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懿的愤怒并非没有来由,此时大汉对外最重要的两个都督区,一是汉中都督区,是防御魏国的,第二就是现在李严镇守的江州,是防御吴国的。
夷陵之战失败后,先帝退守白帝城,当时吴军追的急迫,尤形势很危急。其是陆逊帐下李异,他本就是益州将官,后来跟随赵韪等起兵反叛刘璋,在作战中见形势不利而又投降刘璋,后来又反去了吴国。
李异等人非常熟悉西陵、永安等三峡峡口处的情况,夷陵之战吴军大败汉军后,陆逊安排将军李异、谢旌等带领吴军三千精锐,进攻先帝布置断后的将领詹晏、陈凤等人。
当时李异带领吴国精锐水军,谢旌带领步兵,先行切断詹晏、陈凤等人向西撤退的通道,随即大败詹晏,生擒陈凤,吴军也得以进据秭归、巫县等地,迫进大汉在益州东部最前沿的据点,也就是永安。
但也正因为吴军追击的急迫如此,所以先帝当时大大加强了汉军在永安方面的防御,兵力很多,这些吴懿、邓芝等人心中清楚的很。
吴懿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如今汉中危急,这挨千刀的李严竟然在这个时候坐视不管?
“当年大军在夷陵战败,先帝退守白帝城,先是让当时督江州的右将军统领两万兵马东赴永安,随即阎芝又让马忠带领五千巴西郡兵赶赴永安,兵力充沛。”
“后来陛下继位,丞相以李严为江州都督,陈到为永安都督但归属李严节制,光陈到属下就有先帝帐下精锐白眊兵五千,其余战兵五千,江州所属战兵又有两万,如今李严和我讲没兵可派?!”
吴懿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但现在他很明白,在大帐之中生气,并没法改变目前的局势。
邓芝此刻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因为李严这个人,目前在大汉政局之中颇为敏感棘手。
当年先帝在时,由刘巴刘子初担任尚书台尚书令。
在丞相开府之前,政事多归尚书台,所以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可谓是位高权重的职位。
夷陵兵败,先帝先是召刘子初以尚书令之任赴永安处置政务,而在刘子初死后,又召李严继任尚书令。先帝明白李严作为刘璋的旧部属,在益州很有一番影响力,为了益州稳定,这才不断提升李严的权势,乃至于最终在遗照之中让李严为丞相之副,与丞相共同辅政。
但李严这个人……唉,邓芝想到这里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严这个人吏治才能确实是很突出的,但是他安身求名,没有忧国忧民的气度和格局,醉心于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对攸关大汉存亡的事情有些敷衍应付。
比如在丞相开启北伐之后,他就已经多次表现出对北伐的不满了。
但邓芝也想不到,这李严竟然自私自利、不顾大局到了如此地步,汉中危急,他竟然捂着江州精锐拒不北上!
“都督,如今最要紧的,还是要尽快权衡汉中西部、东部兵将布置情况,如今东部东三郡危急,之前安排支援的两千余兵力恐怕并不能缓解汉中东部情势。”
吴懿皱眉坐了下来,这个阶段,整个陇右、汉中兵力都不足。
正在这时,廖化从帐外快步走了进来,施礼之后说道:“都督,魏军正在猛攻赤崖外围营垒,近些日子我军伤亡有些大,赤崖府库外围营垒很是有些压力!”
吴懿听了,心中一紧,赤崖府库在沔阳以北,若是赤崖府库丢失,沔阳无险可守,而沔阳就在阳平关之后,沔阳若是失守,阳平关背后就受到了巨大威胁,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守住赤崖府库!
但他现在缺兵,整个汉中都缺兵!
这次魏军倾巢而出,多路进攻陇右、汉中,只要挡住了,那整个陇右、汉中就稳住了,但他现在从哪里变出来兵呢!
正在这时,大帐之中再次传来紧急军情,吴懿让信使进来后,信使赶忙施礼说道:“禀报都督,成都方面的援军到了!”
“援军?!”吴懿又惊又喜,盼星星盼月亮,援军终于到了。
“援军几何?领兵者是谁?”吴懿赶忙又问道。
那信使咽了口唾沫,随后挺直腰杆施礼说道:“这次援军只有三千人,但领兵者、领兵者……”
“是谁你倒是快说啊!”吴懿焦急高声喊道。
“目前传来消息,援军领兵者是当今陛下!”
“什么?!”大帐之中,吴懿、邓芝、廖化都瞪大了眼睛。
……
建兴七年三月下旬,西城郡衙署。
司马懿、司马师、州泰等人拾级而上,缓缓走进了这座恢宏的建筑物中。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走进西城郡,他环顾四周,不禁感叹当年申氏在西城郡等地的奢靡,这般贫瘠的土地之上竟然能够建起来这样宏伟的衙署,简直能和宛城之中的都督府媲美了。
不过这般舒坦高大的衙署却很契合他此时的心境,快两年了,他司马懿终于把东三郡给夺下来了!
三月上旬,秘密联络吴国的信使传回了消息,吴国人会以在西陵、江陵等地换防的名义,收缩在襄樊等地与魏军对峙的吴军。
司马懿收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太意外,因为他很懂吴国。
当年汉将关羽北上进攻襄樊,水淹于禁,兵锋直逼宛城、洛阳时他就与蒋济断言,吴国和汉国联盟,不过是为了抗衡强大的魏国,但若是汉国也强大起来,吴国转头就会支持魏国。
司马懿很明白这种心思,所以对吴国人再一次反水,他并不意外。
只不过吴国人也留了一手,前几天刚从洛阳传来的消息表明,吴军再一次在皖口等方向集结,兵锋直逼扬州、豫州等地,这恐怕是吴国在防备着他荆州大军会趁机在襄樊等地南侵吧。
司马懿想到这里轻蔑的笑了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