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华娱:从选秀顶流开始 > 第121章 新歌上线,争议同行

第121章 新歌上线,争议同行

第121章 新歌上线,争议同行

1号返回京城,在家宅了一天。

2号,前往廊坊影视小镇作为音乐导师指点了练习生们的公演舞台排练。

3号和4号,给团队成员放了个小短假,沈倦一个人跑到海滨城市青岛旅游散心,享受和地球单独约会的感觉。

期间去了一家装潢很有格调,味道也很不错的手冲咖啡店,还将打卡照片发到了微博和ins上,硬是像鹿寒那样人为制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网红打卡点。

同时也惹来了无数网友爆笑调侃:不愧是陶比特,就连抽象这块都这么有能力这么有才华,沈倦还是太全面了。

无奖竞猜,图中是哪位歌手

1月5日,米国时间周五零点,华国时间周五中午十二点,沈倦万众期待的英文新歌《in my blood终于上线了。

对于很多人包括但不限于粉丝媒体黑粉乐评人音乐博主甚至还有沈倦的对家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开始收听。

然后很多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又是首无前奏开口即秒杀的歌曲。

“help me, it's like the walls are caving in.”帮帮我,仿佛四周的墙轰然坍塌将我困在此地。

“sometimes i eel like giving up.”有多少次我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

依旧是听众十分熟悉的,很有辨识度一听就知道是沈倦的顶级嗓音腔调。

不过和上首《i i can't have you不同的是,这首歌的歌词显然更加专注于自我,多了些对成长的感触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迷茫,而不只是谈情说爱。

而且在编排上也很有意思。

先是以温柔舒缓的吉他声开场,然后随着歌曲节奏加快,再加入鼓点,歌声也逐渐变得急促,到最后甚至成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就仿佛在通过歌声讲述故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将情感推向高潮。

“sometimes i eel like giving up.”有多少次我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

“but i just can't,it isn't in my blood!”但是我不能放弃,坚持的勇气在我血液中翻涌。

“it isn't in my blood!”

我天性中不存在放弃。

如果说第一段主歌的鼓点仿佛内心情感世界崩塌尽毁只剩下心跳的回响。

“i need somebody now!”

“i need somebody now!”

“someone to help me out!”

“i need somebody now.”

那么第二段主歌那密如雨下的强有力鼓点则反衬出歌手对这种负面情绪的控诉,给副歌的绝望呐喊蓄势增压。

整首歌听完,一些听众目瞪口呆仍未回过神来,只觉脑中一直在循环播放副歌部分的那句“it isn't in my blood”。

这首歌啊,怎么说呢

尽管不是目前市面上非常流行的那种轻制作重旋律,副歌旋律特别抓耳,一听就知道符合国人审美,会火遍大江南北进而沾染上抖音味儿的洗脑神曲。

但这首带有沈倦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摇滚元素的流行单曲绝对是好听的。

也绝对称得上一首优秀的作品。

而且最重要最关键同时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这首歌没有太多工业痕迹。

举个例子,很多kpop偶像团体以及国内很多流量歌手比如吴嘉恒,发布的那些英文作品就有很明显的工业痕迹。

就跟有些小说读者看一眼就知道是工作室写的一样,有些歌曲听众一听就知道是欧美制作团队批量制作出来的。

这样的歌第一遍听的时候往往还不错,毕竟大价钱找专业团队制作出来的作品最起码能保证下限不至于难听。

但因为歌曲的本质内核终究偏向欧美那边,不符合绝大部分国人的审美。

然后又因为欧美那边的同质化作品实在太多,在有好猪肉吃的情况下,没多少人愿意听流水线制作出来的歌曲。

所以往往是两头不讨好。

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营造一个国际咖形象,方便回国吹逼涨片酬接代言。

可沈倦不一样。

他的作品是真能在欧美地区流行。

反正有很多混欧美音乐圈的网友在听完沈倦这首新歌后,都在网上表示: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是沈倦的新歌,他们绝对不会认为这是华国歌手唱的。

在他们看来,这样做真的很难得。

毕竟音乐审美这玩意就和每个人吃东西的口味一样,是很难纠正过来的。

中餐去到任何国家都要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做出适应环境的改变。

音乐又何尝不是呢?好就好在沈倦一直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那就是打入全球最大唱片市场同时也是世界流行乐的中心,米国,以此建立全球影响力,吃上全球歌迷的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