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何谓袁神?
河北,冀州,邺城。
在扫平幽州公孙之后,袁绍已彻底统一北方,真正坐拥了青、冀、并、幽四州之地。
北方本就是富庶之地,袁绍一统河北后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天下霸主。
至于北方乌桓部落,前首领丘力居已经病死。
其子楼班年纪尚幼,其侄子蹋顿勇敢善战,颇有谋略。
故在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一众乌桓首领的拥戴下,取代楼班,成为新的乌桓王。
袁绍强大,蹋顿与袁绍结盟。
袁绍使宗室子女嫁给蹋顿为妻,两家联盟更加稳固。
至此,袁绍在北方更无后顾之忧,且有乌桓人为外援。
至于辽东公孙度,身处苦寒之地,自不敢南下。
袁绍坐据四州之地,自以为傲睨得志,再不将天下任一诸侯放在眼里。
包括天子在内。
恰逢此时,河北与河南争端日益激烈。
曹操、刘备屡次上书朝廷,施压于河北,谴责袁绍的种种忤逆行为。
又抓住此次袁绍覆灭公孙瓒的机会,指责袁绍滥杀朝廷大臣。
理由是公孙瓒是朝廷敕封的前将军,妥妥的四方将军,袁绍无端进攻易京并将之杀死,形同叛逆。
当然,这也是政治家的常见话术。
毕竟公孙瓒的这个前将军,是李傕、郭汜掌控的朝廷封的,但曹刘俱选择忽视这一点。
从前,袁绍面对河南朝廷的指责,还要辩解一二。
但此时,袁绍连辩都懒得辩了。
在他心中,或许天命已不在河南,而在河北了……
袁氏出陈,虞舜之后也。
尤其这个位面的袁术还未称帝,使得袁绍更加相信袁家获得天命的人是自己。
但这话放在现在毕竟大逆不道,故袁绍也未敢直言。
只频频暗示周围人,表明自己的心迹。
终于,有心腹之人,主簿耿苞察觉到了袁绍的心思。
于是找到袁绍,向他进言道:
“今汉朝赤德衰尽,历数朝代兴亡,袁氏为黄胤,宜顺天意,此乃万民之望也。”
“苞自由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观汉家气数已尽。”
“大将军功德振于天下,若舜之受尧,禹之继舜。”
“此岂非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乎?”
袁绍闻言大喜,然面上仍不动神色,反作为难之状,忧虑道:
“……这,不妥。”
“孤乃寡德之人,有甚名望,安敢望此耶?”
注:只要封侯、开府的人,都能够自称孤
此言一出,耿苞反而喜出望外。
他此前揣摩出袁绍的心思,察觉到他有称帝之心。
故而壮着胆子向他进言,自己的内心还是颇为忐忑的。
毕竟这话放在现在是极为政治不正确,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杀头。
但现在自己将这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之后,袁绍非但不怒,反而推脱。
说明有戏!
耿苞赶忙继续进言,劝说道:
“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
“况如今大将军坐拥四州之地,天下诸侯莫能当者。”
“河北百姓无不感念大将军之德,虽三尺童蒙已知大将军宽厚。”
“大将军盛德巍巍,虽伊尹、周公不能及也。”
“若使袁氏取汉代之,此乃天命所归也!”
耿苞也是豁出去了,直接将这悖逆之言大胆说出来。
只要将来袁绍成功继承大位,他耿苞高低能混一个从龙之功吧?
袁绍听闻此话,终于不再演戏,反倒正言说道:
“若果真天命在我,汝当为上卿。”
乃召集河北群臣,来邺城州府中议事。
袁绍将耿苞先前所言,如实告诉群臣。
又作为难之状道:
“昔殷商代夏桀,武周取殷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
“及秦灭以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少帝。”
“……而来四百年矣。”
微微一顿,眉头蹙起,再道:
“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
“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
“各有两百余年,气数已衰。”
“袁氏乃虞舜之后,以黄代赤,天命所归。”
“故耿主簿劝孤继承天命,然孤情愿为周文王。”
“虽三分天下有其二,尤以服事殷。”
“然民间却有言,天数有变,神器更易。”
“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孤踌躇难决,故召尔等前来,商议此事,为孤做个决策。”
群臣闻言皆是一惊,他们原道是什么大事,突然将他们全部召来。
还以为是河南人打来了,原来是为了此等愚昧之事!
