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太子最好男风,晚上没几个男人陪着,根本不能入睡。
总之是怎么离谱怎么来。
地方官府都是世家的狗腿子,对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人杀人,笔就是最好的刀。
哪怕是传到长安也无所谓,一些乱七八糟的流言,谁能查出源头呢。
暂时来说,李承乾拿他们也没办法。
李承乾微微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莫慌,孤早有安排。铁器工厂已经准备了大量农具,曲辕犁,这次一次放出去,平抑物价,耕牛这边,通知各地公廨,以平价租赁给百姓。”
“至于自己累死,这确实没得办法。”
干活累死其实就是猝死,这种自己找死的行为,谁还能拦住呢。
其实真累死的也没几个,只是因为这样的死亡方式很奇葩,这才会广为流传。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殿下思虑周全!
李德謇微微思索后又道:“只是这再过几月便是秋季了,届时攻打百济,征召士卒恐怕会有些许麻烦。”
“因开荒之事,先前殿下批准大量士兵休沐回家帮忙,这作战之际,士卒们会不会全无心思,只想着开荒,影响士气?”
李承乾手下的士兵,也不可能都是职业病兵,大多数还算是屯田兵为主。
因为这次政策推行的问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个劳力,可就代表了数十亩良田。
按照正常来说,每天开荒半亩地,一月就能有十五亩。
上交七成留三成,也能有个四五亩地。
干两月就能有十亩地了。
这个时代,十亩地的产量,哪怕是交完赋税之后,也能勉强养活普通的五口之家了,再干点副业,就很好的活着,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口肉啥的。
所以李承乾特批,麾下的士卒,可以回家帮着开垦荒地。
辽东三百万人口,新罗百万余口,壮年劳动力怎么着也在百万之上了。
这个时期,从十五岁到六十岁,基本上都算劳动力。
这也就意味着,每一天,大约能开荒出来至少四十万亩田地,到官府手里,也就是李承乾手里的七成,就是二十八万亩。
一个月呢,那就是八百四十万亩。
当然,实际上是没有这么多的,毕竟开荒不是说简单的挖土就行,还需要建设水利工程。
但这个数值,也不可能低于每月两百万亩。
理论数值跟实际数值相差悬殊,不是因为贪腐,而是本身很多劳动力还有自己的田地需要种植,不可能说全员去开荒,那已经有的良田不种粮食呢?
不过这个数目,也是非常之大了。
这可是在原本已经有的良田基础上的新增。
也因为开荒太过诱惑,让李德謇担心影响士气。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无事,届时宣布下去,作战之际,开荒所得皆不算数,也好让大家把田地好好维护一番,这样将士们也能安心打仗。”
其实现在已经不用去担心士气的问题了。
很多人只看到李承乾以这样的方式,去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却没看到另一方面。
实则如今辽东,新罗百姓们的利益,已经是跟李承乾绑定在一块了。
这条政策是李承乾发布的,百姓们也不傻,如果太子不在了,还会有人承认这些开荒得来的地契文书吗。
这就是民心,民意。
大唐太子的意志,已经彻底的深入到辽东大地百姓心中。
“殿下英明。”李德謇躬身作揖。
李承乾想了想,再问道:“对了,让你去找的,现在如何了。”
李德謇回道:“已经确定了,曾经高昌国那边,就多有种植,大唐国内也有不少。”
“我已经让人去购买,不需要多久就能送来,届时种满庭院。”
说到这里,李德謇有些期待:“听说开之后,雪白一片,想来必然极其美丽。”
李承乾有些失笑道:“我要你去弄来,可不是为了观赏的。”
中原地区南方,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从印度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起初,在这些区域多是作为观赏植物,之后才慢慢用于纺织。
北边这块,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地区,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出现了织品。
大唐期间,种植跟纺织技术,还没有得到统治着的重视,种植技术跟纺织技术也没有得到推广。
一直到宋末元初时,北方才有些许地方有了一定规模的种植跟纺织兴盛,但影响并不算大。
一直到元朝事情,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提倡植,还设置了相关机构推广种植、纺织技术,种植在中原地区得以大面积铺开,为明清时期纺织业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块,忽必烈显然是很有功劳的。
虽说元朝乱七八糟,但忽必烈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功劳的。
也是因为这些关系,元朝才被承认为中原传统王朝的一份子,包括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认可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这里头,最为主要的是,蒙古帝国是几乎是灭亡在忽必烈的手里,是他带着汉人北伐蒙古。
对于中原来说,最难的就是在茫茫大漠上找到蒙古部落的踪迹。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攻打蒙古,大半精力都是费在找人上。
然而忽必烈表示,哥几个在蒙古哪个犄角旮旯猫着,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直接把蒙古圣地哈拉和林屠了一遍,烧了自己老家,杨了自己老巢。
也是因此,忽必烈被称为蒙古帝国历史上最大的叛徒。
李德謇有些不懂。
难道也能吃?
吃这等事,他听说过,在剑南道那边较为流行,当地土著最喜欢吃。
剑南道,也就是后世云南,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云南的称呼。
所以,太子想吃了?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