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季总、邹总,来,里面请。”
周主任热情地招呼。这次云峰集团过来,其实就是要为五千亩土地的种植进行农业技术服务。
如果算上配套的种子、农药、化肥推荐的话,至少得是个数百万,甚至可能上千万的大单,自然让他们十分热情。
毕竟干农业这一行利润不高。
高科集团已经是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这一行的顶尖龙头,但即便如此前几年才扭亏为盈,去年一年的净利润也不过两亿。
要是能把这样的大单长期合作下去,一年能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大。
因此以前这样的业务都是下面的业务经理来做,现在则是直接由研究所的二把手出面,就是想把大单留下。
“我们高科集团主要经营的是以水稻、玉米、蔬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加工、包装、培育、繁殖、推广和销售。”
周主任边进去边介绍道:“除此之外,还有新型农药、化肥的研制、推广、销售,农副产品优质深加工及销售;以及提供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及成果转让、农业技术咨询等。”
众人进入研究所一层大楼,左右两侧有公司介绍以及各种优选种子介绍,而其中最显眼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放在大厅中央的一个雕塑。
雕塑旁边还竖立着一块介绍牌,上面写的是公司的名誉董事长,那位造福人类的农神。
“贵公司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话,我们还有相关的配套服务。有专门的技术团队会帮助你们进行技术相关的难题解决,这些团队可都是他老人家的学生。”
周主任目光有些缅怀地看了眼那雕塑。
农神已经离开他们好几年了,但他的事迹和对国家的贡献,却让人永远不会遗忘。
邹婷微微点头道:“高科集团的实力我们自然清楚,袁老的遗志能有人继承就是最大的幸运。不知道贵公司目前有种植的试验田吗?我们想亲眼看看。”
“有的。”
周主任笑道:“湖南的气候条件不支持三季稻,但我们有温室,一年时间里水稻种植都没有停过,请跟我来。”
说着他带着众人穿过研究所,从研究所后门出去之后,就看到了大片试验田。
这些试验田一眼看过去,恐怕足有数百亩之多。
据邹婷调查的资料,高科集团光在宁乡一带就有一千五百多亩,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实验基地,实力还是很雄厚。
“目前我们的新品种两优6264、两优香美、两优4328都处于即将成熟阶段,你们可以来看看。”
周主任带着他们从田埂里过去,来到了一片设施地。
这里有巨大的玻璃温室,连绵近百亩,据周主任介绍,这里不仅有水稻温室种植,还有大量的蔬菜、玉米等培育。
传入玻璃温室,没想到这居然还是双层,外面是个巨大的玻璃层,里面还有一层。
而在第一层摆放了许多仪器设备。
“这是天赫温室,用于水稻育秧、催芽,可以智能控温。”
“这是温室气体采装置,作用于水稻呼吸。”
“这是微喷装置,用于均匀洒水。”
“这是.”
进入温室玻璃棚中后,周主任将各类高科技产品向他们一一展现。
别说朱元璋,就算季赫跟邹婷都听得一愣一愣。
毕竟他们不是干这行的,对于农业的了解还仅限于平时看到的农民耕种,哪里知道如今的农业科技发展得非常强大。
而朱元璋更是十分惊讶,他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设备,连屋子里的温度都控制得极为精密。
且.这水稻呼吸又是什么?水稻还能像人一样呼吸吗?
朱元璋心中充满了疑惑。
但他毕竟是朱元璋,倒也不至于一惊一乍,依旧保持着从容的气度。
直到在周主任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第二层温室里。
打开大门,他们入眼看到的是一亩金灿灿的水稻田,下面的稻杆还是绿色的,上面的稻穗却已经结满了果实。
谁能想到在这隆冬腊月,除了广州、海南地区以外,居然还有地方能长出水稻呢?
一行人进入其中,季赫等人看得啧啧称奇。
而朱元璋却是睁大了眼睛,缓缓走到稻田边上蹲下,右手有些颤抖地摸了摸那金黄的稻穗。
‘这’
朱元璋心中十分愕然。
他不是吃惊于冬天还有水稻,而是震惊于这稻穗的大小以及数量。
作为放牛娃出身,自小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劳动力。
在十五岁濠州发生旱灾,让家里的田地颗粒无收,父母兄长先后去世之前,他也一直帮着父母打理田地。
所以对于水稻自然不陌生。
大明的水稻稻穗颗粒非常小,大概只有眼前稻穗的一半,而在数量上更是远远不及。
一株水稻结的稻谷,恐怕不足这里一株稻谷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这些就是你们最新培育的品种吗?亩产能多少斤啊?”
季赫开口问道。
“今年秋季稻一季是876公斤。”
“只有800多公斤?我听说试验田都有1000多公斤吧。”
“季总说笑了。”
周主任笑道:“能达到1000多公斤的试验田也很少,往往都是特别情况。而且现在想单靠育种突破产量还是非常困难,所以最近这些年育种方向都以抗病抗灾的方向发展。”
“原来如此。”
“矣,老先生对种地也感兴趣?”
周主任注意到朱元璋蹲在地上,正摸索着稻穗,原本平静的脸上似乎充满了激动。
“小时候种过地。”
朱元璋慢慢平复了心情,站起来又恢复了之前的从容,轻声说道:“以前的稻穗都很小,结的也不多,小时候总吃不饱饭,现在看到这样的稻穗,让我很感慨。”
“是啊。”
周主任亦是感慨万千道:“袁老也说过,那时候吃不饱饭,是要饿死人的啊。”
说罢他又满怀希望的看着那稻田里的穗,笑着说道:“不过现在终于不会这样了,虽然常规稻还不能达到杂交稻的要求,但杂交稻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研究所的毕生心愿,就是完成袁老的遗愿,研究出更大更高更多的稻穗,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袁老这位领路人虽然走了。
但留下的,却是无数农业学子,前仆后继,继续朝着他的梦想前进!
禾下乘凉的梦。
终有一日。
我们会走向那一天。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