“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今汉室尚存,虽有奸臣当道,然天下士人仍旧心向汉室。”
“若冒然僭位称帝,必遭天下诸侯口诛笔伐,有失人心,望明公慎思之!”
审配态激昂,赶忙出来劝阻。
别驾沮授也出来说道:
“审公此言大是有理,昔文王在时,虽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
“今明公不过据河北四州之地,怎敢望此大位?”
“若逆天而行,必遭文人口诛笔伐,人心向背,与天下为敌。”
袁绍面色铁青,被审配、沮授二人的话搞得有些下不来台。
主簿耿苞此刻却有些慌了,他原以为大家都跟他一样识时务。
还在庆幸自己是第一个谏言的,没想到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
那不就完了吗!
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言呐,一旦袁绍最后没有称帝,自己少不了身上要被剐下二两肉来。
耿苞出汗如浆,紧张无比。
暗道事已至此,只能是一不做二不休,力劝袁绍称帝了。
乃佯作镇定,出声喝斥审配、沮授二人道:
“审公、沮别驾此言,实在愚昧不识时务,不知天命。”
“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彼时山河黎庶、悉毁兵灾。”
“良知仁善,皆没战祸。”
“我大将军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非是以权势强要取汉,实乃是天命所归也。”
“今袁公处中国以临万邦,此岂非天心人意乎。”
“正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
“岂可背人情,而行事耶?”
袁绍听后,脸色稍有好转。
此时的他,早已听不进一句不顺之言。
尤其最后一个强敌公孙瓒被灭之后,袁绍更认为自己天下无有敌手。
河南曹刘,弹指可灭耳。
不想耿苞此言,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底下群臣顿时炸开了锅。
“耿苞此言实在大逆不道,妖言惑众。”
“不错不错,耿苞是奸臣,请大将军将之诛杀,以正视听。”
“请大将军诛杀耿苞!”
“请大将军诛杀耿苞!”
“……”
万没想到,底下群臣,竟罕见的意见一致,都请求袁绍杀了耿苞。
这还是袁绍自入冀州以来,河南派与河北派难得的团结在一起。
但这个团结并不是袁绍想看到的,他们这是在联合在一起反对自己!
耿苞此时已经慌了神,连忙说道:
“昔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
“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
“我家大将军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应天顺人,正位当九五。”
“尔众人如何如此不识时务。”
“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呸!
我呸!
底下群臣又是一顿痛骂,尤以田丰情绪最为激动。
他站出身来,怒叱耿苞道:
“昔周后稷积德累功,尚不敢取殷。”
“今袁公家世虽贵,却未有周之盛。”
“汉室虽微,亦未有殷纣之暴也,此事决不可行!”
“耿苞此言,实在无君无父,请袁公杀之!”
