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阿柔应了一声,向一旁玩耍的岚月伸出手来:“月儿,来。”
岚月走过来,牵住阿柔的手:“母后,什么时候能结束,这身衣裳穿着真难受。”韩无图去世的时候,她还小。对于改名换姓这种事,根本就不在乎。
阿柔却忽然有些恼怒起来:“月儿,你怎么能这么说?这衣服可是你西邦最正式的礼服。过了今日,你再想穿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岚月有些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忽然发货,蹙着眉头看着阿柔,显然也有些不高兴了:“母后,不过是一件衣服,哪有那样多的事情。我要是想穿,谁还敢给我脱了?”
阿柔有些不知道该拿这个女儿怎么办,她无可奈何道:“是我的错,竟然从来没有教过,你是西邦人,是韩无图的女儿。”
岚月忽然有些害怕起来:“母后,你怎么了?我本来就是西邦人,我父皇就是韩无图,这些还用教么?”
阿柔语塞,又仿佛忽然之间恍然大悟。是啊,不管这两个孩子从今往后姓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血管里流淌着西邦人的血液这件事。也不知道事到临头,她又忽然纠结个什么。
她望着岚月:“以后就不能叫我母后了,应该改口叫我母妃。”
岚月并非三两岁的幼童,闻言立刻明白过来:“是,母妃。”
阿柔转头看向韩瑞。韩瑞也从善如流,唤了她一声:“母妃。”
阿柔长出了一口气,似乎要将胸口压着的一块巨石呼出去,但是并没有什么用。萧太子年事已高,也不知能不能活到韩瑞成年。只怕到了那时,她们母子又和在西邦一样,遭人忌惮。到了那时,不知他们母子要去何处安身才好。
不过,想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挺起胸膛,一手拉着一个孩子,步出了殿堂。
东廷的帝后驾临,亲自主持这两个孩子的入宗仪式,即是对阿柔母子的尊敬之意,又是对高贤王爷的尊敬之意。帝后都来了,朝武百官自然不敢怠慢。
高贤王爷身为天下学长,如此大事,那些书生士子自然也是要来恭贺一番的。储秀峰又在文秀山中,东廷文脉的重中之重。好多文人士子,听闻此等盛世,都是提前大半个月就赶到东都,就等着来此道贺呢。
原本空旷的广场,在阿柔牵着一双儿女走出来的时候,早已旌旗翻卷,人头攒动。正中间是御林军护卫着九龙宝座,两旁是前来道贺的文武百官,再往旁边是数不清的文人士子和周边的百姓,还有数不清的人在往这里赶。沿途负责守卫御林军一个接着一个,望不见首尾。
阿柔将一双儿女带出来之后,便在高贤王爷旁边的位子上坐下。这样大的场面,韩瑞还算稳重,岚月便有些慌张,紧紧拉着哥哥的手,不敢东张西望。
二人先以西邦之礼仪,拜见了东廷帝后,这才上前见过高贤王爷。
然后,韩瑞被带到一旁。有侍者过来拉起明黄的帷帐。蔡懋和另一位阿柔并不认识的上大夫,亲自为他脱去西邦的宫廷礼服,换上了东廷的礼服。去了发冠,散了头发。
岚月被宫娥领进府内,重新梳妆打扮起来,再送了出来。这时已然是东廷闺阁女儿家的打扮了。东廷的服制阔袖广裙,女儿家穿在身上,平添无数温婉飘逸的美丽。在这样恢宏的场面之中,原来的岚月很容易被身边高大的哥哥遮挡去荣光,变得没有什么存在感。这时一身旖旎庄重的群裳走出来,顿时便引来一片赞美之声。小姑娘顿时有些飘起来,将小脸儿一样,转头清脆的唤了高贤王爷一声:“父王。”
高贤王爷高声应道:“哎。”
岚月跪倒在他面前:“岚月儿给父王请安。”
“好,好……”高贤王爷已然高兴的合不拢嘴。从使者手中拿过一个象征性的红包,递到她手上。岚月拿着红包,整张脸都笑成了一朵花,傻子都看的出这小女孩儿是真的很高兴。她拿着那红包,又冲着高贤王爷叩了一个头:“谢谢父王。”倒是把跪在一旁的韩瑞的光华都抢了去。
韩瑞也不争,就那样静静的跪着。
等岚月拿了红包心满意足的站在了一旁。他才向前膝行了几步,跪在了萧使的面前。萧使望着他一时间竟然走了心神。直到旁边的人提醒了他一句,他才回过神来。拿起使者托盘中的牛角梳,仔细的帮韩瑞梳起头发来。本来,他只要象征性的梳几下,给韩瑞戴上象征世子尊崇地位的发冠也就行了。可他当真帮韩瑞梳起发来,而且一下一下十分的认真。
梳着梳着,思绪又不知道跑到了哪里。被人接连提醒了两次,才帮韩瑞将头发束好。将一顶少年戴的紫金发冠帮他戴上,又簪上一支同样紫金的发簪,这才亲手将韩瑞扶起,紧紧握着他的手:“我儿,看见你,就好像看见为父年轻时一样。为父犹记得,想当年,我的父皇便是这样将太子的冕冠戴在我的发顶。可惜,我辜负了父皇的厚望,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韩瑞不知该如何接话。高贤王爷似乎也没有想让他接话,接着说道:“你身上到底留着西邦的血脉。你的生父也是一代明君。他替你取得名字,应当保留。但你从今入了我萧氏门墙,将来祖宗案前,总要有个名号。为父一生,别无他求,但求国泰民安,天下升平。今赐你一字,谓之国恒。”
韩瑞闻言,向后退了一步,重新跪倒在高贤王爷面前:“儿萧国恒叩见父王,父王千岁,千千岁。”
高贤王爷点头:“见过你的母亲。”
韩瑞也就是萧国恒站起身来,走到阿柔面前,重新跪下:“孩儿叩见母妃,母妃千秋万安。”
阿柔望着他:“儿啊,从今往后,你便是萧氏一脉,当恭敬长辈,孝顺父母,和睦兄弟。”
萧国恒俯身:“孩儿谨记母妃教诲。”
一旁的高贤王从侍者托盘中拿过象征性的红包,递给阿柔。阿柔略略推辞了一下,接过来递给了萧国恒。萧国恒又伏地三叩首:“谢父王,母妃。”
高贤王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点头吩咐左右:“快将我儿扶起。”
后来阿柔才知道,原来韩肃口中一向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的萧使也是有弱点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