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人来说,倒杨的政斗是血腥且残酷的,一整夜的火光与厮杀之后,紧接着是洛水之滨的惨相,尸积成山,哀泣如雨。
但对于参与政变的当事人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有成功就有牺牲,而杀戮不过是通往成功与荣华之路上必须的祭品,现在祭品已经献上,他们更关注该如何分享战果。
此次诛灭杨骏,几乎半个朝廷都有参与,但是如何封赏,怎么封赏,却是一个大学问。
封赏的本质,就是权力资源的再划分,它将直接决定各势力的实力对比,以及未来的政局走向。如果稍有不慎,封赏不能让各方势力心服,那就会积怨生恨,说不得还得再生出一些动乱来,重蹈三杨灭门的覆辙。
朝廷对此事的棘手也是心知肚明,故而在诛灭杨骏一党后,他们并没有急着封赏,而是先尝试着商议出一个合适的主持封赏的人选,毕竟这种事很难做到全然公平,如果主持的人有一定的声望,说不得就能压服这种不满。
按理来说,作为此次奉诏倒杨的第一功臣,楚王司马玮来主持封赏是再合适不过的。
可有得就有失,司马玮自己虽想争得这个位置,但他在倒杨中的表现过于激进,引起了其余一众大臣的不安,加上多方都倾向于避免朝局中有一家独大,故而对于司马玮的要求都是推诿驳斥。
到最后,还是菑阳公卫瓘出面,在朝堂上说,不妨让汝南王司马亮来主持封赏。
这个人选倒是百官眼前一亮。
虽然司马亮在倒杨一事上并未出多少力,但他毕竟是司马炎时期就和杨骏一起辅政的大臣,又是宗室中的长者,威望和德行都是足以服众的。
且恰恰因为他没有参与政变,那就无法给自己加官,在封赏时反而能一视同仁,至少不受人猜忌。
于是在得到公侯的一致认可后,皇后即刻拟出诏令,令汝南王司马亮回京。授予其太宰之职,令其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府中各掾属皆赠十人,给千名甲士百名骑兵为护卫。又令菑阳公卫瓘为太保,两人共同草拟封赏之事。
元康元年三月壬寅,汝南王司马亮返回洛阳,并在三日之内,向尚书省递交了一份封赏名单。很快,这份草案引起了轩然大波,朝野震荡。
原因无他,只因这份封赏名单太不可理喻了。
对于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楚王司马玮,司马亮以其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加授侍中、代理太子少傅。
授予楚王的这个头衔看似唬人,但细究下来,卫将军是二品虚职,名义尊贵但是无用,侍中是能入门下省参政的敲门砖,可实际上也是虚职,并没有具体的实权,代理太子太傅则更加空洞,虽然也是位极人臣的一品官位,可依旧没有实权,何况还加上了代理两字。
整个封赏里唯一有用的,只有北军中候一职。
北军中候是东汉时的禁军职位,负责领导洛阳的北军,即禁军。
曹魏时一度将此职改称为中领军,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就是因为担任了中领军,才发展出了三千死士,助司马氏成功夺权。而到了司马炎时期,司马炎因其权势过大,将此职拆分出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各将军。
如今司马亮复置北军中候,就是为了褒奖司马玮的功劳,将整个洛阳的兵权都交给了司马玮。
但却没有给出参政辅政的权力。
当然,到这里还可以理解,毕竟楚王获得了兵权,再给予辅政之权,政治上就无人能与其抗衡了,为此稍加手段,司马玮即使不满,也得不到众人的支持。
但接下来的封赏名单,就可谓是让人费解了。
在任命完司马玮后,司马亮又以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
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
陇西王世子司马越受封五千户侯,升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
征东将军、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西诸军事;
原太子少傅阮垣为平东将军、监青徐二州诸军事,太子太傅王戎为尚书右仆射。
在这个封赏名单里,只有下邳王司马晃、东安公司马繇、陇西王世子司马越三人还说得过去,他们毕竟参与了讨伐杨骏一事。可秦王司马柬,梁王司马肜、原太子少傅阮垣、太子太傅王戎这几人,也不过就是口头表示支持而已,根本连戒严都没有参与,更别说杀敌了,有什么可赏赐的呢?
最令人莫名其妙的还是东平王司马楙。他在此前一直被杨骏拉拢,是公认的杨骏一党,如果说其余藩王对政变还有口头支持,这位更是连表态都没有,到底是怎么混进这个封赏名单的?
而其余亲自参与了戒严的藩王,如齐王司马冏、清河王司马遐、长沙王司马乂、淮南王司马允、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竟然都一无所获。尤其是淮南王司马允,朝廷已经下了诏令,令他早日返回封国,继续坐镇扬州。
到了这里,司马亮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这位大家公认的有德长者,其实在借着封赏的名头来营造党羽。
而他的思路也很清晰,就是打压在政变中立功的年轻一代宗室,而启用那些和自己相熟的老一辈藩王。
因为年轻一辈的宗室,多以楚王司马玮为首领,他们年轻气盛,不好控制。而老人,尤其是没有功劳却为汝南王提拔的老人,他们更加油滑,更加易于妥协,虽说没有资历,却更需要汝南王的支持。
如此一来,汝南王司马亮虽然对倒杨毫无贡献,却凭借着一封赶制的封赏名单,一夜之间就把握了整个朝堂。
而在冒着风险政变,又得罪了一大批人的楚王司马玮一党,最终却没能在朝堂上占得块砖片瓦。
在名单列出后,洛阳气氛顿时大为紧张。原本汝南王入京,百官是期待他一碗水端平,没成想这份期望反成了他来结党营私的工具,简直不可理喻!
一时间,参与政变的禁军将士群情涌动。有不少人联名上书,呼吁朝廷重议封赏。更有甚者,直接串联了一群禁卫到司马门前游行示威,数百人身穿厚重的甲胄,手持明晃晃的刀戟,在宫门前高声呼喝,弄得过往的行人胆战心惊。
面对激愤,司马亮只好连夜又草拟了一份新名单,说是作为前一份名单的附录,这才勉强将舆论压制下去。
这第二份名单确实是第一份名单的补充,对第一份名单的任命并无改变,主要是对非宗室官员的封赏,安抚禁军中的怨气。
其中孟观功劳第一,是他策划了整个倒杨的布置,虽然出现了些许意外,但终归是有惊无险,将三杨尽数剿灭,所以他直接从八品殿中中郎升至四品黄门侍郎,特准亲信四十人,又封上谷郡公,封邑六千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