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训练出了不少能够水陆两栖作战的精兵。
陆军方面,赵云、田豫、牵招负责训练骑兵。高顺负责操练特种兵——陷阵营。
许褚许定两兄弟负责训练虎卫,用来作近卫之用,必要之时,也可投入战场。
至于剩下的部曲,则分别由他们自己的统帅负责训练。
比如关羽、张飞、徐盛、太史慈等,他们都是有分配到部曲的,人数不等。
这期间,李翊与刘备时常带着酒肉过来犒赏军士,鼓励大家好好训练。
至于农业方面,典农校尉鲁肃,与王脩、孔融等人都要帮衬。
尤其孔融,尤其感激刘备能够将天子王驾迎到陈国来。
这样他便能不时去朝拜天子了。
在屯田方面,孔融也是积极帮衬。
别看他打仗菜,
但在北海数年,修复城邑,崇学校,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政绩方面还是拿的出手的。
最重要的是他的名望很高,即便很多市井小民都听说过孔北海的大名。
很多小民都乐意为他效劳。
至于装备,农具等,以麋竺为首的士人豪族掌控的铁官营,也是开足马力,全力打造。
李翊主动找到这位大舅子,告诉他可以不惜任何成本,全力打造铁甲,刀兵。
至于铁矿,除了与青州的交易之外。
鲁国、沛国也是产铁大国。
那里开采出来的铁矿,通过泗水,走水路运送回下邳。
最后,剩下出来的海船,仍旧命人出海前往辽东交易。
主要挑选的,是太史慈上次带出海的战士。
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可以独当一面了。
同时,由于已经和公孙度建立同盟。
李翊也能够放心的和他交易,是以扩大了商船规模。
除了带了精盐之外,还带了中原特产。
饴、咸鱼、珍珠、绢帛等等。
可以购置大量的马匹回来。
先甭管养不养得起,马儿反正饿不死。
顶多就是不给你喂粮食,让你成为战马。
作为役马,也是能提高运输效率的。
何况马儿在古代之所以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救急。
必要之时,马儿可是重要的备用口粮。
多屯一些不是坏事。
总之,诸事既定。
凡刘备、李翊到处,民众皆竭诚欢迎。
真可谓占尽天时!
虽多年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两年多下来,李翊与刘备募集了大量的流民。
在徐州安置了足有几十万人众。
其中有大半都是徐州本土人,受战乱影响,而流离四方。
这些流民的加入,极大推动了徐州屯田的发展。
考虑到徐州目前的高速发展。
经过估算统计,李翊等徐州高层,一起向刘备上书,可以再扩军一万人左右。
以徐州目前的生产力,养得起。
并且,这也是为了秋收后,为覆灭袁术做足准备。
而在徐州紧锣密鼓的备战之时,中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荆州刘表突然中止了与徐州的贸易。
无他,刘表敏锐的政治嗅觉,发觉情况有些不太对。
尤其现在天子东归,刘备被朝廷委任了左将军的高位。
并且赵云还被朝廷授予了九江太守之位,庐江太守的官位也落在了曹营中人手里。
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按刘表原来的打算,他不断给徐州输血,为得就是插足扬州事务。
结果庐江、九江的归属权,全落在了曹刘手里。
他刘表连口汤都没得喝。
这让刘表大为不满。
徐州方面也有话说的,说不是我们不想把庐江的表奏权给你荆州。
可问题是这是朝廷的旨意,咱们也没法反对,你说对不对?
难不成景升兄认为朝廷说的不算?
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当然不敢说朝廷、天子做的不对。
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而接下来,徐州的一系列操作,更是令刘表大为警觉。
那就是把荆徐二州的交易内容,全部变为了粮草。
徐州大肆屯田,肯定是要起征伐之事。
刘表料定刘备不久将打扬州。
一旦真打成了,那扬州可就真落入刘备手里了。
此前说好的庐江表奏权并未交给刘表。
现在若是让刘备打下扬州,那刘表就彻底失去了插手扬州事务的机会。
是以,他果断停了与徐州之间的贸易。
而徐州方面对此却丝毫不慌。
老刘这边,徐州已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了。
而刘景升荆州方面,却是各派争斗。
蔡、蒯、庞、黄四大世家,垄断了荆州的权力。
尤其江夏的黄家。
要知道徐州与荆州的贸易,主要就是通过江夏与广陵之间的长江水路,来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江夏的掌控力却极为薄弱,大权都落在了黄家手里。
你刘表能够拒绝与徐州的贸易,还能阻拦手下人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的驱使下,黄家大量宗老都私自与徐州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此却无可奈何,无能为也。
尤其像黄祖,人家当年射杀孙坚,可是实打实帮了刘表一把。
江夏大权几乎尽在其手,靠着强大的荆州水军,整个长江水道,都被黄家控制着。
此前的贸易搞得好好的,大家都有钱赚。
你刘表倒好,一拍脑袋,把贸易说断就断了。
这会打乱多少人的章程安排,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此前准备好的货物,又会滞销多少?
他们要如何处理?
倒进长江里吗?
反正对这些士人豪族来说,倒进长江里,也好过贱价卖给市井小民。
所以江夏方面,对刘表的贸易禁令置于不顾,仍旧私自与徐州贸易。
而荆州其他州郡豪族,也暗自联络黄家,借他手的当中间商,托他一并交易了。
刘表控制不住,暗思自己禁不禁贸易,这些世家仍旧要与之贸易。
我反倒一分钱赚不到。
索性又恢复了与徐州的贸易。
至少这样自己还有钱赚。
……
就在徐州勃勃发展之时,位于徐州广陵南部的曲阿,孙氏也在这里快速发展。
此时,孙策的舅父吴景,堂兄孙贲都带了自己的部曲,前来投靠他。
孙策实力大长。
而其发小周瑜,也利用他们家族的影响力,在庐江舒县筹措了大量粮秣。
按照原来的计划,孙策在曲阿休养一年,就是为了在第二年攻打吴郡。
灭了许贡,夺取江东。
现在一切进行的还算顺利,孙策的伤势也早已康复。
他们目前在江东已经有两万人马了,其中多亏了其舅父吴景的加入。
光是吴景这一部就有七千人众,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孙策对其也是颇为倚重,每次出行必带着他和周瑜。
在力量攒够之后,孙策即召了麾下诸将过来议事。
“去岁我等制下战略,将在今年开春之时,攻打吴郡许贡。”
“现在如何?”
孙策高居于堂上,望着麾下诸将。
其中其父孙坚留下的老将占了大半。
话音方落,以黄盖为首的元老纷纷出列,朗声说道:
“我等俱已做好准备!”
“就请主公发令,南下攻打许贡!”
话音方落,其余诸将亦是慷慨激昂,纷纷出列。
“时刻准备着!请主公下令!”
声音洪亮如钟,响彻大堂。
孙策英武的眉宇间却闪过一丝迟疑,并未着急回应。
“那北方呢?”
“北方怎么办?”
孙策突如其来的一问,令在场所有人都有些懵。
少主这什么意思?
“公瑾,你来说。”
孙策给了旁边周瑜一个眼神。
周瑜会意,撩衣出身,说道:
“近日接到消息,徐州正在大肆扩充人马,购置粮食。”
……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