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句赞扬此人的说法,叫做‘王景治河:千年无患’。
自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直至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主流河道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事实证明,王景所设计主持的这条河道的确是位置比较理想的一条河道。
当然,后来的宋朝官僚搞得那些骚操作——三易回河,直接坑的中原元气尽丧,就不再赘述了。
在公孙度眼里,这时候的黄河两岸,比后世他所亲眼见到的中原田土,还要丰饶得多。
在王昌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公孙度仿佛看到了那黄河两岸的父老乡亲齐上阵,拿着简易的工具,只是为了驯服脚下这头黄龙的震天场面。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竟然做到了,做到了西方那些习惯跳上方舟逃难之人来说不敢想象的事情。
这是在黄河所经流域的州郡上下官吏的共同合力,在中央朝廷的居中协调,在有深厚治水经验的技术官僚做理论指导,以及后面千千万万的劳工共同支持下才能完成的壮举。
公孙度站起身来,目光一一扫过两岸的田亩以及上边劳作的农人,第一次的,他深深理解了中国人对于大一统的执着原因了。
这样伟大的工程,只有在大一统的体制下,整合全国之力,投入资金,发动百姓,协调州郡,才能完成。
“你姓王,是那王景的后人吗?”公孙度忽地好奇问道。
王昌连忙摆手:“怎敢胡乱攀扯亲戚,实不相瞒,吾家祖上就是在王刺史手下奔走的匠人,学了一点皮毛,传了下来,这才让我等后人有了吃饭的手艺。”
看得出来,在王昌等人看来,王景就是神一般的人物,那股崇敬之情,是发自肺腑的。
自古以来,就有‘黄河宁,天下平’的说法,每一次的王朝末年,几乎都是伴随着治河问题而产生的。
只是,大汉如今的局面又是为何呢?仅仅是董卓乱政那么简单吗?
公孙度望着大河出神,心中这般想着。
片刻后,公孙度回到了舱内书写东西,都是些他闲暇里回忆的前世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公孙度还是想要趁着有时间多多记录,或许日后这些东西也能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没过多久,舱门被敲响,糜竺上门拜访,进屋立即躬身行礼道:
“将军,明日我等就要经过白马了,而等到东郡地界,船速将不会有如今那么快了,那时候船只靠着时不时的抢风和顺流才能安稳前行,加上下游泥沙积聚,很是有些河段沙洲密布,水匪横行,还请将军手下做好准备!”
“嗯,我会告知手下儿郎的。”公孙度点头应允道。
糜竺见公孙度无其他事正要离开时却被叫住:“子仲,我等刚刚行过的地界,是酸枣吗?”
“嗯,正是陈留郡酸枣县境内。”
“陈留啊!”公孙度被这几个词汇勾起了回忆,他记得诸侯的会盟就是在酸枣的,而陈留郡,不就是曹老板的起家之地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