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施施没羞没臊在家宅了两天,苏棱总算想起正事。
他打电话给北电班主任于珍,让她联系李杨。
既然决定送去柏林冲奖,要找个熟悉门路的人才行。
一部电影能获奖,本身质量必须要过关,其次公关手段也很重要。
一位著名的制作人曾说过:“只要是电影节,就可以公关。”
奥斯卡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电影节,诞生了不少水后、水帝。
就连大导演李安更是在获奖后表示“想哭“,得吃20只鸡才能拿奖。
柏林电影节也一样,金熊奖的选取往往看电影节主席的口味。
墨镜王更狠,担任评委团主席的时候把影帝影后当白菜批发,一口气发了好几个。
李杨接到消息后有些意外,圈内最炙手可热的导演竟然会找他?他是艺术片导演,而对方是商业片导演,两人没什么交集。
然而他并没有拒绝,他对这位年轻导演同样很好奇。
两人约在咖啡厅见面,苏棱看到李杨,起身问好。
“李导演好,我是苏棱。”
“你好。”
客套了几句,李杨坐下,问道:“苏导演找我做什么?”
苏棱没有回话而是递给他一个剧本。
“请李导演先看看。”
李杨看着对方手中的剧本,微微皱眉,停顿一会还是接过来看。
或许是因为在德国生活时间较长,李杨养成了德国工人的习惯,看剧本很慢,大概过了两个小时才看完。
合上剧本,李杨深吸了一口气,“好剧本。”
苏棱微微颔首问道:“符合柏林电影节的口味吗?”
“已经拍完了?”李杨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什么,看向对方。
“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李杨略作思考便开口。
“可以送去柏林,而且获奖几率不小。”
这句话并不是安慰,而是真的看好这部电影。
李杨在德国混迹多年,对柏林电影节了如指掌,他的第一部电影《盲井》就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随后他向对方科普了电影节的知识。
“柏林电影节不同于戛纳重视人文关怀,也不同于威尼斯偏好创新电影,它更喜欢聚焦社会现象的电影。你这部电影很符合他们的口味。”
“有没有可能得到金熊奖?”
“这个....”
李杨犹豫了一下,继续说:“要看评委们的口味。”
“评委?”苏棱眼睛一亮。
“这次电影节的评审团名单已经出来了吧?”
李杨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微微点头。
“国人有施南生和宁瀛”
说到宁瀛的时候,他停顿了一下,“她也是北电的。”
苏棱心中一喜,虽然与这位学姐并不相识,但相信作为北电同门,她应该会照顾一下后辈。
“李导演有没有兴趣做这部电影的顾问?”
苏棱见他有所犹豫继续劝说:“我知道李导演在筹备新电影,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既然对方都这样说了,李杨也不扭捏。
“好。”
接下来两人就送选电影节和公关进行一系列讨论。
“你和张国师关系怎么样?”
“还行,他提点过我几句。”
苏棱没有往下说,他知道张忆谋很看好他,并不单单是因为胡枚。
“那就好,我建议让他来推荐你的电影,张导演是柏林的嫡系导演。”
“嫡系?”
“没错,张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就获得了柏林金熊奖,而且他还担任过评委。”
之后李杨又向他讲述了电影节的隐秘,如果一个导演首次获得欧洲三大的金熊或者银熊奖,那么他就是嫡系。
张导是柏林电影节的嫡系,墨镜王是戛纳的嫡系,巩皇也是戛纳的嫡系,她甚至还担任过评审团主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