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圳看着朱载坖如此激情豪迈的样子,他虽然也想在这个时候看看那本“郑和密录”里到底写了什么让人激动不已的秘密。
但是此刻这本密录已经到了朱载坖的手中,他也只能忍住心里的好奇,等着朱载坖看完,等着朱载坖上奏嘉靖皇帝之后,再去领略这本密录里的秘密了。
朱载坖最后看着朱载圳又交代道:“锦衣卫内部彻查的问题,你也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利用这次内查的机会,将你的权威在锦衣卫内部树立起来,让他们知道你不是来挂名吃干饭的。”
朱载圳听完朱载坖这句话后,也是态度认真的一拜,“臣弟定不辜负三哥期望,一定会好好的管好锦衣卫,使其重新成为一把尖刀利刃,为三哥和父皇保驾护航!”
朱载坖嗯了一声,“好了,其他的事情暂时也没有了,你先回去吧,手段酷烈了一些也不要紧,既然要在这个位置上,善心就是最不应该的东西。三哥希望你理解。”
朱载圳听着朱载坖的这句话,心里也是无比感动的。
他知道他到现在都不用就藩的原因,就是因为朱载坖一直在嘉靖皇帝那边,和百官那边保着他。
要不然早在几年前的时候,他就要就藩到了外地去了。
现在他不仅没有就藩,而且还领了锦衣卫的差事。
可以说这也都是朱载坖力保的缘故。
所以,朱载圳也自然明白自己要在锦衣卫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否则的话,就算是现在的嘉靖皇帝不换了他,等到将来某一天朱载坖登临了大宝,也会将他换掉。
因此为了不辜负朱载坖,也为了自己能够长久的驻留在京师,不去外地就藩,朱载圳就必须明白自己价值到底是什么!
目送朱载圳离开之后,朱载坖又迫不及待的将手中的“郑和密录”翻开了。
这本已经尘封了上百年的锦衣卫密录,若不是这次朱载圳的好奇,说不定它还要再过很久很久之后才会再次出现。
甚至可能在未来随着某次大火,某次战乱就永远消失不见了。
不过这个想法好像也不成立,因为在朱载坖所知道的未来历史里面,后来的清朝在修撰《明史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些故纸堆里找到了这些尘封了数百年的前朝史料。
并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专门做了一个传记,使其得以流传到了后世,让后人在读这一段关于郑和传的历史之时,也不由由衷的感慨“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可见历代史官修史的过程之中,他们虽有会有意无意的黑一下前朝皇帝,但在一些重大史实和重大历史问题上面,态度还算是公允的。
要不然中华数千年的文脉又何以如此绵延不绝的传递至今?
所以,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除了一些被考古证伪或推翻的历史之外,大致的历史脉络还是要以正史记录为准的。
毕竟能修撰正史的王朝,除了会是一个安定且强大的王朝之外,在心态上他们也会有一种远迈前朝的豪气,除了一些真的关乎自身荣辱的历史问题之外。
剩下的历史记录,也绝对是按照前朝所记录的文字史实,进行整理和编撰的。
否则的话,历史的严肃性不就没了?
如果历史的严肃性都没了,那么以往的历史底蕴,岂不也要被断送了?
所以,看史一定要正心,虽不可全信史,但也不可以偏见而论之,以为某些历史的真相是另外一番景象。
但其实这种假定的偏见历史心态,在很多时候几乎都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无端揣测,或是一些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
就比如朱载坖穿越之前的一些历史故事,其实就是一帮不知所谓的人,为了迎合某一部分的民族情绪而刻意编造出的伪史。
其中被传颂最广的一条就是永乐皇帝封狼居胥的故事。
但其实这个故事无论是翻遍《明实录的记载,还是《明史,以及后来的历史考古发现,都没有一个准确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永乐皇帝达成封狼居胥的历史壮举。
而这一条“伪史”最早出现的时间就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才冒出的,以至于后来很多不知所谓的历史营销号在毫无考据的情况下就开始引用杜撰,甚至还编的头头是道。
这样的行为就跟明末时期,突然有人编造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的野史一样。
为了有些好事者为了把这野史写的像真的,还装模作样的引用各种乱七八糟的名人考察和站台,似乎好像是写了这些名人的名字之后,这野的就能变成是真的一样。
但其实只要稍稍有些正常的思维和判断,就能一眼看穿,这种无聊的野史记录,说白了就是一些闲得蛋疼的人,在无聊之余,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就写了这么一段话。
然后又被其他好事者当做是博眼球的故事传播开来,接着又被一些更加扯淡的人进行更加深度加工和创作,弄的就真的跟真的一样了。
所以说有时候在读史看史的时候,不能单纯的为了心理上的享受而选择了偏听偏信或者带有偏见的态度去读史看史。
历史其实是很严肃的,有些可以开玩笑,但有些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就好比朱元璋的鞋拔子脸,最早的朱元璋鞋拔子脸画像也是出自于明末的江南地区。
而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种侮辱性的画像,作者君以为除了是因为明朝后期朝廷威严不再之外,更多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时间的内部矛盾积累,已经使得民间对朱明朝廷产生了厌恶之感。
所以,这才有了这种侮辱朱元璋长相的画像出现。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也使得后来的南明小朝廷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法复制东晋南宋的命运。
说白了,就是他们老朱家把百姓人心在这近三百年的时光里都败光了。
要不然,朱明的后裔为何在接下来的乱局之中,始终无法像崩掉的西汉王朝那样,得到百姓的怀念和向往呢?
从而也出现一股天下思汉的情绪,进而也酝酿出一位力挽狂澜的,类似天选之子刘秀的朱明后裔呢?
所以,有些王朝的灭亡放在整个历史的大势之中,它们是一点都不带可惜的,它们的灭亡和重生,早就在它们最开始的那一刻埋下了最终的因果。
所以要想国祚绵长,要想民心归附,那么作为统治者的皇帝,他就必须得有一颗仁爱之心,必须真的要将天下百姓放在心上。
否则嘴上说的再好听,到天崩地裂的那一刻,也不会有人同情分毫,只会将扣射子弹的扳机压的更重,恨不得一梭子满怀仇恨的子弹可以在一瞬间将他们所痛恨的腐朽统治者们打成筛子!
——————
求月票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