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当余旋风结束大章一,笔会剧情完
东京大学,中国哲学文学会,简称为简称“东大中哲会”。
余切被邀请来分享的地方,就在这里。
这地方二战时期和侵略有关系,现在逐渐演变为纯粹的研究机构,亚洲各国的研究者都能被吸收进来,中国人本身也能进去。
国学大师季线林就和东大中哲会的教授搞过联合研究。
因为得知“请”来的中国年轻作家,中哲会的门口已经聚集起了一批学生和教师。
他们站在门口列队,等余切一下车后,就热烈鼓掌,并送来了一片银杏叶。
“余先生,银杏叶在我们东京大学有‘学校’的意思,因为我们东京大学的校徽,正是银杏叶,整个学校里面最受游人注意的也是银杏叶。”
“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东京大学遍地都是落下的银杏叶,十分漂亮!”
好啊,银杏叶代表东京大学。余切说:“燕大最漂亮的时候是秋天,我们有一个文学家写过《故都的秋,就是说在燕京这个地方,对于文学家来讲,秋天的时候最漂亮。”
有学生问:“燕大的校徽是什么?”
“是‘北’和‘大’两个篆体字上下叠着,创作这个校徽的人你们肯定很熟悉——鲁迅。”
这些学生顿时就激动了,鲁迅在中日两国的文坛地位都极高,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日本人不知道,鲁迅还是一个封面设计师,他们问余切鲁迅设计这个校徽代表什么?
余切卖了个关子:“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分享的东西。”
“你不是要说核时代下的文学吗?这究竟和鲁迅有什么关系?”
余切道:“文学是有关于民族性的,这些校徽的不同,恰好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性,哪怕是到了核子时代也一样。”
核子时代,和民族性有什么关系?
这算是起了个好开头,来旁听这一场分享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一些中哲会的研究员来了:松丸道雄,研究甲骨文的;蜂尾邦夫,研究中国礼仪的;池田温,和井上靖一样,也是研究敦煌学的,还有个尾上兼英,这个人是专门研究中国左翼文学和现代文学的。
在研究领域,余切这些人写的小说是“当代文学”,民国的文学称之为“现代文学”。
池田温今年已经五十,他和季线林照过面:“我上一次来中国,还没有听季线林说过燕大出了这样的学生。”
尾上兼英一向瞧不起年轻人:“我认为他是被捧出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本国媒体选择了他,但如果他因为这些宣传迷失了自己,那就完蛋了。”
池田温就道:“余切能和井上靖敦煌学做访谈,肯定是有真货的。只是他去的电视节目,在那种场合,他说不出更高深的东西。”
“——是这么吗?”尾上兼英摇头。“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文学家,但这么年轻,又这么在国外出名的,之前还没有过。这个余切甚至连一部日本作品都没有发出来,他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多半是捧出来的。”
“东京大学和燕大一样,都是本国高校的思想阵地,如果余切讲不出什么东西,大家会对他很失望,那些媒体捧出来的人气,最后也会快速消失。”
池田温说:“如果他讲出好东西呢?”
尾上兼英已经是反“余”急先锋:“你还不知道,他为何能这么受到欢迎?这不光是文学的原因。”
事实上,余切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受到的追捧是不正常的,是日本发达的传媒造就的产物。在这之前,没有一个懂得日语,形象不错,又产生了影响的异国年轻人,他现在恰好占据了这个生态位。
余切和二十年后,一个叫“加藤嘉一”的日本年轻人来中国的遭遇,几乎是一比一的镜像了。
无论是李小林还是陈希儒,都以为余切受到日本人喜欢,是因为他的仗义执言和文学,其实他的外貌和身份比他的文学更受欢迎。
而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巴老明白了这一点,于是立刻给他联系出版商:用作品,把这些虚名转为真正的名气。
中哲会有专门给国外学者交流用的阶梯教室,余切就站在里面,数百个日本人围着他,余切的背后是黑板,讲得好会有掌声,讲的不好会被立刻挑剔。
他有种回到了上一辈子论文答辩的感觉。
但余切其实上一辈子也是个卷王。
“你们要问我什么?”
“核时代文学!”
“这不够!”尾上兼英听说了余切对“民族性”的观点,他立刻提问:“我想知道鲁迅,核时代文学,还有你说的民族性有什么关系,你不要故弄玄虚!”
中国人到底能对“核时代文学”发表什么看法?
余切掏出了那一株银杏叶:“我们先从这个叶子来谈起,我们是否承认,在设计这一些校徽的时候,本质反映了本国精英们,不同的审美偏好?”
他们暂且同意了。
“那么,为什么东京大学是一片银杏叶,而鲁迅所设计的校徽,却是两个篆体字?有多少人看过燕大的校徽?”
学生和教师们,举起手,但举手的人并不多。
余切回过头,在黑板上画燕大的校徽,他格外的庄重和肃穆,但丝毫不紧张,使得在场人忽然感到有一些没听过的说法,要被他讲出来。
《朝日新闻的松永此刻心潮澎湃!
他毕业于东京大学,作为校友来参加余切的文学分享。他是这场日本“余旋风”的缔造者之一,六年前,他派往中国,参观了沪市的微电子厂,然后发现了这个地方的工人们“十个有九个人在生产线旁边玩”,消极怠工到了极度夸张的程度。
松永因此冷静的在自己回国的报道中判断道:“中国一定会改开,他们已经到了不改开不行的地步!”
作为东大的精英,他原以为余切这个作家,是他所创造出来的传媒“旋风”,而现在忽然期待起来:他大概是真的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