以及资源不够,草原上的战马和骑兵要供给成吉思汗西征,留到他们手上的就很少了。

相比于娇贵的骑兵,步兵可就简单便宜太多了,稍微训练几个月就能送他们上战场,有刀枪就行,什么盔甲皮甲那都用不着,步卒只管冲就行了,遍地都是人,死了还有。

木华黎麾下的骑兵虽然只有一万,但他手下的步卒加起来却多达几十万,只是力量分散,要弹压地方,所以凑不成大规模。这几十万成分很复杂,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一部是金国投降的将领和士卒,一部分是西夏人,一部分是流民寇匪。

反观郭靖,他手下的步卒素质就高得多,不是农兵,大部分都是脱产的职业军人,他费大量心血建立起了府兵制度,而府兵在战场上的缴获以及郭靖的封赏能让他们养得起家,不必在田间躬耕,使得他们能将时间费在打磨厮杀技巧上面。

若他要跟木华黎一样爆兵也不是不行,但战斗力能不能提高是两说,光后勤就扛不住,即便不给盔甲用具,但最起码的粮食要有保障,但是关中和三晋早已不复当年的富饶,现今天下的产粮之地还得看两河之地的大平原以及江南和巴蜀。

北方经过上千年的开发,人口爆发,土地贫瘠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兵。

但有一点,北方有险要关隘,占据地形优势,而且人口资源充沛,兵员素质比南方高不少,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得北方者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地形和人口是重中之重,没有地形以及军事实力,空有粮草发挥不出巨大的战斗力,就跟大宋一样,被轮流吊起来锤。

关中历经大战,供应不了多少粮食,而三晋之地这两年的积累也消耗了不少,不足以支持数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郭靖提出由木华黎这一方提供粮草,而他可以出更多兵员。

无论是从关中还是从三晋攻打开封都非常近,骑兵奔袭几日即可抵达。

几日后,两人定下了方略。

对于出粮草的事,木华黎并没有多犹豫,“好,就按你说的办,粮草可以由我来出,你回去的时候把汉人士卒带走,那些金人降兵我会派人去领,那些人是败军,但底子还不错,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我倒要看看在战场上哪边的女真人更强。”

郭靖笑了笑,恭维道,“叔父这招高啊,让金人之间互相残杀,咱们黄雀在后,难得的两全之法。”

这对他来说也是好事,他手下可用的金军将领并不多,投降的金军士兵又是青壮,遣散回去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乱子,还不如扔到战场上送掉,他没法掌控,木华黎手下有的是投降的禁军将领,交给他正好。

于木华黎而言,那些汉人豪强盘踞地方,出兵出人,相比于金人要恭顺的多,他也不好明晃晃的送他们去死,而大军出征留他们在后方也有隐患,不如交给郭靖。

如此一来,两全其美,更能维持地方的稳定。

……

很快,郭靖在河北发布了讨金檄文,号召汉人豪强一起攻打金国。

消息传出,河北豪杰闻风而动,一直以来,郭靖很少涉足河北,河北豪强纵然有心接触,也不好越过木华黎,如今他发表檄文,各家正好与之接触,拉近关系。

至于,正式投靠的豪强却是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木华黎在本地实行的包税制度,相比于郭靖在晋地的统治,河北的环境无疑要宽松太多。

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远视之辈,大多数人总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清大势,包税制不能长久,尤其是跨州连郡的豪强,这些地方实力派不闹事还好,一旦闹事,吸引蒙古高层的目光,正视这些地方,吞了多少都得吐出去。

木华黎手下的豪强投靠的不多,但郭靖却吸引来了金人治下的汉人官员,这些人留在北地被金人授予官职,一直以来因为蒙古的残暴不愿投靠。

有了郭靖这杆大旗在,许多人索性就舍了官职,拖家带口投靠而来,其中便有山东的严实父子以及易州的张柔,中山府的王善等人。

这些人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了选择,再加上金国形势衰微,北地战局日益严峻,他们纷纷脱离金国的阵营投靠而来。一旦战事将起,他们这些据地而守的藩镇最先被灭掉,形势逼得他们不得不选择。

同样,木华黎麾下的一些汉人文臣也趁机脱离了王府投靠郭靖,对此,郭靖不惜亲自向木华黎要人。

木华黎治下有偌大的地盘,汉人并不是他统治的根基,一些文官他并未放在眼里,很爽快的放行。一个月后,郭靖带着三万汉军离开大名府,回到长安。

这时已经是五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各州郡的通过初试的士子也抵达长安,长安正式举行了第二场选官考试。

一回长安,郭靖便开始为战争准备,粮草,军械,辎重等等东西从各地运往关中,三晋之地的府兵也重新编练入伍,幕府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磕磕绊绊的准备着。

六月,第二场选官考试结束,足有上千名士子通过,即将在侯府进行第三场考试。

郭靖用人的要求并不像科举那样高,反而更偏向于实用,若是在江南,他的选官会是离经叛道,但这是在北方,没有文人的团锦簇,再加上文脉南移,这场考试得以顺利进行。

而在这场考试中,孔家人也派了家族子弟参与考试,但郭侯爷出什么题,他们就做什么题,根本不敢加以置喙,没办法,孔府可还在木华黎治下,他可是彻彻底底的蒙古人,不会跟你讲那么多圣贤道理。

两家现在要一起攻打金国,区区孔家又怎么敢扎刺。

早晨,微风正暖,侯府大殿前的有一演兵台,诸多士子便在这里考试。

郭靖坐在高台上,身后黑底红字的“郭”字大旗迎风飘扬,周围则是穿着重甲的重步兵,这些人的呼吸韵律相近,步伐沉重,散发着凛冽的气息,许多士兵只是看一眼,脸色瞬间煞白。

考试一共有四门,一门是宋律,一门是农政之策,一门是策问诗赋,一门是算学。

一开始,幕府之中的官员议论纷纷,觉得这考试有些离经叛道,不符合科举要义,但郭靖依旧强令推行,考试内容早早的颁布,留足了缓冲的余地,他要的不是聪明人,而是真正的能办事的人。

关中以及三晋之地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官员填补,一般而言,只要熟悉农事,处理好治下的农桑之事便够了,他的要求只有这么简单。

至于增加的那些题目,则是为真正的天才准备的,这世上总有些不世出的人才,不能以常理而计。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