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各得所需
袁崇煜的算盘打的不错,从江南下手不仅能给大清搞到急需的物资,更能拉拢江南官员、士绅包括商人集团为大清所用。一旦这件事做成了,远比之前的计划更好,等走私贸易运作起来后,大清那边不仅能解决物资急缺的问题,还能通过这个方式让这些人为大清所用。
现在杨德化给出的结果比袁崇煜预料的更好,这让袁崇煜心中兴奋无比。他断定等自己回到辽东后,把此事汇报给皇太极,皇太极必然会有重赏,等到那时候自己就不再是一个普通闲人了,到时候封个实职,甚至让他直领一个牛录也都是有可能的。
越想越是兴奋,袁崇煜表面却没显露出来,他装模作样和杨德化讨论了一番,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显出略微为难的神色,毕竟货物的数量比之前的多了不少,这会影响到朝鲜那边的资金问题,所以袁崇煜摆态度说明此事,虽然没有就此压价,但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以换取资金周转的时间。
两人一来二去讨论了许久,最终这才达成一致,等尘埃落定后,各自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杨德化看来,这件事算是彻底成了,有了这条财路,接下来就等着金山银海源源不断。而袁崇煜也是如此,这件事的成功不仅让他完成了皇太极嘱托的任务,更给自己捞取了功劳,此外他还能在这个贸易中给自己弄到不少好处,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两边也不是傻子,杨德化的背后是高弘图、郑三俊和徐石麒等人,他们的关系网几乎包括了半个江南的官场,此外还有地方士绅和江南商人参与其中,他们要做这件事也不可能仅凭杨德化的几句话就干。
早在杨德化汇报了此事后,徐石麒等人就对自称朝鲜朴家的朴尚引暗中进行了调查,虽然袁崇煜的准备工作做的很是完善,手里还有朴尚引的官方身份证明,可别忘了在绝对的权力之下,要仔细查一个人的底细并不算难,何况袁崇煜也不是默默无闻之人,他可是袁崇焕的弟弟,当年一手掌控辽东贸易的大商人,大明认识他的人可不少。
当初袁崇煜化名来见杨德化的时候,杨德化就觉得这个人有些面善,却一时间想不起来哪里见过。倒不是杨德化见过袁崇煜,而是杨德化当年在京师的时候就认识袁崇焕,而袁崇煜和袁崇焕一母同胞亲兄弟,两人面貌本就有七分相似,这才给了他这样的感觉。
官方的力量调动之下,袁崇煜的真实身份也就水落石出。得知所谓的朴尚引居然是袁崇煜的时候,杨德化等人的确吃了一惊,谁没想到早就没了消息,更不知去了哪里的袁崇煜就这样突然冒了出来,而且还冒充朝鲜人跑到江南意图和自己搞贸易合作。
惊讶之余他们同样也起了好奇之心,对于袁崇煜的情况更是查了个底朝天。袁崇煜是从哪里出现的,又是怎么来的宁波,这些情况一一被核实之后,他们马上就判断出袁崇煜真实的来历,不用说他肯定是从辽东来的,而所来的地方不会是其他,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建奴处。
要知道当年袁崇煜就是在辽东帮着袁崇焕大搞走私行为,私下卖了不少东西给建奴。所以袁崇煜和建奴有勾结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而袁崇焕入狱后,袁崇煜就从辽东跑得无影无踪,关内根本就没他的半点消息,结合之前的情况,不用猜就知道袁崇煜肯定是跑去了建奴那边,直接投靠了皇太极。
按理说,袁崇煜现在不仅是罪人,还是明奸,更是皇太极的狗腿子。他来江南打着做买卖的旗号,实际上是为建奴采购物资,以补辽东的不足呢。
作为大明官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直接把袁崇煜抓起来才对,非但如此还得尽快上报朝廷。可偏偏这些人却没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是国家,买卖是买卖,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辽东那边的战争关他们江南屁事?
而且袁崇焕死后,在北地的名气臭的很,可在江南的名声却很是不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这几年大明的巨变更替,南方几省对中枢只是名义上的承认,实际上一直阳奉阴违自搞一套,就连皇帝的旨意都不怎么在意,何况区区一个袁崇煜?
而且抓了袁崇煜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哪怕把人交上去也不可能因为袁崇煜就此升他们的官职,要知道他们的官职已经不低了,除非平级调任京师执掌一部,但这样的安排怎么可能?京师那边一个萝卜一个坑,谁肯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况且相比京师,江南世界不好么?呆在江南远比在京师舒服的多呢。
反而抓了袁崇煜,这条发财的路子就没了,两者相比哪个对自己有利这不是很简单的?再说了,眼下金银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金子银子,其他的哪个比得上?就算自己做官不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么?