袁绍面色铁青,十分难看。
他原本以为,自己一统河北之后,威望已经足够。
料群臣纵不全部支持自己称帝,也该有三分之一数赞成,三分之一数沉默才对。
不想竟全数反对,这令袁绍感到失望的同时,亦有几分害怕。
有很多人说曹操武将只重用曹氏、夏侯氏。
其实这点没什么好嘲讽的。
汉末三国诸侯,若是有宗室,都是一律用宗室。
像孙策用的就是孙贲、吴景、孙香。
马超用马休、马岱、马铁。
刘表麾下掌兵的是他的侄儿刘磐,小舅子蔡瑁。
刘备虽然没有宗室将领,但重用关羽、张飞这帮老兄弟,这二人是刘营绝对的武将领袖。
关羽后期坐镇荆州,是绝对的荆楚军区司令。
就跟夏侯渊作为曹营的西区司令一样,当时很多名将、谋臣都要听他二人的调遣。
至于袁绍,他自己也是搞分封制,把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外甥分封到了各州去。
除子侄之外,袁绍再无宗室人物可用。
因为早在董卓乱政时,光耀数朝的汝南袁氏就被这位袁氏故吏给砍了满门。
这就导致,袁绍没有一个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核心团队。
你说曹操只重用曹氏、夏侯氏,可问题是曹仁、夏侯惇这帮人是真的听曹操的,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关羽、张飞就更不用说了,刘备走到哪儿他们跟到哪。
就哪怕是刘备投靠曹操,关张都不离不弃,因为他们只认刘备。
袁绍四世三公的招牌确实好使,为他招来了大量的豪族士大夫。
为此还分为了河北派与河南派。
但袁绍却没有核心力量去甄别、淘汰掉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
这些人有能力,有势力,可唯独不对袁绍绝对忠心。
豪族士大夫群体需要一个骨架以便附着。
所以袁氏的阵营组成,更像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与河北豪族组成的一个利益联盟体。
袁绍名义上是他们的主公,倒不如说是他们的共同盟主。
这些士人豪族大体上帮袁绍,但私下里互相掐架抢蛋糕是常规操作。
这也是袁营组成分争,竞争激烈的原因。
袁绍当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既然没办法培养核心团队,那就只能是自己来一锤定音了。
这一次称帝事件,就是袁绍的一次试探。
他想看看群臣的态度,自己威望是否已足备到可以压住河北、河南各派。
但群臣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无疑是令袁绍极为失望的。
不说一半人赞成,居然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所有人都反对自己。
袁绍倒不是说自己非要称帝不可,你们就哪怕有一部人直接沉默也好呢?
“……哼。”
袁绍面色一沉,心中已知众情未同,称帝一事断难成了。
“大将军这……”
耿苞见袁绍一言不发,暗道自己再是能言,也敌不过群臣一起向自己施压啊。
故将目光投向袁绍,希望他站出来替自己说两句。
谁料袁绍站起身来,以手指耿苞,喝斥道:
“吾早知汝图谋不轨,暗藏祸心。”
“今既献此大逆不道之言,无君无父,欲使我背负骂名。”
“今不杀汝,孤将何以服众?”
“来人!将之推下去,斩首!”
话落,两名武士冲进殿内将耿苞架起。
耿苞顿时大惊,高呼无罪。
袁绍不欲使其多言,连声道:
“还敢狂言,此人必是疯症了,速速将之推下去!”
很快,传报耿苞已经斩首。
袁绍这才将此事平息下去,然心中已知自己的威望仍不足以压服群臣。
遂起了南征之意。
便趁着此时群臣都在,聊起河南问题,也当是转移矛盾了。
“今曹操、刘备收聚蝼蚁之兵,兴乌合之众,于黄河南岸修筑工事城墙。”
“此专欲拒我河北,今召尔等前来,正为商议河南进兵事宜。”
“我闻曹操在颍川用枣祗屯田,刘备在下邳用鲁肃屯田。”
“河南之地虽不及河北富庶,然我河北方历战事,而河南之地自灭吾弟以来,并无有大动兵戈。”
“若使之发展数年,河南之地诚难图也。”
“故欲问诸公,孤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
须重点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常说的河北富,其实是指冀州富。
并州、幽州都是苦寒之地。
青州再经历了黄巾暴动,和公孙瓒与袁氏大战之后,也是人口锐减。
兼之袁谭到后,不修德政,使得青州百姓对袁氏更加失望,大量人口逃往徐州。
这些都使得河北的生产力,正在不断与河南缩小。
尤其曹操在颍川、汝南屯田,这两地也是出了名的富庶之地。
至于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在李翊的帮助下,徐州早已恢复战前的生产力。并且曹刘都有淮南之地为之输血。
若是使曹刘再发育几年,不说河南生产力超过河北,但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差距巨大。
毕竟冀州的生产力上限已经到头了,就算再留给袁绍发育几年,也未必能把上限提升到哪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