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邵触碰到他的目光,尴尬地笑了笑,赶忙继续说道:“乡长沮渠崇并未阻止,诸里正、保长见得官府威仪,愈发轻视乡长,如此则渐渐归心矣。”
当年去北地、安定招募的卢水胡一共三四千户,多安置在赵郡中丘一带,征集编为一乡,曰德胜乡。
这其实是一个试点,即如何对不打散的部落编户齐民的试点。
首领沮渠崇为乡长,本人在义从军内任副督。
其下氏族头人为里正,部落勇士为保长,层层分划。
乡长之下有乡佐(朝廷指派)协助其处理乡中事务,至今已十余年。
邵勋去过一次德胜乡,当时还是“陈公”,当场发放赏赐时,自乡长以下齐齐拜倒于地,随行官员一一唱名。
这其实就是一次打样。
魏晋及以前,朝廷发放赏赐,一般也就给到部落首领,接下来由首领自行分配。
基本不插手部落内部事务,比如曹魏时分匈奴为五部,各部也就派一个官员监视,部落处于自治状态,这就没有编户齐民。
不编户齐民,同化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
另者,不编户齐民也容易叛乱,因为民众皆为酋长私人,他们对外界一无所知,愚昧无比,酋长说什么就是什么。
酋长撒个谎,说朝廷要杀光我们,大家一起造反吧,大部分人还真就信了,不信的也被裹挟了。等真正造了反,就没有退路了,只能跟在酋长身后一条道走到黑。
沮渠崇这三千多户是被清查了户口的,虽然整体安置在一处,并未打散,但内部划分得很细,朝廷官员经常去刷存在感。
邵勋那次发放赏赐,让部落底层那些愚昧无知的牧人知道了他的存在。
官员一一唱名,领取赏赐,低到里正、保长,个个恭恭敬敬。
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在他们心中树立朝廷的权威。
此番牛羊疫病,郡县赈灾,其实是一回事。
听闻现在还开始插手德胜乡刑狱之事,这是进一步强化朝廷权威了。
部落酋长第一次没顶住压力,退让之后,就意味着你的权威已经受损,权力受到了侵蚀。
时间久了后,下面的氏族头人会愈发重视朝廷的权威,会愈发认识到他们与酋长之间的隶属关系已不再是氏族头人——部落首领,而是里正——乡长,而后者是朝廷任命的。
如此一来,这个部落就慢慢趋于解体状态,同化进程会大大加速。
后汉、曹魏、司马晋只内迁部落就完事了,有事时用人家,没事时恨不得当人家不存在,眼不见为净。
这样靠自然同化,实在太慢了,甚至会被中断。
如此怠政,于是把一个大雷交到了邵勋手里,眼见着拖不下去,要爆炸了。
还好邵勋有南北朝、隋唐总结出来的同化手段,甚至于更进一步——人家很多有意无意的同化手段,并未上升到理论,邵勋则非常了解其本质,故不是机械地学习,能更有效率。
“德胜乡之事,似可推广至军镇。”在裴邵说完后,邵勋道:“镇将之下,有长史、司马等职官,以往皆由镇将上署,朝廷顺水推舟,核准授印。今可考察后再授官,让镇将以下诸官知晓不是什么事都可由镇将一言而决的。”
“今岁陆泽镇派四千骑出征,还算卖力。遴选几个有功之人,由大将军府、护夷长史府联合派员考功,授予职官,调走升迁,让那些贵人们知道不是只有镇将这一条路子可走。”
“武强镇打仗不是很卖力。呼延简不是想让他侄子当长史吗?不许。让诸酋豪知道镇将也不是什么事都办得成的,上头还有个朝廷呢。朝廷说不行,那就不行,朝廷说行,那才行。”
“这些事在开国前先做起,为开国后逐步裁撤内地军镇打好基础。”邵勋说道:“传令冀州、幽州、并州,监视河北诸军镇,一有变乱,立刻报来。能不杀人,尽量不要杀人,但若不服,敢反,那就不要留情,府兵正缺部曲呢。”
“是。”众人齐声应道。
当年为了快速收取冀州、幽州而行的权宜之计,现在要慢慢改变了。
这些胡汉镇将如果现在叛乱,朝廷应付起来却从容太多了,盖因匈奴已经被灭,无法再自并州东行,援应叛乱的镇将。
这叫过河拆桥吗?好像是,但也不全是。
梁王终究是厚道的。
你若听话,家族富贵不成问题,这条退路一直存在着。
苏恕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的乌桓部落基本没了,但高官厚禄享受着,还有汴梁宅邸赐下,富贵无忧。
如何选择,全看镇将们自己了。
谈完这些,一直到正午时分,邵勋才离开了自宅,在亲兵的簇拥下,往宫城而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