不管袁崇煜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来历,实实在在的银子才是最大的好处。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就此装聋作哑,反正袁崇煜从未表露过身份,他不是自称是从朝鲜来的朴尚引么?那么就权当他就是朝鲜朴家的人不就行了,充其量他们是在和朝鲜贸易,作为大明的属国,朝鲜也算不得上外人,就算这件事最后传了出去又能拿他们如何?
天下走私的人多了去了,又不缺他们这些人,何况南方干这种买卖的数不胜数,再加上具体的事会有下面的人去办,上面的几位大佬只要说几句话,安排一下,自然就有哗啦啦的金银落入口袋。至于袁崇煜这边也是一样,金银这种玩意虽然好,可在大清那边根本算不得什么。大清不是没有银子,这么多年来光是从大明这边掠夺的财物就不是少数,这些玩意不当吃不当喝,远没有粮食、铁器甚至军械来得重要。
在皇太极的眼里后者才是大清的根本,没了雄厚的武力,大清就没了立足的可能。皇太极可不是鼠目寸光的人,深知孰轻孰重的道理,所以袁崇煜的讨价还价仅仅只是态度罢了,哪怕对方开价再高,送来的东西再多,他也有把握全部拿下。
只要弄到物资,大清就有继续和大明战争的底气,等到再一次打入关内,大明的一切不就是大清的么?现在付出的金银仅仅只是暂存在大明这边罢了,到时候会全部用武力重新取回来,这笔买卖对于大清来说相当划算。
双方一拍即合,就此谈妥了合作,袁崇煜离开杨府后心情极佳,就连走路都轻飘飘的样子。
继续在宁波呆了几日,和杨德化商讨好后续的安排,袁崇煜在杨德化的安排下坐着一艘向北的海船从宁波北上,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却没在山东靠岸,过黄海后直接向东北走,就去了朝鲜南部位于全罗道的港口木浦。
在木浦登岸后,袁崇煜让手下的人暂时在这里等候,而他丝毫不停直接北上,几日抵达了朝鲜首都汉城。
自之前皇太极拿下朝鲜后就派兵在朝鲜驻扎,并且在汉城设置了留守机构。最初驻扎朝鲜的是阿敏,不过后来阿敏被皇太极找理由干掉了,阿敏死后另派人来接替,换了阿济格驻扎。
眼下阿济格带三千八旗兵就在朝鲜,但由于兵力不足的缘故,大清对于朝鲜的控制力并不强,何况皮岛被明军夺回后,大明再一次恢复到了毛文龙时期控制朝鲜部分区域的情况,朝鲜国王李倧夹在大明和大清之间根本就无能为力,按理说朝鲜作为属国应该忠于大明,可偏偏汉城包括自己全掌控在阿济格的手中,他这个国王等于是皇太极手中的人质,就连出王宫都要得到阿济格的允许,更别谈其他了。
无奈,李倧只能直接摆烂,再加上他身体不好,这两年已基本不问国事,整个汉城都是阿济格说了算。
袁崇煜到了汉城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阿济格,汇报了自己在大明的事,并表示已有一艘海船随他来了朝鲜,现在就木浦,还带了一些货物,这些货物虽然数量不多,只是作为第一次的尝试,可有了这个开头,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阿济格得知此事后很是高兴,他正为粮食犯愁呢,辽东缺粮,大清如今只能从朝鲜想办法征粮,可朝鲜国小粮少,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弄到多少粮食,现在居然有这样的好消息,急忙派人把情况汇报给盛京的皇太极,另一方面又让人马上去木浦确认。
几日后,木浦的人先回来,和回来的人一起带来了船上的货物,这些货物都是从江南来的,不仅有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还有随船而来的不少粮食,另外还有铁器、军械等等,更让阿济格兴奋的居然还有好几门佛郎机炮,当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阿济格的眼睛都亮了。
虽然东西价格贵了点,可阿济格觉得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许多物资都是现在大清所急需的,甚至拿银子都买不到。而且丝绸、瓷器这些就算自己不需要,直接转手在朝鲜发卖也能赚上不少,至于茶叶和粮食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又过几日,皇太极那边也派来了人,不仅来了人还带来了不少交易用的金银珠宝,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道皇太极特意给袁崇煜的圣旨,在圣旨中皇太极很是夸赞了一番袁崇煜,让他好好做这件事,为大清继续立功,只要能源源不断从大明那么弄来物资就是大功一件。不仅如此,皇太极还特意把袁崇煜从原来的拨什库升为了牛录章京之职,这样的厚赏让袁崇煜高兴的手舞足蹈。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