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买卖,七十七岁的钱谦益有什么不敢干的!
要是换洪承畴来他一样敢干!
身后名这种东西,对于文人来说有时候可是比性命还要重要!
更别提钱谦益和洪承畴这种已经躺进了棺材就只等盖棺的文人了。
从两蹶名王开始算,钱谦益的罗汉们已经准备了足足七年,而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待东风一来,那便是复国之时!
伴随着镇江惨败,管效忠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南京。
南京文武计点了一下兵马后,骇然地发现四千八旗,竟然只逃回了区区一百四十余人!
虽然在管效忠发出‘出兵四千,止存四十’的感慨后,又有百名八旗兵逃回。
可这么一点兵马能管什么用?
好在虽然八旗损失惨重,但上万绿营却是跑回来一些,足有两千余人。
加上留在南京的兵马,整个南京只有区区六千多兵马。
局势如此危急,南京如此巨大,而清军的兵力却是如此单薄。
管效忠和郎廷佐不敢耽误,告急的文书如雪片一般迅速发往各地。
而与此同时张煌言率部逼近南京。
六月三十日,他的一支先锋部队,被清军水师击败,但是由于管效忠等人兵力严重不足,因此根本不敢深追。
此时的南京城,清军兵力极度空虚,而城内的士绅百姓则蠢蠢欲动。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郑成功却神奇的按兵不动。
六月二十四日郑军占领镇江。
二十五日郑成功巡视该城,按兵不动。
三天后沉浸在周围县城来降的郑成功认为镇江地区安抚已定,这才决定带兵向南京进发。
在选择进军路线上,郑军诸将又不愿意走陆路。
于是十余万众溯江而上,镇江和南京距离不过区区百里,驾前军强行军一日可至。
清军的败兵也能在一两天后抵达。
然而郑军却花费了整整十天时间才抵达了南京。
而在这段时间内,江南地区的清军援军陆续抵达南京。
游击徐等领马步兵三百名。
参将张国俊领马步兵一千名。
守备王大成领马步兵一百五十名。
杭州协领牙他里领兵五百名。
参领大雅大里领杭州披甲八旗兵五百名。
游击刘承荫领兵一千人。
这些零零散散的部队使得南京的守军清军,兵力接连增强,达到了万名以上。
然而此时的南京城中,却依旧没有一支可堪重用的成建制部队。
从镇江败回的残兵败将自然不用多提,其余增援的清军也都是三百五百的小部队,最多的也不过区区一千人。
清军想要重新稳住阵脚还需要一支足够强,足够多的部队来援南京。
管效忠等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驻防八旗还有他的提督标营都已经覆灭。
残余的少量兵马已经无法大用,而其余零碎的小部队短时内也难以整合。
所以他把目光放在了苏松总兵梁化凤和苏松提督马逢知的身上。
而两人各自拥有数千披甲,在驻防八旗和提督标营覆灭后,他们已经是江南清军中实力最强的野战部队了!
唯有二人来援,或许南京还有救!
从镇江战败后,两江总督郎廷佐便连发四次调兵命令。
马逢知坐拥万余兵马却依旧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但是梁化凤却于六月二十八带兵从崇明乘坐船只登陆,准备救援南京。
做为清军在江南仅存的两支较大规模的野战部队,梁化凤的选择无疑是极为有利清廷的,然而这支军队的内部也不是没有其他声音。
“总爷,依我看海寇势大,镇江一战就连八旗兵都败得那么惨,我们这区区四千人若是去了南京岂不是羊入虎口?”一名亲信担忧道。
“羊入虎口?”梁化凤眉头一皱。
镇江一战,江南最强大的驻防八旗和提督标营几乎全军覆灭!这无疑是极为打击清军士气的。
如今仅存的两支大规模部队中,马逢知又按兵不动。
只有自己带着四千精兵往援南京对抗十万海寇,这的确是胜算渺茫。
“这我自然知道,只是南京事关江南根本,总督大人又三番来催,本官不得不从。”
梁化凤的亲信闻言连忙道:“总爷,郎廷佐这是打算让咱们去南京送死啊。”
“十万海寇,就连八旗兵都打不过,我们这区区四千人就算到了南京也难有作为,倒不如……”
“倒不如什么?”梁化凤冷笑一声。
“总爷,我知道朝廷对您有恩,可是你也得给自己想想啊。”
亲信语重心长道:“反正去了南京也打不赢海寇,不如我军占据苏州坐观成败,要是郑成功打下了南京我们就以苏州投降,可不失荣华富贵。”
“要是朝廷赢了,我们再出兵剿灭海寇,亦不失为安稳之策啊。”
“你这是想让我学马逢知吗?”梁化凤鄙夷道:“要是本官如此,只怕朝廷不会放过我,就算投靠了郑成功也必为他所轻!”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要活就活得坦坦荡荡,要死就死得光明磊落,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也好!”
“马逢知此人首鼠两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本官又岂会像这个小人一般与海寇决战无胆,于朝廷倒戈有忧!”
此言一出,亲信心中一震。
梁化凤的性格显然与马逢知不同,不愿意首鼠两端左右逢源。
“总爷,既然如此,反正朝廷不得人心,而海寇势大……”一名亲信闻言又想要进言。
“哼!”梁化凤再次冷笑道:“朝廷待我不薄,昔日我以武进士之身出仕,幸得朝廷看重才得以坐上总兵高位。”
“更何况我之亲属大多在陕西,朝廷现在又坐拥大半天下,我要是造反岂不是会祸连九族!”
“现在局势尚未绝望,我梁化凤未必会输给郑成功,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先尽臣子的本分吧。”
梁化凤此人和一般的绿营将领不同,他是以武进士的身份直接出仕满清的。
又因为是陕西人,亲属好友在清廷的掌握中。
因此即便局势已经不利,可他依旧不愿意造反。
毕竟改头换面这种事情,能慎重还是得慎重。
况且他也觉得自己不凡,而郑成功麾下的军队又不擅长陆战。
之前的镇江大捷固然令人震撼,可梁化凤却依旧对郑成功没有多少畏惧,感觉不到真正的绝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